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寓言故事 > 正文

扩写古代寓言故事

时间:2017-03-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5.古代寓言二则1篇二:寓言故事

料,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材料以及命题要求作文,这种命题形式通常称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即指考生对材料阅读后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即指学生对材料咀嚼、品味、联想、提炼出中心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即指学生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近年来中考材料作文多与命题、半命题或话题等结合,表现出新的综合式的特点。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多是联系人生、生活的主旋律。

知识点金

一、材料的类型

按材料性质可分为:

1.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

扩写古代寓言故事

2.论说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 按材料用途可分为:

1.提示型:对考生的构思、立意、布局进行多方面的提示。

2.凭借型:要求考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和续写的材料。

3.感悟型: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谈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题原则: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

2.审题步骤:

(1)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

(2)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是考生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要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

3.文字材料的审题方法

一是概括材料的中心,并以此作为自己文章的中心。二是分析材料的内在关系。i是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四是推究事物变化的原冈。五是思考材料的正反两方面。六是思考材料的主次两方面。七是领悟材料的寓意。

4.图表材料的审题方法

漫画材料的审题自有其独特性。具体审题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然后展开联想,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

看图作文是一种变“图”为文的作文方式,主要训练和考查学生的观察思考力、想象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其写作程序是:

(1)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明确所规定的体裁。

(2)析图:要根据确定的写作文体来看图、读图。若写

说明文,就要看图的结构,诸如画画的主体、背景、细节、层次以及文字、对话等。若写记叙文,要着重观察每一幅图或多幅图之关系,全面了解图中的“情节”。若写成议论文,就要着力探求画面的深层含义,依“图”论理。并联系实际,引申联想,立意构思。

还可以从如下角度“析图”:A看“情节的发展”:组合图;B.看“事物的变化”:立体图;C.看“人物的对比”:人物图;D.看背景映衬:讽喻图;E.看比喻手法:讽喻图。借助类比联想,喻义探求、比较综合、分析图文的整体意念。

三、材料作文的构思立意

1.选好角度: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最好把握、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二要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

一材料,就要靠求异创新,否则的话就是千人一文,千文同意,应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精心布局:材料相同,要“新”就得靠“新”的思路,“新”的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可按下列方法安排作文的结构。

3.注意语体: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四、材料作文注意事项

1不要忽视题目限定的条件。如果不按要求,照抄材料原文,没有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就难写出有创意的作文。

2.不能抛弃所给的材料,任意发挥,更不能与材料的旨意相悖。

3.所供图表和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把握其中所含的信息,立意表达要切合图文(材料)。

4.不要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只增加了若干文字。

5.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金题精析

◆例l(2005·安徽)中考作文。

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的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 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

读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l.请大胆选择你认为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品行,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解题指津:同样一幅画,同一部分,有人说是妙处,有人说是败笔。故事告诉人们: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就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应了那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阐述的道理。俗谚“众口难调”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材料中的提示语告诉考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大家介绍类似的故事,用事例来应证这些道理,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这些浅显却有益的道理,也可以就此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写作时,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

文章的创新应放在事例的选择上,而不是立意上。写作时应紧扣材料来写,不可剑走偏锋,以致跑题。

例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

考生作文

当你的勇气被寒冷、险峻的雪山快要击退时,为什么不想想山中圣洁的雪莲正等待你美好的祝愿呢?当你的梦想快要被肆虐的暴风雨吹灭时,为什么不想想风雨后的彩虹和远方正向你招手的地平线呢?当你苦心构想的计划快要被别人的不屑淹没时,为什么不想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名言呢?

是你的惰性怂恿你不要费脑筋,还是你不懂得如何从另一方面去剖析这些棘手的难题?在沙漠边缘的一个监狱里,住着两个犯人,在他们给友人的信中,一个写道,黑暗潮湿的狱房了无生气,就连低头看到的都是腐朽的黑泥巴。而一个与他同在一狱房的人写道,希望的阳光离我不再遥远,因为只要稍稍抬起头,夜空中就闪烁着光辉。同一种情景却被不同的人演绎出不同的情境,一个充满哀怨与失望,

另一个却是满怀乐观与希望。你愿意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想必你已有了答案吧。 .

