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友情作文 > 正文

[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综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市场竞争被经济学家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它与其他各种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对公司绩效和股东回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二者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控制权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Berle和Means提出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起,中外学者纷纷开始转向公司治理机制对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代理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然而公司治理机制在现实中并没有起到预期的减少代理成本的作用,相反许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企业却可以经营良好,并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如Toyota和Honda等日本企业,这些企业董事会成员的数量一般是同类美国或英国企业的至少三倍,但是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较低,日本资本市场也较少发生公司接管事件(Allen和Gale,2000[1];Chou,2008[2])。
  按照传统观点,由于日本企业缺乏董事会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监督,其公司治理机制并非十分完善。但是,就是在这种治理机制的作用下却可以发现现实中的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这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未必是企业提高绩效不可或缺的条件,市场竞争同样也可以作为经营管理的监督机制。那么,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又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李维安和张维迎认为公司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的总和(Denis和McConnell,2003[3];白重恩等,2005[4])。白重恩等(2005)[4]认为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董事会、高管薪酬、股权结构、财务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外部机制包括公司控制权市场、市场竞争,以及法律基础和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借鉴白重恩等的观点,本文所指的公司治理是指除了市场竞争以外的其他内、外部治理机制。本文以此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梳理和总结了市场竞争与其他各种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二、关于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研究
  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Berle和Means提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以及La Porta等(1999)[5]所提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即大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前,中外许多学者通过理论建模的方式研究了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尤其是市场竞争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表1所示。目前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主要形成四种观点:一是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负面的;三是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四是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受到条件的限制,随着引起行业竞争的原因不同二者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1.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lchian(1950)、Stigler(1958)、Fama和Jensen(1983)认为竞争是获取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低效率的公司被行业淘汰,企业管理层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将自觉改善生产经营,从而解决可能存在的信息与激励等公司治理问题(Shleifer和Vishny,1997[6];Cremers等,2008[7];姜付秀等,2009[8]);Hart(1983)[9]通过模型分析,认为市场竞争毫无疑问能减少管理层的偷懒。他提出假设,经理只关心既定的利润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投入成本下降,经理层将不再努力工作;然而,在竞争性产品市场,价格的下降将使行业内所有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下降,这样经理为了完成其利润目标必须努力工作而不能偷懒。Allen和Gale(2000)[1]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控制权市场这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他们提出假设认为成功的企业能够控制大量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其他企业难以与其竞争,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充当接管者的角色,而不是真正将公司接管;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取代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并能够对管理层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
   国内学者谭云清等(2008)[10]在Hotelling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2阶段模型,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管理者激励的影响,并得出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有效的结论。在模型的第1阶段,委托人雇佣代理人实施了激励合约,促使代理人去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第2阶段,代理人做出努力水平的选择,并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委托人根据合约支付给代理人报酬。
  2.竞争对公司治理具有负面影响。Scharfstein认为Hart(1983)[9]的结论取决于管理者对风险的回避程度,他设计了一个与Hart相似的模型,所不同的是,他在模型分析中提出了管理者有着不同效用函数的假设,通过研究Scharfstein得出了与Hart完全相反的结论,即竞争越激烈,管理者偷懒的程度越严重(牛建波、李胜楠,2005[11])。
  3.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例如Wilig、Schmidt等认为竞争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Wilig(1987)的模型表明竞争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存在二种相互抵消的作用,即竞争在促使经理人员努力提高绩效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Carlin等,2001[12])。Schmidt(1987)[13]从竞争的非信息效应角度构建了多阶段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增加了高代理成本公司亏损和破产清算的可能性,这会促使经理努力工作来改善经营,从而保住自己的工作,并避免公司清算对职业生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经理层一旦经营失败则会面临高额惩罚,这也将导致其努力工作的成本下降,所以企业最优的选择就是给予经理更多的货币激励。另外,竞争程度增加带来的利润下降,可能会减少生产成本下降的价值和努力工作带来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最佳选择或许是给予经理层较低的货币激励。因此,综合这两种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对管理层货币激励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4.竞争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受到条件的限制。Raith(2003)[14]通过建立行业自由进入模型,分析了竞争对管理层货币激励的作用,发现当行业中公司数量一定时(如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存在两种方向相反并恰好可以相互抵消的作用:一方面,产品的高度替代性使得公司很容易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占市场份额,为了激发管理层的工作努力,最优的选择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货币激励(business-stealing effect);另一方面,产品的高度替代性引发的激烈竞争又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样成本下降的好处就会被抵消,这将导致企业减少对管理层的货币激励。然而,当行业自由进入时(如充分竞争行业),竞争的作用就不再是模棱两可了。在行业中公司数量一定时,产品替代性的增加会导致行业中现存的每一家公司的利润下降,甚至使得一些公司被市场淘汰,存活下来的企业则可以生产销售更多的产品,这对于企业而言最优的选择是给予管理层较多的货币激励,从而避免企业破产清算。但是,如果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是由于行业进入成本下降导致的公司数量增加引起的,结果将会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将会有新公司加入该行业,使得行业中每一家公司只能销售比原来更少的产品,这样公司的最优选择将是给予管理层较少的货币激励。Raith还指出竞争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相互关系会根据引起竞争程度变化的原因不同而发生改变,这将会成为实证检验的难点(Giroud和Mueller,2011[15])。
