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游记作文 > 正文

浅谈高职院校后勤经营性管理之路|高职院校后勤工作者思政

时间:2019-02-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经费和办学条件受到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后勤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计划性后勤管理转变到经营性后勤管理,合理取得收益,为发展高职事业开辟资金渠道,用于弥补教育事业经费不足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从而减轻高校的经费和管理负担,建立一个后勤管理企业化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营性管理;风险;抗风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职院校已完成从规模建设到内涵建设的转型。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中,不断提高了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高职院校后勤经营性管理就是要把后勤管理企业化,让后勤管理在良好的竞争中,更有效地发展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符合当今的市场需要。只有将学院的后勤管理融入到经济市场的发展特点中去,才能让后勤管理为了自身的生存提高管理能力,才能让后勤管理得到良性发展。
  一、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后勤经营性管理
  高职院校后勤经营性管理脱离不了对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应用,但是也必须有一条新的途径来适应当今高职院校对于后勤管理的要求。
  1.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后勤管理的经营性。高校后勤的经营性管理实际上就是把后勤管理变更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并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以达到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和经营性。合理而科学地运用高校的财物资源、人才资源,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这些资源,来为高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后勤管理需要创建一个产权明晰、权责分明,能够科学管理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现代企业式集团,这是高职院校后勤走上经营性管理的道路。
  2.坚持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本质。高校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日常运营的运转都需要高校后勤工作的支持。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必须坚持自身的服务属性,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偏离这一点。如果后勤工作的改革方向往盈利化发展,那么对高校的正常运营反而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3.加强开发的人力资源并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企业的基础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高校后勤管理转为经营性管理之后,最根本的就是转变对人的管理,增强人才的竞争。由于高校后勤工作涉及面较广,服务对象水平较高,并且工作繁复纷杂,因此拥有懂经营、善决策的管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后勤管理如果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好的用人机制。在推进人力资源发展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按劳分配、效益优先”的分配原则,并且要讲究公平性和发放制度的严密性,充分考虑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价值和作用,以企业薪酬管理的模式来实施。
  4.创建企业文化,营造人文氛围。既然要把高校后勤的管理转变为经营性管理,那么也应该重视高校后勤的文化塑造。高校后勤的文化应参考企业的文化塑造,但又应该有别于企业文化的性质,它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群体意识,不能脱离高校后勤是为高校服务的这一宗旨。高校后勤的管理文化,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校园文化的一个分层,仍是组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差异性主要是由管理模式和人员结构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高校后勤文化应当在服务于高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到后勤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以达到对后勤企业服务工作的有效领导以及观念创新,让后勤服务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质量水平。
  二、高校后勤经营性管理风险分析
  影响后勤经营性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一般有: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后勤企业必须追求的市场原则、盈利原则和高校后勤保障公益性原则间的矛盾;因后勤社会化改革史无前例,管理机构改革后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全符合市场要求或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供需矛盾始终存在等。
  而影响后勤经营性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一般有:第一是后勤经营性管理决策者的战略认识差异,负责后勤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和群众对相关政策认识和领会存在不同;第二是在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中领导与群众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目的的认识存在着差距,往往使得后勤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利润的期望目标之间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
  三、高校后勤经营性管理的抗风险对策
  高校后勤经营性管理存在如上的风险,就必须要增强抗风险能力。使高校后勤经营性管理能够顺利的进行和良好的发展。
  1.用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规律,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顺利达到改革的预期。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服务应该遵循市场原则,认真而全面实现高校后勤经营性管理。高校后勤市场的本质是指高校后勤系统的物质资源、货币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中去,由市场对后勤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开发和应用,从而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保障体系。
  2.做好后勤管理团队内部的交流。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团队内部从上到下必须在思想上保证绝对的统一,开展各种内部交流会议,将对有关工作的理解及对工作的态度问题进行商讨。保证团队内部不会因为思想上的分歧和领悟失当给整个后勤管理带来完全不必要的损失。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一个全方位、综合化、覆盖于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方面面的风险预警体系与高等教育后勤保障体系运行的稳健性,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对经济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加以考量――首先,从宏观角度来说,各级政府需要构建相应的预警机制,将与社会大众密切相关的各类型生活资料的行情分析市场变化发展趋势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其次,从微观角度来说,高校自身及其后勤服务实体同样需要健全风险预警元,对风险相关信息及其信号进行敏锐性搜索,以此合理控制或是有效规避风险程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后勤经营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服务,是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能力,只有能力提升后,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经营不是目的,经营性管理只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效益。高职院校师生对于管理的满意程度,及对市场经济的适应程度就是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效益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阮文杰.柔性管理在高枝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科学学报,2006(02).
  [2]李世炎,郭柳.如何增强高校后勤经营性企业市场竞争力[J].商情,2011(50).
  [3]吴小平.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后勤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04).
  

标签:之路 浅谈 经营性 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