其实想成为一个达观的人十分简单,只要你学会欣赏那卑微的小草,想必希望的田野也不会拒绝你质朴的恋情;只要你学会勇往直前的追逐希望,成功也不会拒绝你那内心的呐喊;只要你学会过滤掉那些对你无益的议论与是非,理解与坦诚也不会拒绝你由衷的渴望。看到满天的阴霾想想黑暗已经来了。光明还会远吗?看到一次一次跌跌撞撞后满身的伤痕,想想失败对于强者来说只是一块垫脚石;看到别人不理解的目光,想想伟大的尝试背后都是被许多人所攻击。

请你试着这样做,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因为希望总隐藏于绝望中。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

得失指津:本文最大的闪光点是大量使用排比句,“当你……时,为什么不想想………“只要你学会……”“看到……想想……”语言整齐,文采斐然。所举同室两个囚犯写信的事例典型,很有说服力。关注人生理想,内容厚实,且有着理性的思考。所持观点积极向上,是对材料观点很好的延伸。标题也很别致,巧妙地借用了苏轼的诗句,典雅而。颇有书卷气。

◆例2(2005·海淀)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

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

2.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4.不少于600字。

解题指津:是过传统节日,还是过传统节日本是生活琐事,想过啥,就过啥。节日是个人的,节日也是民族的,节日是咆喝玩乐,节日是文化传承,节日与我们息息相关,节日就在我们身边。传统节日喜庆,西洋节日洋气,节日敬神是假,

篇三:寓言

,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寓言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它不仅仅在于说明用什么方法可以逮住野兔,而更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讲出一个普遍而又抽象的道理:如果把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一味期待着这种偶然性的再次出现,结果必定一无所得。有些讽刺性的寓言可能一眼看不出有什么寓意,但是经过思索就会感到其中有普遍而深刻的含义。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寓言也多运用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寓言创作,我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像《自相矛盾》、《螳臂挡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叶公好龙》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后来唐朝柳宗元、明朝刘基等,也创作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如《黔之驴》、《卖柑者言》等。

在外国,《伊索寓言》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就广泛流传了。现在我们读到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记录而成的,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寓言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本来是来自普通人的言谈,几乎任何人一生中都能讲一些聪明话,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历史这个巨人很喜欢这些记载,就把它们珍藏起来。以后,当普通人从书中再看见寓言的时候,忘了这是自己讲的,不禁大为惊讶,叫道:“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珍宝呀,这样光辉灿烂!”

寓言是慷慨的,当童话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童话那去;当小说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小说那里去……所以,现在我们从童话、小说、诗歌、戏剧里都可以看见寓言的影子。

寓言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虽然年纪很老,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代希腊曾广泛流传着几百则短小的寓言故事,它们的作者相传为伊索。伊索原是奴隶,由于才智出众,善讲寓言故事,受到主人的赏识,被解放为自由民,但今天的《伊索寓言》是经过后人改写而成的。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主角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作者通过描写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奴隶、平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有的揭露和批判了统治者和富有者的专横霸道,对贫弱者的苦难处境寄予同情。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的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1、由一个寓言故事导入:

(1)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4)我国古代的寓言

2、简介韩非及《韩非子》(投影)

3、学习《郑人买履》: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小组成员互读;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重点字字音;小组成员互译。教师巡视指导

附:字音:履度

词义:欲置坐反遂无

辨析:先自度其足宁信度,无自信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投影)

(2)小组间就以上内容互相提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郑人和卖鞋人的一段对话

(5)展示自己的设计,其他人进行评议

(6)小组讨论交流: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投影)

4、总结

5、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教学构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以上三点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1)、(2)、(4)

2、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上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1)、(2)、(4)、(5)、(6)

3、情感价值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以上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3)、

(6)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教学目标:

1、熟读浅近文言文,通过理解意思,理清层次,来背诵古文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具有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的观念,不墨守陈规、因循守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把握全文大意

1、听录音,听清读音

2、正音

涉 坠 遽 契 惑

3、散读,读准字音

4、齐读

5、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6、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7、复述故事大意

二、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

1、掌握下列词的意思

涉江:渡江其:他

坠:落、掉遽:急速

契:同“锲”,刻是:这里

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寻找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惑:糊涂

2、再读课文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和注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齐读课文

2、解释字词

二、学生逐句朗读,解释意思

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

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三、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结果找到了吗?

没有

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

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讲与刻舟求剑相类似的事,加深理解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练习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各种工具书或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寓言,理解寓意,领悟道理。

重难点、关键

标签:古代 寓言故事 扩写 古代寓言扩写 扩写古代寓言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