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广东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指导委员会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在体育课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注重校园文化渗透人文精神,从而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课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身心发展、审美观念以及习惯能力等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应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把树立未来教育观、全面目标观、科学施教观、终身性教育结合起来,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树立新观念,掌握新理论,建立新模式,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培养及能力培养深入到体育教育中,为现代体育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
   一、高等职业院校在体育课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入2l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开始指导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一部分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科学教育,同时也应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有之义,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失败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追溯,使之获得立于身、立于家、立于国、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道理,在把握人生的真谛和享受人的尊严中,感悟人生的胜境。重职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通病。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与本科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培养目标不能降低,学制又比本科教育短1-2年,这就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难度。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偏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殊不知,高职学生业务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
   2、加强在体育教育中突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中已形成以学习竞技运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模式,它的特点是体育知识结构狭窄而不能满足现代人文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内容过于单调,而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多年来教育形式之后和体育战略的某些偏差是造成体育教学成果不明显的重要因素。只有认清传统体育中存在的这些弊端,才能有效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改革。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只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形式,忽视体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引导学生形成广泛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创造能力。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传统体育忽视体育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教育目标上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衡量标准,只重视体育达标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学生体能意识、意志品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查与评估。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必然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的整体效果,不利于学生身体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发展。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教育内容与体育目标分离:传统的体育观过分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教材内容多且脱离人文社会的实际需要,虽然在此教育过程中也强调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但只是作为认识的辅助手段,没有把它们当作教育的根本目标,使学生缺乏终身体育的意识,几乎没有自我运动的能力,从而失去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呆滞。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沿袭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用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来规范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群众运动和体育比赛,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教学内容单调。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不扎实,人文科学知识更差,更谈不上人文素质,要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无论在专业素质的培养还是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肩负的任务都更重,难度都更大。
   二、在体育课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1、明确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过少的文化陶冶,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致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所以改革学校体育,首先要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即抛弃过去的“以掌握技术为主”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指导思想,加强体育理论方面的学习。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要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移,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并引导其掌握的同时还要强调发展学生智力,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健身习惯和终身锻炼的能力,摒弃单纯的竞技体育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认知心理和情感努力。
   2、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师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在调查中,有69%的学生希望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文化素质、工作态度、语言艺术、组织才能及思想品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在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艺术诸方面的综合反映,是教师经常修习涵养的积淀所得。它来自于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来自于教师为人师表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育来实现的,而这些方面的师资,高职院校十分薄弱。体育教师由于其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的特殊性,与学生的距离更紧、接触更多,所以,体育教师要在掌握基础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博览群书,提高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整洁大方的衣着仪表,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利用校园物质载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物质载体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对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潜在的影响。因此,还应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物质载体中去,使学生受到熏陶。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物、自然风景和优雅的人文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高大的教学楼、宏伟的体育场馆、宽敞明亮的教室、别致的盆景、温馨的墙语和严谨的校训牌等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实现美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它是以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环境为依托的一种审美文化,是通过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等活动来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因此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与自然接触、爱护环境,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
   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首先,学校可以邀请体育界名人来校举行体育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通过学校的传统运动会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第三,通过观摩体育比赛或观看录像,使学生了解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动作的优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第四,通过因特网、宣传画、板报、校广播站等媒体来介绍奥运知识、体育消息等,使学生理解并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了解我国的体育发展现状。第五,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这样既达到了宣传体育文化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将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活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在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人文素质会逐渐得到提高。
   体育教学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在体育课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但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体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建彬.论素质教育观下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学教育,2004,(6).
  [2]陈文英.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因素研究[A].杨贵仁.创新体育新时代[C].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标签:浅谈 素质教育 人文 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