  从中外学者理论研究的情况来看,关于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一方面,研究多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破产清算假说,并以代理理论为基础而展开;另一方面,在研究中普遍选取了公司治理中的核心机制管理层激励展开竞争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此外,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非常晚,并且理论研究成果十分匮乏。
   三、关于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虽然关于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理论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是从经验研究的结果来看却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学者们普遍认为竞争确实能够对公司治理的改善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由于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分类、公司治理的研究角度不同,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在研究时不对行业竞争程度加以分类,而是从总体上研究竞争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有的学者则是按照竞争程度在对行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不同竞争程度下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公司治理的研究视角方面,有的学者不对公司治理机制加以细分,而是从总体上研究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有的学者则是从公司治理机制的某一个方面,如股东治理、管理层激励、公司控制权市场等来研究二者的关系。
  1.将公司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或者结合多种治理机制,研究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Chou(2008)[2]、Giroud和Mueller(2011)[15]通过构建一个综合公司治理指数(G-index),从整体上研究了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Chou(2008)[2]的研究认为竞争可以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替代,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对减少市场份额的担忧,在激烈竞争的产品市场上,良好的公司治理并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借鉴Gompers等(2003)①的做法,Giroud和Mueller(2011)[15-16]构建了包括24项反接管和股东权利保障条款的治理指数(G-index),用以衡量公司治理水平:他们发现与竞争性行业相比,非竞争性行业的公司从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中受益更多。
  国内学者牛建波和李胜楠(2005)[11]、牛建波和李维安(2007)[17]、姜付秀等(2009)[8]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管理层激励等多个治理机制角度,研究了竞争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关系。牛建波和李胜楠(2005)[11]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和管理层激励三个方面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及其相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牛建波和李维安(2007)[17]以企业生产力作为判断标准,发现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互关系。姜付秀等(2009)[8]对产品市场竞争与大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和管理层激励三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还从成本与效率两个方面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对代理成本的共同影响。
  2.从股东治理角度,研究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Nickell等(1997)[18]对英国企业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股东控制以及负债都能够对生产力增长产生积极作用,而产品市场竞争与股东控制之间则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另外,Januszewski等(2002) [19]对德国企业的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生产增长率具有积极作用,而股权集中对于生产增长率则具有消极作用,产品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股权集中的消极作用提供补充。Grosfeld和Tressel(2002)[20]对波兰企业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Guadalupe和Perez-Gonzalez(2006)[21]使用19个国家上市公司数据,间接证明了行业特征因素对公司治理质量的影响,而且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较低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关,当某个行业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时,股东与管理层从掌握的公司控制权中获得的私人收益将下降。Johnson等(2009)[22]发现不同行业间的股东权利差异较大,且部分行业的股东权利显著大于其他行业,但是在控制了行业因素后,股东权利较大的公司并没有比股东权利较小的公司获得更多的超常收益。Bebchuk等(2009)[23]借鉴Gompers等做法,构建了仅包含6项IRRC(Investor Responsibility Research Center)条款的e-index(entrenchment index)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替代变量,也得到了与Johnson等相同的结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因素,即市场竞争确实对公司治理质量产生了影响。
  国内学者陈晓、江东(2000)[24]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发现法人股和流通股对公司业绩具有正面影响,国有股对公司业绩具有负面影响的预期只在竞争性较强的电子电器行业成立,在竞争性相对较弱的其他两个行业则不成立。施东晖(2003)[25]以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市场竞争和所有权结构对企业产出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权集中度与公司产出增长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胡一帆等(2005)[26]对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作用相对重要,而竞争效应不甚显著,竞争与产权结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市场竞争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大于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
  3.从管理层治理角度,研究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Karuna(2007)[27]使用产品的替代性、市场规模和进入成本作为产品市场竞争的代理变量,发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具有更为完善的治理结构,能够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这些企业的管理层通常能够做出各种正确的战略决策。Beiner等(2009)[28]使用多变量OLS方法,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管理层激励和公司价值的关系,考虑到管理层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他们使用了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与较强的管理层激励和较低的公司价值相关。
  国内学者杜兴强和漆传金(2008)[29]分析了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影响。刘金岩和牛建波(2008)[30]从终极控制人角度,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经理层激励效果的影响。宋常和黄蕾(2008)[31]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产品市场竞争度存在正相关性,提高产品市场的竞争度也间接提升了经理人薪酬,在产品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提升竞争力,通过薪酬机制选拔合适的经理人是可行的,产品市场竞争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管理层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谭云清等(2008)[32]基于生产函数回归模型对产品市场竞争、经理报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蒋荣和陈丽蓉(2007)[33]从CEO变更视角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增强对CEO的监督。
