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议论文的排例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议论文的排例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详例与排例

作者:城郊李卫全

详例与排例

 

【训练目的】

    1.明确事例论据的两种类型。

         2.分别掌握运用详例与点例。

【范例引路】

我们先看看下列两个语段,看看它们在证明语段论点时用例有何不同。

例1:在曲径中转身,也许能创造奇迹。当你在曲径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稍事休息,来个华丽的转身,即可东山再起。拿破仑在被反法同盟军打败后,被流放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重返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尽管滑铁卢之战他再次失败了,但他的这次转身却在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所以,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要放弃,即使山重水复,只要你肯转身,相信前面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转身”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例2: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30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醉,他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的工作,使它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考场优秀作文《自卑?自负?自强》)

我们发现,证明语段论点时,例1在举例论证时仅用了一个事例,而且较详细,我们称之为“详例”;例2在举例论证时则用了三个事例,叙述简约,而且句式上排比,我们称之为“排例”。

【知识钩玄】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证明论点,我们用得较多的方法是举例论证。举例的数量可一个(详例),可以两个(对比例),也可以三个(排例),甚至你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详例与点例,下一讲我们学习对比例。

1.以详例证明观点

所谓详例,即用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叙例文字较多,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例证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观点的,因此,选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实必须注意应该真实、典型。详例看似简单,但最易出问题,我们看以下病例:

例3: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事例语焉不详,甚至虚假。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例4:法国的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事例不准确,出现硬伤。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哪个不知道?“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

例5: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坛上颇负盛名,但他从不满足,从不松懈,经常深入民间把自己的新诗念给村妇老农们听,问他们听懂听不懂,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事例与观点若即若离,打擦边球。用这个事例论证“做事要有恒心”显然是不妥的,虽然其中也有“不松懈”、“经常”等字样,却不能用来论证“有恒”。如果用它来论证“作家应该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则是很切题的。)

例6:“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蓄备。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了他的头上。因为他为李陵辩护而惹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遭受宫刑。这一打击使他痛不欲生,几欲绝命于世。正是著写史书的大志支撑着他,使他忍辱苟活,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用例冗长,以叙代议。这是初学议论文的同学最易犯的毛病。司马迁的事迹众所周知,无须详细介绍。这样不仅拉长篇幅,成为赘语,而且冲淡了论点。)

2.以排例证明观点

所谓排例,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排比并举的形式证明语段观点,叙例的文字简约,句式整饬,点到为止。因而又称之为“点例”。巧用点例,能使材料丰富,文采斐然,赢得“发展等级”分。

运用点例排比构段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排比事例一定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关性,这是运用点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关性的,就不能集中运用;二是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的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请欣赏以下范例,特别注意构句方法:

例7: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运用了假设句来形成排例,如果…也许只能…)

例8: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议论文的排例)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运用了条件句来形成排例,有了…才有了…,也才有了…)

例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量、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运用了对称句来形成排例,两两对偶,句式整饬,画线句前后两组例句式不一样)

例10: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不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生、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运用因果句形成排例, …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

例11: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运用转折句来形成排例,想…,可是却…)

3.详略结合证明观点

写语段时,如果连用几个详例,难免显得臃肿堆砌;如果一味地略举,难免显得单薄。一般说来,应详略并举。众人皆知的熟悉事例不妨略举,众人陌生的事例不妨详举。详略事例组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即能能增强文章的论证效果。这招在考场上最有效。请欣赏如下范例:

成功的人,总是能享受挫折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宋朝名医庞安,幼年患耳病,却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等书。科普作家高士其在科学实验中得了甲型脑炎,全身瘫痪,舌头僵硬,讲话困难,但长期以顽强的毅力口授了大量科普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支英国军队被拿破仑所率大军击溃,这支军队的将领们落荒而逃,其中一位逃到了农夫的牛棚中,当他身心交困时,他惊奇的发现了一只蜘蛛在狂风中织网。网被狂风一次次刮破,但蜘蛛又一次次重新编织。将军被这小精灵震撼了。于是他回到部队,重整旗鼓,厉兵秣马,终于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他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威灵顿。(考场优秀作文《享受挫折》)

