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艺术高考 > 正文

洪湖赤卫队歌剧_论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创作对中国民族歌剧现代转型的重要启示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国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上演五十年来,历经中国时代变迁,常演常新,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我们试图从这部歌剧的音乐中探寻和发现我们民族歌剧深受民众喜欢的因素,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
  
  中国民族歌剧开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经历了由最初的儿童歌舞剧慢慢演变为秧歌剧以及延安根据地的民族新歌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歌剧创作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红珊瑚》、《白毛女》等,歌剧《洪湖赤卫队》就产生于那个时代。歌剧《洪湖赤卫队》于1959年初展现于舞台,是湖北省为国庆十周年准备的献礼。迄今为止,已有五十三年的历史,从中国民族歌剧的阶段划分来看,《洪湖赤卫队》处在中国新歌剧繁荣兴旺、蓬勃向上的黄金时期。从它所经历的时代和年代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中国歌剧史上一部重要的音乐巨作,而且它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人民审美意识的变化,是一部具有时代和历史意义的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能常演不衰,得益于它的唱段旋律优美,音乐深入人心,它的音乐创作对我国的民族歌剧的创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背景和历程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和再现,《洪湖赤卫队》也不例外。1959年,中国解放十年,人民尝到了翻身做主人的甜头,在尝到甜头的同时不能忘记为这一幸福时刻付出巨大代价的英雄们。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组的成员们正式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抓住这一历史性的题材,编写和排演了这部经典歌剧。
  说起这部歌剧的创作过程,张敬安老先生是这样说的:“这部歌剧的诞生,可以说是长期生活的积累和多部歌剧创作实践的结果。1950年我参加了洪湖地区的土改工作,当时有一编篾的渔家老妇,诉说了她童年遭受渔霸撕网劫船的悲惨遭遇。没想到数年后,竟成为我在《洪湖赤卫队》创作中韩英的身世自述。”
  拒作者介绍“该剧在剧本结构、人物塑造之初,就考虑到音乐布局,领唱、合唱、重唱、对唱、宣叙调、咏叹调、进行曲、小曲,使其音乐成片,在剧中的规定情景中,发挥曲式所长,特别注重人物内心的独白,用音乐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平日收集的‘襄河谣’、‘三棒鼓’以及‘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天、沔、潜等地的民歌民谣,都有了创作发挥的天地,彭霸天的唱段基调运用了道教音乐。‘洪湖水、浪打浪’取材民歌‘襄河谣’,我在调式调性和色彩上,保持了原曲的风格特点,甚至沿用了若干旋律,去掉低级消沉的部分,节奏上使曲调明快、绮丽、抒情,特别是‘晚上回来渔满仓’这句,表现了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将这种情绪在后四句充分的展示与发扬。这首曲子仅在五分钟内完成,可是酝酿的时间却有数年之久。”(1)可见,任何音乐的创作都离不开积累,特别是对民族音乐素材的积累。
  二、《洪湖赤卫队》音乐创作对中国民族歌剧现代转型的重要启示
  1.以民族音乐为根基
  通过了解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背景和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著名音乐理论家田青认为:“湖北歌舞剧院的《洪湖赤卫队》之所以能够在40年间演出近千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它优美的旋律极具中国文化个性。”乐评人金兆钧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洪湖赤卫队》能够在今天取得这样的市场成绩,充分说明了民族歌剧艺术的魅力,也为民族歌剧的发展和创作提供了种种有益的启示。第一,就是绝对不能照搬西洋大歌剧,包括我们的音乐剧创作。目前在音乐界有一股不太好的学术风气,认为一个作曲家如果写不出西洋大歌剧就不是真正的作曲家。《洪湖赤卫队》之所以成功就是它挖掘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美的东西,特别是在创作上成功地从中国传统戏曲吸取了很多营养。其二,是音乐语言上民族化和个性化。当年王玉珍主演的《洪湖赤卫队》之所以受到欢迎,很重要的就是她略带方言的演唱风格,非常有个性,也非常符合剧情的需要。其三,经典歌剧的诞生需要精心打造,而目前我们艺术创作过于浮躁。最后,歌剧创作的选材和旋律也非常重要。”
  这些评论很清晰、明确地阐明了歌剧《洪湖赤卫队》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应根植于中国丰富的民间音乐中,而不能仅仅照搬照抄西洋的创作手法,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的民族精华才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只有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才能让我们的歌剧艺术充满生机和活力。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不管社会、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我们都不能抛弃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更要好好把它们有效地利用起来为我们民族的艺术服务,应该把这些作为一项文化遗产来保护,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我们自己的音乐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
  2.走多元化发展的创新道路
  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在根植于民间音乐的土壤的同时,也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应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遵循美的规律去想象,去创造,以求把具有不同内涵的心理与感情表象转化为相应的、独具特点的音乐表象,从中挖掘其韵味、特性等,运用新观念和新技术进行再创造。
  众所周知,歌剧的音乐创作重在旋律,著名理论家居其宏曾经指出:“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歌剧音乐的旋律创新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考虑到中国歌剧在现阶段的发展现实,我既反对用瓦格纳的乐剧观念来斥责中国当代歌剧‘廉价出卖旋律’,也反对用五六十年代的‘民族化’观念要求当代严肃歌剧音乐的旋律风格一律向《洪湖》、《江姐》靠拢。”(2)可见,当代民族歌剧创作就其主流来说,在未来一二十年内仍然必须把有调性的旋律当作自己的灵魂和创作的基础,只不过现代学率观念以及对民族押韵的理解大为拓展也大为深化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希望在歌剧中听到的旋律,不论它是源自民族民间音调素材的重铸还是纯粹自创的新音调,应当是有特色有个性而且是动听动人的,需要作曲家们多向传统学习,多向民间学习,多向生活学习,把歌剧音乐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吸取民族音乐是根本,发展和创新是进一步的要求,只有发展了的音乐创作才更有新意,更加符合时代和人民的审美需求。
  中国民族歌剧的前景是光明的,需要我们新一代音乐人共同努力,加强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宣传和推广,好的作品要想深入人心,关键还是要有好的音乐创作剧本,才能让中国民族歌剧插上腾飞的翅膀,飞的更高。
  [注释]
  [1]张敬安口述:《喜见歌剧再次复排献演》
  [2]居其宏《更戏剧性地用音乐展开戏剧――近年来严肃歌剧音乐创作之现状、成就与不足》,《人民音乐》1998年第5期.
  (作者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系 广东广州)

标签:歌剧 洪湖赤卫队 中国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