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艺术高考 > 正文

“虚实相生”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网络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课堂,“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便于开展自主学习。若能使现实课堂教学与网络虚拟教学达成互动互补,那将成为高中新课改追求的高效课堂的范例。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网络平台;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15-02
  
  2011年12月13日,作为新课改课题之一的“信息化与学科教学优化实验研究”在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学术厅正式开题。开题报告会上的两堂整合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展示课,引起我对“双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考。其中语文课的展示由我承担,所以在此仅就语文学科谈一点我的看法。
  过去,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仅仅是做课件,放录音,播视频。这种单一地在资源呈现方式上做文章的“多媒体”课堂,很难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来轻松方便地获取知识,交流看法。既然网络已经普及,为什么不能为教学所用呢?
  网络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教室。在这个教室中,教师可以即时发布电子学案和小测验;可以及时批阅学生提交的学案,直观地看到测验中客观题的得分情况分析;可以随时访问论坛,关注学生讨论深度,甚至参与讨论;可以发布公告,告诉学生近期的安排,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个教室中,学生可以从资源库中方便地查阅他想了解的相关资料;可以在完成学案和测验的第一时间得知自己的正误,得到老师的指导;可以在班级论坛上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看法,评论他人的论帖,甚至就一个论题展开辩论。这样的一个虚拟课堂可以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虚拟教室里,学生的网络身份是实名的,学生的学习内容长期在线保存,随时可以检索出每一个学生全部的学习记录,这就为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了可能。
  然而,仅靠学生在网络上的自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教师设计电子学案,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随时检查,督促学生完成。讨论深入了,便引入现实课堂。在现实课堂中集中解决虚拟课堂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虚拟课堂也可以应用于课后,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当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整合完成,将会事半功倍。
  比如我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教学之前下发了电子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在班级论坛上交流自己初读文章后的感受;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做出自己的点评,提出问题或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学案及论坛里踊跃发帖,上传资料,不仅了解了马丁•路德•金,还涉及到“民权运动”、“非暴力抗争”、林肯、《解放黑奴宣言》甚至圣雄甘地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共享资源库。提出的问题小到文中词句的理解如“空头支票”“这个信念”,大到对社会的思考质疑如“为什么美国没有真正完成‘美国的愿望’――美国所宣传的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很多问题在提出之后,就有同学予以解答或补充说明,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很好地发挥了生生之间的促学作用。
  有了虚拟课堂做基础,现实课堂在处理这一课的时候,关于作者和背景的介绍非常简短,并且由学生来做简介。这样一来,不仅省了时间,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多,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表述的能力。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决学生在网络上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和使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重点语段的品读与仿写上。因为学生前期做了大量预习工作,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实课堂教学中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使课堂氛围更热烈。传统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讲授的一对多模式变成了教师只是参与讨论的一员的多对多模式。课堂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对问题的看法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这不正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吗?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一个学生的点滴成就更容易被充分认可的学习空间,一个资源更丰富、共享更及时、学生拥有更多选择余地的学习空间。在这个开放的、不受限的地方,各类学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双课堂”确实有其突出的优势,但要真正推广应用却还面临一些难题。首先,教学班里每一位学生家中都需要有电脑,并且能上网。而如今不仅无法保证人人有电脑,即使家中能上网的学生也被家长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当然,家庭条件有差异客观存在,家长害怕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而限制上网也在情理之中。但虚拟课堂的学习时间就难以保证了。其次,教师要经常性地登录平台,及时发布学案,批改学案,设置讨论主题,查看论坛,对学生言论进行评价、梳理、总结,据此设计现实课堂。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更是业务能力方面的。教师的工作量也呈几何倍数地增加了。再次,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双课堂”教学。因为虚拟课堂较开放,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思想的碰撞,现实课堂的授课时间需要根据虚拟课堂讨论情况确定,所以专题性较强的课程,或者选修课程模块更适合使用这一模式。
  虚拟课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便于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信息化教学并不是用网络取代现实课堂讲授,也不是一用信息化教学就必然带来优质高效,而是要使现实课堂教学与网络虚拟教学达成互动互补。使“双课堂”成为一双翅膀,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我们期待着“双课堂”能够攻克难题,早日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标签:相生 高效 虚实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