[魅力点评] 

这个语段,以威灵顿击溃拿破仑这个典型事例(详例)为论据,以庞安、高士其等人为辅助论据(点例),较好的论证了“成功者能享受挫折”这个语段中心。这就是说,作为例证的事例,只要能恰到好处的起到证明的作用,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一桩事例同样也能证明论点。但为了突出和强调所选事例,必须作适当的阐述。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论点所需要的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例与论点之间真正具有了逻辑关系,才能使事例起到论证作用。

【热身训练】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个350字以内的议论语段,注意详例与点例的结合。

议论文的排例

议论文排例 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所谓排比叙例,顾名思义,就是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排比的手法进行例子叙述的一种论证方法。这种手法既能使语言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又能使素材丰富、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在使用上要注意两点:1、叙例要精炼准确,高度概括,一针见血,每个例子一般用一句话概述。2、例子要古今中外结合,避免片面化、平面化,力求立体丰富。3、排比叙例后要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要揭示例子之间的共性,切记空洞,要回扣观点。

示例: 广州二模作文题: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这份自我坚守,其过程注定惨烈。世界那么大,人与它博弈怎么可能不受伤。更有甚者在抗争中走向了自我灭亡。屈原大声疾呼,“忍而不能舍也”,最终投进了汨罗江;海子在心中建了个和梭罗一样的小木屋,带着它躺到了铁轨上;为艺术失去理智的梵??高,不为世界所爱的可怜梵??高,在麦田惊起生命中最后一群乌鸦。人类与世界斗争的史册上,血泪是何等悲壮的底色。

若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你改变了自己,你不仅能感受到自身努力的进步,更是看到世界的纷繁多彩。

无数的身残志坚的名人的事例已表明,他们的生活主要是通过自己改变自己主观内心的意志,是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改变的。失去了双腿的史铁生,是用意志鼓励自己,从而超脱了困难,用写作拯救了自己;失去双臂的“中国达人”刘伟,是用坚强的意志给他的游泳之路钢琴之路撑出一片天的;双耳失聪的贝多芬,是用感觉谱写了内心的乐谱??我们都知道,他们残缺的客观世界已经无法改变了,然而他们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正是改变了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勇敢地跟随着自己的心灵而得来的吗?世界已无法改变,改变了自己的他们,影响着我们,给了我们力量的指引。

社会如此这般,冷漠吗?冷漠。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当一条长着癣的流浪狗舔着你的鞋,你可以选择不一脚踢开它,而是送上一片面包;当街边卖水果的小贩递给你找回的钱时,你可以不再嫌弃地一把抓过钱,而是双手接过并道一声谢谢;当公车停下来,你可以选择不再推攘着挤上车,而是静静地排队。我相信,当你这样改变自己,周遭的人也定会被你感染,南美洲的蝴蝶效应在人类社会也是适用的。

改变世界还需要我们具备坚定不移的信念。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在众人的批斗下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著名球星迈克尔.乔丹也是凭借坚定的信念带领球队走向公牛王朝;国学大师陈寅恪在晚年凭借坚定的信念口述完成了巨著《柳如是别传》??这些伟人都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去克服困难从而改变了世界。就像罗曼.罗兰说的一样:“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我相信只要意志坚定,不断向前迈向成功,用我们的精神去感动世界,改变世界,我们的人生同样可以闪耀异彩。

当齐白石先生五次改变自己的画风,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作品时;当鲁迅先生改变自己的看法,弃医从文,为中国的革命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时;当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国人名没有被仇恨所蒙蔽,改变了自己对日军的态度,为他们安全返回提供物质资源时。难倒我们没 有那一份触动吗?没有改变的人生是难以突破的,没有改变的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改变的民族是不能进步的。改变或许会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什么或者甚至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是,当我们改变了以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的世界观会为之而改变,会变得更加乐观,看事情会看到更加美好、阳光的一面。

