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移民 > 正文

丹江口库区移民

时间:2017-03-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丹江口库区移民

□记者 杨峰 首席记者 郭启朝 图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011年8月25日一大早,淅川县滔河乡张庄村77岁的张丙申在子女的搀扶下,一步一回头地登上了前来迎接他们的客车。

“出发!”随着移民车队指挥员的一声号令,张大爷顿时泪眼模糊。

张丙申是个老移民,自丹江口水库修建至今的40年里,他先是搬迁到青海,后返迁至淅川县九重镇,之后又分别搬迁至后坡镇、滔河乡……此次搬迁至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搬迁。张丙申说:“6次搬迁,这次最满意!”

张丙申和他所在村子的312户共1192名村民,是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最后一批移民。至此,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已累计搬迁15.26万人,这标志着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顺利完成,也标志着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基本实现。

早在1952年,毛泽东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自此,南水北调这个伟大构想拉开序幕。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库大坝破土动工。丹江口水库的修建,使淅川县36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一脚踏出油”的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三川平原的28.5万亩耕地,连同楚始都丹阳从此沉睡江底,20.2万淅川人背井离乡,迁移到青海、湖北等地。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丹江口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总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使淅川新增淹没面积370平方公里,涉及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的16.2万名村民。

2008年11月28日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正式启动,搬迁试点移民1.1万人。2009年10月20日,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启动,到2010年9月,迁安移民6.49万人。2011年5月5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目前,库区已搬迁的15.26万移民分别被安置到了郑州、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南阳6个市地,25个县市区的135个乡镇、698个行政村。

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三峡百万移民中,农村移民45万人,共搬迁了17年;黄河小浪底水库涉及河南移民16万人,搬迁了11年;而河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2万移民,全部集中在一个淹没县——淅川县,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搬迁。

“移民迁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淅川县委书记袁耀生说,“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在“小利”和“大义”面前,移民们舍“利”取“义”,挥泪拆家园、迁祖坟、别亲友,带着无尽的乡愁离别故土建新家,用顾全大局的可贵精神成为新时期最可敬的人。

丹江口库区移民

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全国的移民大市,移民的安稳致富,不仅关系到库区人民致富奔小康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安置问题,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需要认真思考库区移民后期帮扶等有关工作。

一、移民搬迁安置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丹江口大坝一期工程涉及动迁我市16万移民,其中外迁到宜城、襄阳、随州等8个县市移民14975户、71875人,内安移民19136户、88573人;南水北调中线动迁移民近10万人,其中外迁安置在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荆州市江陵县,荆门市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襄樊市襄阳区、枣阳市、宜城市、谷城县,天门市等10个县市区的移民9119户、39440人,市内安置5.2万余人。库区农村移民市内安置涉及12个乡镇办(区),107村,380个组,建房安置移民11042户,41701人,其中建集中安置点165个,安置移民7601户,30090人;集镇迁复建涉及均县镇、六里坪镇、浪河镇、土台乡、丁家营镇、大坝办事处6个乡镇办,搬迁安置人口10590人;单位、工矿企业迁复建涉及8个乡镇办,搬迁安置单位191个,迁复建企业60家;专业项目迁复建涉及复建公路110km、输变电线路206.26km、通信线路233.75km、广播电视设施381.47km。目前已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内安移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与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的土坯房变为砖混结构楼房,厕所由旱厕改造为水冲式厕所,个别移民安置点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但由于资源紧张,产业薄弱,贫困问题仍然是库区移民的现实写照。2012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13元,仅为全国7917元的65%,湖北省7851元的66%。而我市移民人均纯收入仅3000余元,占比更低。

二、移民安置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一手抓库区移民搬迁安置,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总的来看,发展制约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后期安稳致富依然任重道远。

1.巩固移民搬迁成果难。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距离实现 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目标还相差甚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人地矛盾突出,移民人均生产资料较少,移民原有线上生产资料,由于远离安置点,也难以有效利用;二是集中安置点的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尤其是供水不足成为内安移民反响最为强烈的问题;三是新的社会矛盾随时可能出现,移民政策的区域性、时间性、差异性在移民中会造成多个利益实体,有可能导致库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产生。

2.移民后期发展致富难。目前,我市库区绝对贫困面大,现有贫困人口存量1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8%,农业人口的34.1%,这些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库区村组。大坝加高蓄水后,由于土地资源减少,库区环境容量有限,导致人均耕地等生产资料更少、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显现。如何破解库区的发展困局,增强库区经济自我造血能力,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我市库区移民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移民后期帮扶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密不可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库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改善库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库区经济平稳发展,移民持续增收,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和谐稳定。