  4.从公司控制权市场角度,研究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由于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要约收购成为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方式。因此,国外学者对控制权转移的研究多是从公司控制权市场尤其是接管防御的角度来展开。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且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有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自由流通,这就大大限制了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也直接导致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为空白。
  Giroud和Mueller(2010)[34]对反接管法的实施和行业竞争的交互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在竞争不甚激烈的行业,控制权市场作用的弱化使得公司生产成本、工资以及管理费用上升,而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却没有发现这样的结果,这表明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控制权市场存在替代关系。Cremers等(2008)[7]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了接管防御与竞争之间的交互关系,发现在公司与其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行业,利益相关者有强烈的对公司实施监督的动机,也只有在这些所谓的“关系型行业”(relationship industries),竞争越激烈才会出现更多的接管防御,即在关系型行业,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控制权市场存在替代关系。Qiu和Yu(2009)[35]研究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对债权人权益的影响,发现公司合并法(business combination laws)通过后,公司的债务成本增加,尤其是对一些行业竞争不激烈的企业,其债务成本增加更加显著。然而对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成本增加并不显著,他们的研究也表明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控制权市场存在替代关系。
  5.从过度投资、信息披露等更加新颖的角度,研究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张功富和宋献中(2007) [36]从过度投资的角度,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发现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公司治理对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边际作用更高,体现出一种互补关系。伊志宏等(2010)[37]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角度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安排能够对信息披露产生促进作用,产品市场竞争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激励之间具有互补关系,与董事会治理机制具有完全替代的关系,在中国公司治理整体上存在诸多问题、而相应改革进展缓慢这一既定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进入壁垒等方式加强产品市场竞争,也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四、研究评述及未来展望
  从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关于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主要呈现下面几个特点:第一,研究多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破产清算假说并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来展开;第二,学者们在理论研究中普遍选取了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管理层激励,研究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二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三,大多数学者在经验研究中仅选择了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很少有学者从公司治理整体的角度来研究二者的关系,以及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四,在研究视角方面,已经由早期的关于市场竞争与股东治理、管理层治理、董事会治理等内部治理机制关系的研究,转向市场竞争与公司控制权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如对控制权私利的研究)、企业过度投资,以及信息披露的关系等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第五,从研究方向来看,学者都是从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单一方面展开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并深入剖析了市场竞争对改善公司治理尤其是管理层激励的作用,进而根据这一传导路径研究二者对公司绩效和股东权益回报的影响。
  从目前学者研究的特点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后续的深入研究。
  第一,加强新兴经济体竞争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研究。从上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来看,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现有的理论成果基本全部由西方学者提出。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该领域的研究涉及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理论等多个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该领域研究的难度。此外,目前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基本上是基于西方发达经济体和成熟的资本市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场的有效性还有待检验,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公司治理状况及竞争环境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因此,西方理论是否适应我国的具体情况还有待检验,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建立符合我国转轨经济特点的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交互关系的理论,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将各种公司治理机制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研究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治理是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在这些制度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的管理层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管理激励和各种监督约束机制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某种行为选择,并作用于企业的绩效和股东回报。如果仅从公司治理机制的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影响来研究二者的关系,所得到的结果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可以借鉴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10)[38]的做法,通过构建公司治理指数,从控股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等多个角度,分别研究每一种治理机制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多种治理机制所构成的整体公司治理水平与竞争的关系,这样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将会更加准确。
  第三,对引起竞争状况变化的原因进行区分。Raith(2003)[14]指出目前实证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引起竞争变化的原因没有加以分析,没有根据不同的原因分析竞争与公司治理间的相互关系。引起竞争变化的原因不同,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也可能存在差异。
  第四,从相反的方向对二者的关系展开研究,即公司治理水平的变化是否会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产生影响。目前,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研究都是从竞争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单方面着眼,而没有学者对公司治理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大样本面板数据,考虑公司治理的滞后效应对该问题展开研究,将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
  注释:
  ① Gompers等(2003)用24项公司治理反并购条款构建了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用该指数研究了公司治理状况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他们认为指数(CGI)越大,公司经营较差时被接管的概率就越小,CGI与公司股票收益率高度相关,高CGI(对应最弱的投资者权利)与低利润、低资产增长率、高资本成本相联系。
  参考文献:
  [1] Allen, F., D. Gal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mpeti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Chou, W. J. Essay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D].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Doctoral Dissertation Paper, 2008.