佛山二模作文题: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陌生的事物时时都会出现。如何面对陌生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自然,结果往往也不同。

联系生活中与“陌生”有关的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大作家冯骥才也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请别制造陌生。冯骥才先生是本土文化的保护者,他深切地认识到本土文化对民众的意义,于是奔走呼告。是的,如果广州没有了骑楼和粤语;江浙没有了桨声灯影和茉莉花;天津没有了“狗不理”和“泥人张”;北京没有了“老胡同”与“四合院”;西藏没有了“唐三彩”与“经幡”;云南没有了“葫芦丝”和“孔雀舞”??而有的只是在“景区”、在节假日里进行一下“作秀”式的表演,或者以“标本”的样式供人参观;有的只是模式化的高楼大厦与高速公路,那么,这种因为社会发展人为“制造”出的陌生,是不是对民众进行强制的“文化断奶”呢?而这,恰恰是对区域文化精神抑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漠视与背叛啊! 好奇这虚掩的门尚不够,还同样要有祖先那份敢走上前去的勇气。空看一辈子的门,好奇一辈子的那面陌生,抱着“墙里秋千墙外道”的幻想傻笑,为何不鼓起勇气,上前推开这扇虚掩的门?面对一个陌生的科学领域,孟德尔鼓起勇气迈出遗传定律的第一步;达尔文鼓 起勇气告别家乡,随水手扬帆踏上未知的征程;列文??虎克鼓起勇气用十几年的光阴打磨镜片,走入陌生的微生物世界。陌生并不可怕,虚掩的门没有威胁的力度,但敢于向陌生迈进的勇气是可贵的,因而也有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与悲伤,犹豫一生,最终在生命的尾声推开了那扇阶级间虚掩的门,在他同情了一世的陌生下层民众的世界里合上深邃苍凉的双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源中人面对陌生选择了惊恐;“笑问客从何处来”,村头玩耍的孩童面对陌生却选择了轻松坦然。你呢?你又会以怎样的姿态来对待生活中时时出现的陌生? 出于人的本性,你大概会惊恐地逃避,把头埋在自己熟悉的安逸世界。如长沮、楚狂在世道崩溃时躲入山林去过往日的生活,如曹操在江面铁锁连船营造陆地的假象,如张爱玲在风云变幻之际偏居一隅写小资的倾城之恋??在变幻无常的世事中只有熟悉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让自己能凭借往日的惯性生活下去,人总不愿改变,因为陌生隐含着未知的危险。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只是囿于熟悉的天地,生命终无法得以更新,无法得以开阔。只贪恋安稳的人生,想必不会有绚丽缤纷的色彩。

深圳一模作文题: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心在焉,不但助你顺畅前行,还能让你活得轻松自在,赢得美誉。心在何处?只有你个人最清楚,怎么做?你会更加清晰明朗。成功人士给予我们的告诫往往是要树立目标,坚持不懈前行,这也正是心在焉的表现,促使我们明确人生意义,正确前行。乔布斯几经波折进出苹果公司,最终成为世人赞誉的传奇,因他心在焉,爱着他一手创办的公司,还有那份事业,他成功了;比尔盖茨同样创造不朽的佳话,成立著名的微软公司,只因为他全心灌注于他的事业,心有在焉,举世闻名;李开复开设创新梦工厂,只因为他心在国家,为给国家培育出更多人才,心系国家,成为赢美誉的人选之一。心在焉,内心充实,理想丰满,但同时付诸行动,终能活出精彩人生! 心在焉,则束缚消亡焉。心要在焉,必须挣脱缚心的绳索,活出自我的个性和风采。