1、做好政策帮扶,打好库区经济发展基础。加快研究出台《南水北调移民帮扶工作规划》,加大库区各项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一是尽快建立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补偿的长效机制,对限制库区生产活动项目而减少的收入和库区产业转产升级进行补偿;二是争取在国家的层面上出台财政优惠政策,支持水资源保护和库区产业发展;三是加大对口协作政策争取力度,推动库区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四是认真落实国家十四部委《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建立长效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库区经济发展。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破解库区发展交通瓶颈。一是积极争取和加快丹土公路和丹陶公路建设,畅通主城区对外出口通道;二是切实推进环库公路建设,形成库区交通网络;三是加快库区公路修复工程建设;四是加快库区村组公路改造和恢复,对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乡镇的道路进行扩宽或改造;五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村民服务中心、活动广场和娱乐设施建设,提高移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增加移民群众收入。以强化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强化项目扶持,科学实施管理。一是扶持库区群众对柑橘、茶叶和核桃等杂果基地进行技术改造,打造一批经济效益高的种植业基地;二是依据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发展需要和市场行情,鼓励移民群众建设中药材基地等特色种植,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三是扶持移民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培育,引导群众在保护水质的前提下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四是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发展柑橘、茶叶、核桃和鲜鱼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增加移民群众的收入。

4、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库区城乡一体化。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后留下大片多种经营基地和土地山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地制宜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可以提高种植效益,促进移民增收致富。一是推进土地有序流转,解决移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二是发展完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做好市场和农户的对接,发掘产业优势。三是大胆尝试集体合作经济,拓宽移民群众致富门路。四是结合库区新农村建设,发挥移民安置点人口居住集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推进库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5、着力提高移民素质,培育造就新型移民。采取多种措施培训移民,让其真正成为 生产有技能,致富多门路 的新型农民。一是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移民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移民就业能力;二是对一部分有发展意愿和潜力的移民户,结合经营项目进行培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掀起移民创业热潮,辐射带动库区经济快速发展。

6、加大对口协作的争取力度,反哺库区经济发展。打好 调水牌 ,积极发展 回流经济 、 调水经济 、 感恩经济 。制定对口协作规划和项目,建立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对口协作机制,争取重点受水区对我市对口支援,最终实现 南北两利、南北双赢 。

(作者系政府研究室干部)

丹江口库区移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三峡工程之后最大的移民迁安工程。湖北省十堰市作为丹江口水库大坝

丹江口库区移民

加高工程所在地、水库淹没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南水北调移民搬迁的主战场。2009年以来,十堰市按照“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要求,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8万移民的外迁内安任务。为进一步巩固移民搬迁成果,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建议国家尽快启动丹江口库区移民后续扶持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一、必要性

一是移民搬迁扫尾工作十分艰巨。十堰地处秦巴山腹地,境内山高坡陡平地少,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复建的基础开挖量巨大,高切坡、高填方所占比例很高,不仅影响工期、增加了工程投资,安全隐患也比较突出,若任其发展,不但数量增加、治理难度加大且投资也将大幅增加。据评估测算,全市261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形成197个高切坡、高填方,占安置点总数的76%。库区人均基础设施实际投资达2.8万元,远远超出人均2.1万元的投资概算。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高填方、高切坡的治理任务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十分艰巨。同时,需要对等级公路浸泡路堤进行治理、抬高加固、改线复建,复建码头、高压电力线路、电信光缆电缆、广播电视线路、自来水厂,清理库底,恢复库区各种基础设施功能,工作难度大,门类繁多,复建任务重、时间紧,迫切需要及早启动移民后续扶持工作。

二是移民后期致富发展异常艰难。库区绝对贫困面大,接近40%的移民属贫困人口,30%以上的移民户是危房户;库区环境容量有限,淹没前人均耕地仅有0.64亩,人均耕地在0.5亩以下的占35%,大坝加高后土地资源更少;因长期停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建设发展的任务更重。巩固移民搬迁成果,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迁,确保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库区各县市区都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地方财力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国家迅速启动移民后续扶持工作。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迫切需要迅速启动移民后续扶持工作。十堰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十堰的10万内安移民全部生活在核心水源区,迅速启动移民后续扶持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强移民区的生态恢复和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加快移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关乎国家南水北调大局。

二、建议

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库区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恳请迅速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后续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早日付诸实施,以帮助移民安居乐业,促进库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是及时启动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尽快规划衔接移民后扶项目,尽快调查摸清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底数,核定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身份,早调查、早公示、早申报,争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项目早实施、早兑现,移民早受益。

二是对生活在水源区移民予以重点扶持。十堰的内安移民既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出了奉献和牺牲,又要为保护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安全继续做出新的牺牲,与其它移民比,十堰的内安移民是“两副担子”一肩挑,尤其需要国家在后期扶持中重点倾斜、重点帮扶,特别是对库区的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安排、计划单列,对库区高填方、高切坡等治理工作设立专项、重点扶持。

三是将我市作为丹江口库区对口协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受水区与国家部委同步开展对口协作。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纯调水区、水库淹没区、核心水源区、库首坝区和秦巴山贫困地区,恳请把十堰市摆在对口协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安排国家部委、北京市和央企及部属科研院所,集中优势力量对口帮扶十堰市及各县市区。

标签:库区移民政策 三峡库区移民 丹江口库区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