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寓言故事 > 正文

谁干的坏事寓言故事

时间:2017-03-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寓言故事五则

,谁先画完就能

拿到一壶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高兴地拿起了酒壶。他看看四周,别人都没

画好,不禁非常得意。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

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酒抢过去,说:“蛇本

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完,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

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

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

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

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

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

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

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

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

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

怕我?”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

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

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

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

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

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

然受到惩罚。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孟 子《孟子·公孙丑上》孟 子(约公元前390-

前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述编辑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

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

寓言的成熟

自相矛盾

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

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

“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

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

的主观世界,都有,傲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

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怕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有一位愚公,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

谁干的坏事寓言故事

了山,凿石掘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家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一年的时间,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螳螂捕蝉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 “我

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买椟还珠

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朝三暮四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猴子,能理解它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了解他的心思。养猴老人减少了他全家的粮食,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粮食匮乏,他将要限制猴子们吃橡实的数量,担心猴子们对自己不驯顺,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高兴地趴在了地上。

篇二:庄子寓言 故事精选

t">1、庖丁解牛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嚯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2、佝偻承蜩tiao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

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专,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3、井底之蛙

【原文】埳(kǎn)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fū);还虷(hán)、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译文】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4、运斤成风 /匠石运斤

【原文】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译文】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子尖上沾了一点白泥巴,这层白泥巴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请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挥动斧子,只听见一阵风响,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那个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工匠石叫了来,说:“你再削一次让我看看吧!”工匠石说:“我的确是会削的,但是,那个敢让我削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

【寓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好的搭档。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搭档,要把本领发挥出来便很难。

5、不龟手之药

【原文】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通作“皲”)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í)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请求收买他的药方,情愿出一百两黄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块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棉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几两黄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两黄金,就卖给他吧!”那个外乡人得到了药方后,便拿去献给吴王,并向吴王夸赞这种药的用处。这时,正赶上越国有内乱,吴王便派他领兵讨伐越国。冬天,他们和越国军队进行水战,把越国军队打得大败。吴王很高兴,就割出一块土地来封赏给了他。这药能够使手不皲裂,功用是一样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赏,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棉絮之类的苦活,这都是由于用法不同的缘故啊。

【寓意】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6、呆若木鸡

【原文】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译文】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 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寓意】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

(今成语 “呆若木鸡” 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7、浑沌开窍

【原文】南海之帝为倏(shu),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浑沌。倏和忽经常一起在浑沌的地上相遇,浑沌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怎样报答浑沌的友情,他们说:“人们都有眼、耳、鼻、口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浑沌什么也没有,我们就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就为浑沌凿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第七天,七窍全凿通时,浑沌就死了。

【寓意】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

8、恶贵美贱

【原文】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阳子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小妾,其中一个漂亮,一个丑陋,可是长得丑陋的受到宠爱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阳子问他的缘故,年青的店主回答:“那个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但是我却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以为丑陋,但是我却不觉得他丑陋。”阳子说:“我记住了!品行贤良但却自以为具有了贤良的品行,去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敬重和爱戴啊!”

【寓意】一个人才能再高,但因他傲慢自大,听不进批评意见,就会脱离群众,反而受到轻视;一个人能力虽小,但因他谦虚自下,睦群和众,反而受人尊重。

(一个人做高尚的事又能去掉自觉高尚的心理,那么他到哪里去不受欢迎呢?)

9、俱亡其羊 /臧谷亡羊

【原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 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 则博塞 (古代的赌博游戏) 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译文】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寓意】一个人在用功读书,一个人在聚众赌博,二者好坏不同,但同样疏忽了牧羊的根本职责,所以造成的后果也就相同。许多事情,尽管原因各异,但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一样的。

10、鼓盆而歌

【原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1】庄子的妻子死了,好友惠施去吊唁,见庄子却坐在地上“鼓盆而歌”。 惠子忍不住责备他道:“你和她做了一辈子夫妻,如今她死了,你不伤心痛哭就已不近情理,还敲盆唱歌,这不太过分了吗?”庄子分辩说:“你弄错了。我本来也很悲伤,可是想到人的生命和形体本来是虚幻的,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她从自然变化而来,现在又安静地回到大自然中去了。我也就没有悲伤了,我歌唱是为了庆贺她获得了新生。”

【译文2】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篇三:苏教版二年级语文10 狼和小羊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单元第五课时(累计39)课时

(一)激情导入:

1、齐唱儿歌《小红帽》

2、小红帽为什么要担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

3、今天这节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就是关于大灰狼的故事。 板书:10、狼和小羊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多拼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

(2)、读词语。

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法,调动学生读生字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会读,正确识记本课生字。

(3)、读课文。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B、学生读不准的地方老师教读。直到学生读通读顺为止。

(三)、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①指组带音节读生字

②指组不带音节读生字

③指名说怎样记每个字的

3、重点指导:

(1)脏:注意读音。它的字形:“庄”加“月”。

辩:注意读音。

扑:注意读音。

(2)字形指导:

狼:“良”加“犭”旁。

站:“占”加“ ”旁。

伙:“火”加“亻”旁。

怜:“令”加“忄”旁。

辩:两个“辛”中间加“讠”。比较两个“辛”不同的地方。用红笔描一下。扑:“卜”加“扌”旁。

(3)“做”与“作”比较。

这个做:做工的“做”,表示动词的“做”。

这个作:工作的“作”,表示名词的“作”。

4、按笔顺描红生字。临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单元第六课时(累计40)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狼和小羊有了一定的了解。

1、你觉得狼是一只什么样的狼?(凶恶、不讲道理、没事找事)

2、小羊怎么样?(聪明、温和、机灵)

3、课文见了一件什么事?

(狼非常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事。)

二、细读课文。

过渡语: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儿,请我们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看图:小羊正在喝水,被狼发现了。

(2)指导读。

过渡语:狼的本性是什么?它见到小羊会怎么样?让我们学习第2段。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儿。)

理解:找碴儿。用学生的口头语言来说。(没事找事,故意成心。)

(3)、狼是怎么说的?试读 指名读

指导读好狼的话,注意语气。(故意找碴)多找学生读。可以教师教读。

过渡语:小羊听后怎样?为什么会吃一惊?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想:小羊听了狼的话后态度怎样?

板书:温和 和狼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小羊的温和、机灵。

(2)、读小羊的话,理解。

“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谁弄脏呢?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明白:“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这句话的意思。

看图了解:上游、下游和水往低处流的道理。

(3)、分角色读2、3段。

(4)狼想吃小羊,他找到借口成功了吗?为什么?(被小羊揭穿了) 狼没占到理,他甘心没有?态度有什么变化?又找什么碴了?学习第4、5自然段。

4.学习第4、5自然段。

(1)自学。

思考:狼第二次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样申辩的?

读一读,找一找,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读句子 “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那是不可能的。” “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3)、理解对话内容

狼这次找的借口有没有道理?这是不可能有道理的,因为狼本来就是在“故意找碴”,他的借口都是不讲理的。

(4)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狼两次找碴儿想吃掉小羊,都被小羊理直气壮地反驳了,狼不甘心,又怎么样了?

5.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想:狼第三次找了什么借口了?它又是怎样做的?

结合图画理解,边看图边读课文。

(先是骂小羊,又找的借口是:“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狼这时是: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并且向小羊身上扑去。)

(3)指导读:

三、总结。

狼想吃掉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

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干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创编故事。

狼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呢?请同学想一想说一说。

标签:坏事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大全 干尽坏事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