庄子不违本心,辞楚相这一高位不做,因心在焉,从而逍遥于世间,终达到心目中天地人为一体的境界;李白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摆脱权贵的束缚,保有本心,因心在焉,从而遨游于天地,醉情于诗酒,终酿就“诗仙”称号而名垂千古;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于穷山僻角,坚守隐居山水之心,因心在焉,从而以笔墨之挥洒让世人感知其文学之厚重。这些人,均是不为功名而为自由,均是不为利禄而为尊严,留守心中的一方田园。因心在焉,所以活出了个性,活出了精彩! 广州一模作文题: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议论文中分论点的设置与排列 作者:黄世春 议论文以其观点的鲜明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成为高中生写作的常选文体。但是,一般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存在观点模糊、思路不清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恰当设置分论点并将其置于恰当位置,能使议论文论证的角度和层次清楚、分明,结构严谨,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一.分论点的设置 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分析说理,而分析说理就离不开逻辑思维。因此,可从理清逻辑关系入手,恰当选择说理的角度,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常见的方式有并列组合式、层层递进式、对照比较式三种。

并列组合式 设置分论点用并列组合式,能使论证横向或纵向展开,让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根据结论析原因 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结论逆向分析产生的原因,即对“结论”问”为什么”。其中的几个主要原因,就可设置为几个分论点。如高考满分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对标题发问“为什么要因材施教,才能发展自我?”作答如下:“要因材施教,是因为先天条件不同”,“要因材施教,是因为不能按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要因材施教,是因为有利于发展个性”,作答的内容自然就形成了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2.根据问题找办法 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一个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对“问题”问“怎么办”。这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就可设置为文章的分论点。如优秀作文《学会正确转换角色》,其中心论点是“正确进行角色转换,就能使自己的人生灿烂”。对标题或中心论点发问:“要正确进行角度转换,该怎么办?”作答如下:“要正确进行角色转换,需要学会心随路转”,“要正确进行角色转换,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正确进行角色转换,还需要有充分的自信”,作答的内容也就形成了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3.根据前提推结果 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断在这个前提下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即对“前提”问“会怎样”。随后进行回答,也可形成文章的分论点。如优秀作文《兼听则明》,其中心论点是“兼听是 一门智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发问:“兼听会怎样?”作答如下:“兼听能让我们洞悉忠奸,明辨是非”,“兼听能让我们察纳雅言,辨析真伪”,“兼听能让我们科学取舍,深受启迪”,作答的内容同样形成了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层层递进式 层层递进式设置分论点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论点的内涵递进,二是按议论步骤推进。从而把中心论点论证得充分,说理透彻。

1.根据论点的内涵递进关系设置分论点。按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优秀作文《紧抓机遇,花红柳绿》,其中心论点是“机遇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但机遇从来就垂青有准备并能主动出击的人”。按论点的内涵递进关系设置分论点如下: 分论点一:紧抓机遇,需要过人的胆识,个人才能施展过人的才华。

分论点二:紧抓机遇,需要敏锐的眼光,企业才能在商潮中扬鞭奋进。

分论点三:紧抓机遇,需要果断的决策,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个人紧抓机遇需要的条件及效果到企业、国家紧抓机遇的条件及效果,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层层深入地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把中心论点论证得非常充分,说理透彻。

2.按议论步骤推进设置分论点。如优秀作文《留白》,其中心论点是“我们应当好好研究留白艺术,提高追求品位,增进人生价值”。按提出问题,即“什么是留白?”;分析问题,即“为什么要留白?”;解决问题,即“怎样留白?”分别作答如下:“留白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艺术想象”、“留白还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想象”,“学会留白,才能铸就高明”“留白要有坚实的基础”。作答的内容就形成了文章的分论点。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纵向论述,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对照比较式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对比,在对比中显示优劣高下,见其是非美丑,可从正反两方面设置分论点。如优秀作文《谈个性》,其中心论点是“在合适的个性中彰显人生的精彩”。可根据同一事物的两方面对比设置分论点如下: 分论点一:个性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合理的思维创新。

