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 [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成品油定价机制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是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的透明度。         继今年2月上调成品油价后,时隔一月,发改委3月份再次宣布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除了频率加快之外,这次上调的幅度也是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
  此次调整后,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我国油价全面进入“8元时代”。
  
  供需矛盾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制度改革,取消了原来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提高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国际油价从最高每桶147美元回落到了每桶30美元的低位。改革实施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还有所下降。
  但随后,伴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也一路上涨。今年以来,我国国内成品油价快速上涨主要是因为2月份受伊朗局势紧张影响,国际油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攀升,再次达到了每桶100美元以上。由于目前中东局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依然不能解除。产油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推动油价再次冲高,石油危机或将再度来袭。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测,2012年世界石油需求平均为8887万桶/日,较2011年增长107万桶/日。
  面对有增无减的石油需求,石油供应是否能跟得上令人担忧。有学者认为:如果可用石油每年下降不超过1%~2%,或许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统筹调整;如果这速度达到10%或更高,全球经济将崩溃。而大多数模型预测的结果是衰减会在2%~4%之间,这意味着全球将进入危机时期。在人类还没有找到替代能源之前,有限的石油供给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必将导致油价的不断上涨。
  另外,期货市场赋予了石油除商品之外的另一种属性――资产属性。事物一旦具有了资产属性,其价格就会围绕价值剧烈波动,甚至脱离价值。所以,除了供求关系外,市场情绪和投机炒作等因素也会影响油价的走势,使其短期内出现剧烈波动。近年来,大量投机资金进入石油期货,加深了油价动荡对经济的破坏程度。
  可以遇见,即使排除掉地缘政治的因素,未来油价长期内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高油价效应
  油价既是大众商品的风向标,也是通货膨胀的指路者,油价的上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钱袋子”。成品油价格虽然在我国的CPI直接占比不大,但间接的连锁效应不容小视。
  首先就是食品价格,因为无论是农作物的耕种施肥还是成品运输,都要用到石油,今年虽然为了保证春耕用油,国家加大了农资补贴,但是考虑到运输成本的因素,农产品运送到老百姓手中时价格仍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提升。
  其次是工业消费品,包括塑料制品和新型材料等,由于石油是许多工业品的重要原材料,油价上调将直接影响工业品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再次,油价上调直接导致了交通费用的上涨,包括日常出行,旅游,物流等多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今年将通胀定位4%,相对较高的通胀目标实际上也是为资源价格的改革预留了空间。
  总之,在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回落的背景下,上调油价类似于加息,会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拖累整体经济增长。原因很简单,需求不振已经导致产品卖不出去,油价上调又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从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我国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情况来看,在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
  油价上调使不少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影响最明显的是交通运输领域。我国60%的成品油用于交通运输,包括城市公交、铁路客货运、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航空等行业油价频频上调对新车销售也产生一定影响,因为油价上升直接增加了养车成本,特别是对于中等收入消费者,油价上涨很可能会使他们放弃购车计划。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提升,去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6%,石油消费的过快上涨已经超出了我国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迫切需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今年政府一直强调改革和转型,将经济增速目标定为7.5%,八年来首次低于8%,就是为经济转型预留了空间,而转型中的重要一项,就是由资源消耗型社会转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目前经济数据并不乐观的背景下,用油价上调的手段倒闭高耗能企业转型,把能耗降下来,否则就没有出路,可见政府改革的决心之大。
  油价上调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国的“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依照其自身的说法,此次调价使公司炼油亏损幅度缩小,盈利状况“改善很多”。
  但令人不解的是,国内开采原油的成本非常低,以中石油为例,每桶约为14.5美元(1吨原油约等于7.33桶),而核算时却是按照国际原油价格(目前约为120美元),在高达88%的利润率下,即使炼油业务亏损一些也不至于令企业盈利状况受到太大影响,当然这是基于运营成本正常的前提下。
  
  改革路在何方
  成品油价格是重要的基础价格,其价格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上调油价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诟病。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改革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1998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较大幅度的成品油定价改革。第一次是1998年6月,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协商确定,此时的定价方式可以说完全与国际脱轨;第二次是2001年11月,为了使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并相应调整,参照标准为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但并未具体确定调整依据;第三次是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从我国油价改革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是在逐步的规范和完善。但是,即使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下,却仍逃脱不了政府定价的怪圈。目前在油价调整过程中政府仍扮演重要角色,无论是调整时机还是幅度都是政府说了算,而在这其中三大垄断油气的话语权远远大于广大的消费者,所以不能让众人心服口服。每次上调油价都会带来不少指责的声音,油价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事实上,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22天的周期过长,4%的幅度涨跌不对称,助涨不助跌,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按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的话说,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是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的透明度。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应该由市场确定。只要政府减少对定价过程的参与,使油价真正实现市场化,那么油价即使上调,众人也只能自己承受,不会再把怨气撒向政府。此时成品油价也可以真正地发挥杠杆作用,对石油的稀缺性作出理性和有效的反应。
  
  (作者分别为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标签:成品油 定价 机制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