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意向书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学科和谐课堂的构建_历史学科新高考新课程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讲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一个社会如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课堂就是主战场,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和谐社会”这一新理念,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一、 在民主平等的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科老师的喜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物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水平,这就要求教我们在工作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真诚的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件事情。做到事无巨细,件件当大事来做,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无形中拉近了师生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对你的喜爱、崇拜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针对所授知识多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所讲授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是那么的紧密和具体,自然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喜爱做实验,尤其喜爱老师做演示实验,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并且多用一些自制的实验器材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的实验欲望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在做演示实验时,老师应该找一些学生做搭档共同来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老师的合作伙伴,也是课堂的主角,物理课堂气氛会更加的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会会大大地提高,师生关系在互动中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听一些离奇故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妨结合讲授内容,适当讲一些物理学史中有关的故事,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授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也会觉得老师很亲切,有幽默感。
  
  二、 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构建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
  
  新课程的具体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过多在强调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于是出现了大量的难题,常说题海战术,而且老师们常鼓励学生说:只要能游过大海成功就在对岸,学生游得苦不堪言,更有学生游不过题海又将如何面对未来。新课程更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概念与规律形成过程,并能计划和调控自已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许学习生的探究过并没有象科学家们那样富有成效,也许他们获得了相反的结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探究中学会如何探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了自身能力。
  物理学一门自然科学,大自然是奇妙的,这种奇妙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自然是和谐的,学生在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着规律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倾听它们和谐的音符,更能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感受生命脉的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这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之达到和谐发展,例如:《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高中新教材中一节典型的探究课,其三维目标目可确定如下:
  认知目标:(1) 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2) 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3) 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判断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实验探究为载体,逐步理解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质。
  情感目标;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中,获得体验,感知规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研究本质的科学态度,提高“乐学、精研”的情商。通过探索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学生能体验探究式学习模式:观察、质疑、猜想、验证、分析综合、获得结论。
  
  三、 构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
  
  教育学中的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人类发展基础上的再发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而课堂上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所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地参与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克服盲目的机械学习,倾向于有意义学习。
  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到物理概念、定律(理)、公式很多,学习起来好象走马观花,“穷于应付”,没有主动性。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及学习方法所造成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运用所介绍的学习方法分析、解决类似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阅读从阅读中提取有用的住处不仅是高考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中学物理学习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是当前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物理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的、基本的工具。因为教材体现了物理科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及技能和研究方法,体现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在物理学习的全过程(即课前预习,课内听讲,课内外复习、练习、考试,试卷分析与评讲)中,学生都不能离开教科书;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学知识急剧增加,今后将面临很多需要认识、探讨、分析和解决种种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问题,而这些则是无限的。这就使得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有了读书能力,学生今后可以从工作需要出发,独立地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去寻找和猎取大量必要的知识。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物理学是一门重思维的学科,通过现象探寻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已有现成的规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不会怎么样”,“是什么”,质疑是学生思维深化的基础,质疑是创新的源头。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分工间的联系也将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各项工作之间要有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而完成一项工作既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求各工作者之间有良好的合作,纵观2006年诺贝尔获奖项目,绝大多数均为多人跨国组合,只有集众人智慧才能有超人的成绩,这正是当今中学生所需要的,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进而锻炼学生协作能力与他人交流能力,学会分享共同提高。
  四、 构建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和谐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物理学的发展史,从无意识地使用棍棒石块,到有意识地打制石器,从蒸汽机的发明到飞机火箭上天,从宇宙的产生到小小的原子,无不与物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是当今物理课堂的大舞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间接的抽象的知识,它是人类发展积累的精华,如果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那么它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把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则能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课内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把物理知识与应用技术、人文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获得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课内师生共同完成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关系的探究,课外应用牛顿定律解释生活中有关问题;对能量问题的学习,则让学生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能源危机并尝试研究新能源的开发;对天体运动的学习,课解决天体飞行的理论问题,课外可以结合我国卫星发射的巨大成就,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史,了解国内外航天技术的差距,畅想我国探月嫦娥计划。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热爱物理教学,学生爱好学习物理,师生就能打造出情感交融、兴趣盎然、和谐探究的物理教学。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应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而探索不止。

标签:新课程 学科 构建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