分论点二:个性不是新潮的奇装异服,而是有礼貌的行为举止。

分论点三:个性不是随意的放浪形骸,而是高尚的思维品质。

当然,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策略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当多角度去探讨,但无论运用哪种策略,都要求我们紧紧扣住中心论点恰当地设置,从而使议论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二.分论点的排列 设置好分论点后,要合理地排列分论点,其排列不仅关系着紧密论证中心论点,也影响着文章的思路。一般说来,分论点的排列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把分论点作为总起句放在段首。如2008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的三个分论点: 1.在真诚的感情世界中,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2.在生活的困难挫折面前,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3.在需要对人民负责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把分论点作为总领句独立成段。如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的三个分论点: 1.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3.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

把分论点作为总结句独立成段。如2009年湖南另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的三个分论点: 1.踮起脚尖,就是这样一种昂扬乐观的心态。

2.踮起脚尖,成了一种审美的人生姿态。

3.踮起脚尖,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

恰当地排列议论文的分论点,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而且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收到独具匠心的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证明中心论点,证明了这些分论点,也就水到渠成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它们有机的组合才能形成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说服力强的优秀议论文,从而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附:优秀作文例说。

兼听则明 潘金明 两只耳朵向着不同的方向,是为了吸纳兼听各方言语。对于雅言我们要善纳,对于忠言我们要兼听。兼听是一门智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兼听能让我们洞悉忠奸、明辨是非。默尔克说:“别因一个人的话让你颠倒了白天与黑夜。”是的,仅听一家之言何以取信天下?因为兼听,所以有宅心仁厚的刘备对义薄云天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坚信;因为偏听,所以有鲁莽霸主项羽对谋臣左司马曹无伤的错误怀疑。兼听,有了魏征对唐太宗的直言相谏;偏听,有了亡国之君秦二世偏信宦官赵高造成的望夷之祸……偏听,只能让智者变庸,庸者变愚,于是江山易主山河改姓;而兼听则让能者更贤,贤者更智,于是天下可垂拱而治,社会可发展进步。

兼听能让我们察纳雅言、辨析真伪。有了兼听,雅言才能从众说纷纭中脱颖而出,真相才能从纷繁复杂中昂然挺立。周武王执政之初,只要是军国大事,务必征求诸多要臣意见,终致昌盛。周厉王止谤,百姓道路以目,才致亡国。没有兼听的智慧,让诸多人步入了思想的深渊,或误判他人,或坠入歧路。兼听如一个过滤器,将杂质过滤之后方知真相;兼听更像大浪淘沙,吹尽狂沙始得真金。

兼听能让我们科学取舍、深受启迪。有人在人情世故感情亲疏中迷失了方向乱了心智,用熟人之假言力否他人之真语,用亲人之谬论力遏他人之良言。昔日秦始皇一意孤行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终在楚人的火炬中化为灰烬;如今的三峡工程决策者反复调查倾听民意完善设计,终造福百姓得民拥护。温总理大开网上热线,兼听百姓之言语,扬民主之风;某些官员只开一言堂,不听民生民意,终落得丢官下马乌纱不保。兼听各种建议,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览遍世事沉浮,听尽八方言论。兼听,洞悉人情世相,真伪美丑;深谙世间百态,优劣是非。

点评:这篇优秀作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概括升华论点,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并列组合式结构,把三个分论点放在段首作为总起句,使文段眉目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每一个分论点时正反对比,在对比中显优劣高下,见是非美丑。整篇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便于阅卷老师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黄世春,语文教师,现居四川简阳。本文编校:洪 鸣 作文专题教案之一 议论文训练之:如何叙例 汤文贵 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不当,容易出现罗列事实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用好论据,须注意两个方面:会述例,会析例。

1.述例首先贵在指向明确 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突出“文题”,表述任何材料都不要忘了扣题表述和表述结束后的收题、点题。因为人物的经历和人物性格都是多元的,表述事例时要始终指向中心话题、或文题、或段落分论点。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Z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文中点了一句“站在诗人的位置上”,段落结尾又反问了一句“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指向非常明确,扣题很紧。