  [3] Denis, D. K., J. J. McConn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03,38(1):1-36.
  [4]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81-91.
  [5] La Porta, R., De S. F. Lopez, A.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 Journal of Finance, 1999, 54(2):471-517.
  [6] Shleifer, A., R. Vishny.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52(2): 737-783.
  [7] Cremers, K. J. M., V.B. Nair, U. Peyer. Takeover Defenses and Competition: the Role of Stakeholders[J]. 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2008, 5(4):791-818.
  [8] 姜付秀,黄磊,张敏.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J].世界经济,2009(10):46-59.
  [9] Hart, O. D. The Market Mechanism as an Incentive Scheme[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3, 14(2): 366-382.
  [10]谭云清,刘志刚,朱荣林.产品市场竞争、管理者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1):1823-1826.
  [11]牛建波,李胜楠.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C].中国与东亚国家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2005.
  [12]Carlin, W., S. M. Fries, M. E. Schaffer, P. Seabright. Competition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a Cross-country Survey[Z].Working Paper, 2001.
  [13]Schmidt, K. M.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7, 64(2): 191-213.
  [14]Raith, M. Competition, Risk,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 93(4): 1425-1436.
  [15]Giroud X., H. M. Mueller.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Equity Prices[J]. Journal of Finance, 2011, 66(2): 563-600.
  [16]Gompers P., J. Ishii, A. Metrick.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quity Pric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2003, 118(2): 107-155.
  [17]牛建波,李维安.产品市场竞争和公司治理的交互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大商学评论,2007(12):83-102.
  [18]Nickel,l S., D. Nicolitsas, Dryden. What Makes Firms Perform Well?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7, 41(3): 783-796.
  [19]Januszewski, S. I., J. K?ke, J. K. Winter.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Germany[J]. Research in Economics, 2002, 56(3): 299-332.
  [20] Grosfeld, I., T. Tressel. Competition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 Evidence from the Warsaw Stock Exchange[J].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2002, 10(3): 525-551.
  [21]Guadalupe, M., Francisco Pérez-González. The Impact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on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Z].Columbia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2006.
  [22]Johnson, S. A., T. Moorman, S. Sorescu. A Reexamin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quity Prices[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9, 22(11):4753-4786.
  [23]Bebchuk, L., A. Cohen, A. Ferrell. What Matt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9, 22(2): 783-827.
  [24]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J].经济研究,2000(8):28-35.
  [25]施东晖.转轨经济中的所有权与竞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3(8):46-54.
  [26]胡一帆,宋敏,张俊喜.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J].经济研究,2005(9):44-55.
  [27]Karuna, C. Industry Product-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Z].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Working paper, 2007.
  [28]Beiner S., M. M. Schmid, G. Wanzenried.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Firm Valuation[J].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2011, 17(2): 331-366.
  [29]杜兴强,漆传金.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模型解释力、内生性与行业竞争度[J].当代会计评论,2008(8):50-73.
  [30]刘金岩,牛建波.产品市场竞争对经理层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08(3):95-104.
  [31]宋常,黄蕾.产品市场竞争度与公司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经理人激励视角[J].财经论丛,2008(3):91-96.
  [32]谭云清,朱荣林,韩忠雪.产品市场竞争、经理报酬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评论,2008(2):58-62.
  [33]蒋荣,陈丽蓉.产品市场竞争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CEO变更视角[J].经济科学,2007(2)102-111.
  [34]Giroud, X., H. M. Mueller.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 in Competitive Industrie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 95(3):312-331.
  [35]Qiu J., F. Yu.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and the Cost of Deb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9, 93(3):505-524.
  [36]张功富,宋献中.产品市场竞争能够替代公司内部治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经验证据[C].中国金融国际年会,2007.
  [37]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J].管理世界,2010(1):133-141.
  [3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研究――来自2008年112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J].管理世界,2010(1):142-151.
  [39]伊志宏,李艳丽,高伟.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国外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0(3).
  
  Literature Over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XIE Mei1, LI Qiang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2. Department of Fina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The market competition, which has been believed as an important ex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by economist, interacts with various other governance mechanisms complicatedl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other governance mechanisms a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shareholder return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make a brief summary and review on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urther propose some future prospects on relative study.
  Key words:market competi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incipal-agent theory;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right
  (责任编辑:关立新)

标签:市场竞争 公司治理 综述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