2.述例其次贵在语意集中 一个材料,包容的信息是多元的,述例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去庞杂,留其所需。有三个办法。

第一是剪裁舍弃法。事实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所以叙例时,应据论点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瞄准中心,对事例进行剪裁处理,抓住需要信息,舍弃与论点无关的信息。而且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这要求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

如“机遇”这一话题作文,我们以科幻作家凡尔纳为例进行剪裁舍弃: 原材料: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经剪裁舍弃可变为: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抓住了那次机遇。

经过剪裁舍弃,材料保留了原材料的时间轮廓,但在概括的同时,更加突出了“机遇”这一主题词,使材料表述信息明确,语意集中。

第二是挖掘增补法。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因此,“叙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如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一考生以英国记者卡特自杀为例进行了挖掘增补: 原材料:英国记者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照片反映的是一只专吃死尸的兀鹫,那兀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后将她吃掉。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人们质问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最后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

挖掘增补后可变为: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卡特用这张照片记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德与人性。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 赶走了秃鹰,然而众人的尖锐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握紧拳头跨过去! 这位考生的聪明之处是从原材料中挖掘出自己需要的三层论据含义:一是卡特的陨落是因为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二是惋惜之余,我们还应唤起心灵的坚强与无畏,不要让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三是要成就勇敢,必须握紧握紧拳头跨过这道坎! 第三是概括排比法。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跨越时空的名人典例进行荟萃,并辅以整句句式进行排比表述。这种表述模式不仅让论据内涵丰富,而且一针见血,能够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事实叠加;二是整句形式。

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注意:述例表述要强调事例的有序排列,或是时空顺序,或是逻辑顺序,视其所需而定。句式结构可以是连用条件句,或是连用因果句,或是连用反问句,或是连用转折句,等等。

作文专题教案之二 叙例:指向明确、语意集中 一、剪裁舍弃法 根据论点的需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1.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选择这个事例确能证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但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叙例”时须毫不吝惜地舍去;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宜简练概括。

可修改为: 莫扎特儿时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一次,他拿出自己写的一段曲子请老师弹奏。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海顿竟被键盘中间出现的一个音符难住。海顿断言任何人也弹不出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着弹奏,当遇到键盘中间的那个音符时,打破用手弹奏的常规,灵活地用鼻子奏响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做法,让海顿赞叹不已。

2.初中时,有一天我穿了一套新连衣裙去上学,浅蓝色的,很漂亮。走到楼梯转弯处,我不小心绊了一下,向前冲了两步,不偏不倚与迎面一个端水盆的同学撞了个满怀,尽管那同学使劲端稳水盆,水还是晃了出来,漂亮的新裙子一下子淋上了污水。我心中顿时气愤难平,升起一股无名之火,于是泼口就嚷:“怎么走路的,你有毛病啊!”那同学诚惶诚恐,端着水盆不知所措。看到他尴尬的样子,我的心中却一阵快慰,于是狠狠地瞪了那同学一眼, 自顾自地走了。我事后也没怎么留意,想不到那同学课后专程向我道歉,那份小心却着实让我焦急、不安。可以说,这本是我的错,自己绊了一下撞上去的,却怪在别人身上,还责骂他。如果这点磕磕碰碰当时不发脾气,克制一下,不愉快的事就根本不会发生。这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懂得克制,不学会忍让,不仅会伤害了别人,而且也会伤害自己。

虽然说这个例子是很好的,然而由于描写得很不精简,使叙述占了主导地位,使人忽视了论点的存在。为了达到真正的目的,可做如下改动: 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

二、挖掘增补法: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 一个材料有时隐含多种意义,可用来证明多个论点。我们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紧扣论点,侧重描写某方面,使论点与论据紧密配合。

如下例《果戈理和屠格涅夫》: 1852年2月21日,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他的挚友屠格涅夫,用沉重的笔和着自己的悲伤、泪水,赶写出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但是,沙皇统治者害怕这个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他们禁止发表一切悼念和颂扬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比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沙皇的特务机关不久就见到了这篇文章,他们传讯了屠格涅夫。沙皇早就痛恨这个经常在《现代人》杂志上登载《猎人笔记》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监禁一个月后,沙皇亲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马达斯基去。为了果戈理,为了朋友而被流放的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荣。

这个故事可证明这样几个论点:①友谊高于一切;②勇敢的人敢于战胜困难;③正义终将战胜邪恶;④敢于向权势挑战。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则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 文贵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天成之文,行而能远之文,一定是文质兼备的。议论文更是如此,言之有物更显突出,否则便会陷入空洞说教,泛泛而谈,严重削弱高考发展等级之丰富性,阅卷老师读来也索然无味,味同嚼蜡。议论要言之有物,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不断地举例子。然而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提出一个论点,举一个或几个论据,事情续完就无话可说,草草收尾。结果因为缺少了论证过程,使论据和论点游离,或者以论据代替论证,缺乏说服力。

那么,提出论据后如何分析说理呢?下面以案例来解读: 1.例后解说法 举例之后解说例中体现观点的成分,使事例紧扣观点,从而发挥论证观点的作用。例如:一学生围绕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写的优秀作文《易安的绿肥红瘦》中的一段: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可见李清照善于观察外部环境,因而亲近外部环境。

当时看到此处时,我相当高兴。学生想到运用诗词典故来佐证文章宗旨,已相当出色,可是下面该生却没有生发开去,没有做较为具体细致的议论,只一点题句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现象在日常批阅作文中很常见,往往是一大段叙述一个事例,最后来一句总结。这种行文,叙述语较多,如果字数不足,学生会再举一例,再做一结,便以成文。如此行文,不仅结构异常简单,还大大削弱了议论文文体特征。于是,我修改如下: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我把改后的段落投影给学生,探问学生如何?好在哪里?我只给他们打出了“例后要议”四个字。还告诉他们学会适当借助“因此、然而、可见”等前后连贯分析的关联词。

2.反向假设法 举例之后从反面假设,推出与观点相悖的结论,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例如《谈挫折》中的一段: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看完,令我也很欣慰,活学活用,例证得当,可是又是一句总结“王勃能直面挫折,达人知命”戛然而止,议论性还没有充分发挥,说理性还没进一步推进。于是我试着给添了两句: 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王勃博大深远的情怀,哪能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画卷。

探问学生这个分析议论运用了什么方法,齐答:反向假设。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苏洵《六国论》从“赂秦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后,反向假设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反思写作手法是再好不过了。

3.追因求果法 因果分析是探究本质的一种方法。作决策时应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可盲目。例如: 街亭失守。三国时的马谡,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 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先把马谡街亭失守这个结果一笔带出,然后简叙过程,叙中作议,重点突出议论文的议论性特征,而非详细地把事情过程叙完,然后一句总结语了结。应该简洁地摆出结果,紧接着就开始条分缕析,以推究原因得出结论,从而明晰文章宗旨。又如讲评“谈乐观的姿态”,我给他们写了一段例证: 林肯的一生充满坎坷。9岁丧母,21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6岁未婚妻去世,29岁竞选州长失败??太多的失败萦绕了他的生活,但却没有束缚他的生命,因为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生的理想,那就是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终于在1860年当选总统并连任两届,成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之一。他之所以最终能成功,无非是因为他选择了乐观的姿态去面对困难,面对生命的一切磨练。

这个例子很常见也很典型,但学生往往会叙而不会议。下水段落运用了议论文最常见的推本溯源法,通常能灵活运用因果关联词“结果、是因为、之所以”推导结论,希望能给写作议论文异常吃力的同学以很好的借鉴。

4.正反对比法 就是把正面论据与反面对照来分析。正反分析,对比鲜明,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深化观点。如评析题为“谈谦虚”作文时有这一段: 确实,凡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虚怀若谷的,他们决不把自己的才能向人夸耀,也决不把自己的成绩作为谈资。他们只是兢兢业业与自己热衷的事业,不断锻炼,提高自己,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他们从不满足,总是在争取更大进步,超过已得的,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学生写得这么好,似乎不好再改了,但又总觉得分析还不够深入,道理阐述还不够充分,于是冒昧添了一段: 可是,一些不学无术、一事无成的人不但不承认不足,反而常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即使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他们也要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视为珍宝,沉湎于此,不思前进。但“骄傲是无知的别名”,他们自吹自擂,把点滴成绩看作莫大的“荣誉”,这种愚蠢可笑的做法不恰恰是无知的表现吗? 学生看完,交流体会,一致认为:运用对比,有力地证明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虚怀若谷的”这一论点,分析更加充分,起到了入木三分之效。

详例与点例 范例导引: 必须跨过这道坎 山是一道坎,它高,它威严,它绵延着一股凌人之气,阻挡着人们的脚步。然而再巍峨的山也能被征服,我不禁问:世上还会有跨不过的坎吗?有个声音告诉我:别忘了,你心中横亘着的才是永恒的阻碍!呵,是啊,我们不就时常在心里那道坎前退缩吗 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站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眼里饱含泪水与恐惧。卡特用这照片纪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义与人性。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将女孩抱进救济站,然而众人的尖锐指责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

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 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心中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拳头跨过去! 这道坎,无形;这道坎,拦住了太多人。当柳三变忘情于戏楼霓虹青衫红袖间时,当王国维顶着前清遗老的旧帽对想象中的王朝难以释怀时,他们的光芒淡了,他们的精气散了。柳永终究只吟那儿女情长的歌,王国维终究只属于皇城那一泓湖水。

心坎,竟如此难以跨过。但是,我们必须跨过!谁说面对心理的煎熬我们从未获胜 犹记得黄永玉先生说过,文革下放时,他与表叔沈从文擦肩而过。正是在那条乡间小道上,从文先生说了三个字“要从容”。我感动了,为那平淡的三个字里传出的力度。仍是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童第周被从中科院系主任的位置上拉下马,他被批斗,被叫去扫了整整五年厕所。然而这位瘦小的知识分子没有惊慌失措、乱了方寸。他每天坚持 在八点前完成工作,因为这是表示他“对八点后工作时间的尊敬”。

这些人,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曾面临世间最难熬最残酷的一道坎,但他们挺过来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 心里的坎,捉摸不定,可以叫人在平静中怀有深深的绝望,然而跨过去了,我们就都是胜者。所以我记住了,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迎来人生的另一页精彩篇章! 文中用例的特点: 事例丰富、新颖,详例点例相结合。

凯文??卡特是曾获普利策奖的南非摄影家,其事例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故用为详例。

用为点例的是柳永、王国维、沈从文、童第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事例,但作者从“心中的坎”的角度,挖掘出崭新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

概念解说: 详例是阐述观点、分析论证时用作事实论据的一两个富有代表性 而又较为具体的事例。

它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使论据更直观、形象,论证更有力。

点例是与观点或情感具有本质关联且材料之间富含相似性、逻辑性的一组概括性事例,它能拓展作者视野,增加文章容量,使文章显得材料丰富而有感染力。

注意:详例点例结合运用 ①对新颖、别致、特有、“独家新闻”式的事实论据,可写得确凿、详实、生动一些,将其作为为详例;对一般的、常见的、不太新鲜的事例,可简要叙述,作为点例,点到为止。

②一篇文章若尽是详例则显臃肿,若尽是点例则浮泛浅薄。一般而论,应是数个点例、一二个详例。

作用:详例点例结合,能把定点挖掘和横向拓展,把详与略、深与广完美结合。

突破点一: 运用点例,切忌盲目地堆砌 示例1: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反而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C独家原创 1 / 1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议论文的排例

尹应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标签:优秀议论文排例 排例议论文用 议论文的排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