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招聘会 > 正文

中关村人才特区优势产业集群校园招聘会

时间:2017-05-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关村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京政发〔2011〕4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

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京政发〔2011〕44号附件: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发展建设规划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 录

一、中关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二)“十二五”战略形势

二、战略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搭建创新资源整合平台

(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机制

(二)健全科技与资本对接机制

(三)完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服务工作机制

(四)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机制

(五)构建政策先行先试对接工作机制

(六)建立规划建设服务工作机制

(七)建立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协调机制

(八)建立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作机制

四、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

(一)大力聚集拔尖领军人才

(二)培养聚集高素质企业家及创业团队

(三)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和优化政策服务环境

五、围绕重大需求提升创新引领能力

(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联合攻关

(二)提升创新支撑首都城市发展能力

(三)完善协同创新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

六、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

(一)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

(二)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

七、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

(一)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

(二)实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瞪羚计划”

(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四)鼓励企业开展并购重组

(五)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集群发展

(一)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

(二)构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三)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四)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和调控

(五)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园区建设

(六)推进跨区域创新合作发展

九、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一)支持股权投资快速发展

(二)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三)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四)继续开展科技金融先行先试试点

(五)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环境

十、全面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一)充分整合利用全球资源

(二)拓宽国际化发展渠道

(三)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塑造中关村国际品牌

十一、切实完善保障措施

(一)推进先行先试政策试点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七)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国务院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1〕12号)、《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京发〔2011〕5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京发〔2009〕11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批复〉的实施意见》(京发〔2011〕11号)、《“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制定本规划,实施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中关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关村成功探索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自主创新道路。“十一五”期间,中关村全面开展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顺利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目标。2010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5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3倍,占国家高新区的七分之一;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约占全国的40%,其中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特别是国务院批复以来,中关村大力推进政策先行先试,中关村人才特区、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南北两个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启动,标志着中关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取得突破。创制了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宽带无线接入McWill、闪联等国际标准。龙芯处理器、TD-LTE芯片、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代表了国内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最高水平。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拥有无线传感网标准和收发芯片、云存储服务和云计算服务器、数字虚拟和视觉影像、激光显示等先进技术和产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实力国内领先。蓄热式燃烧、高压变频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等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以及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膜生物反应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压力(虹吸)流雨水排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世界同步。

生物产业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国内第一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全球第一个获准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拥有国内首个获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多种生物农药和兽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第一,标志着中关村生物农业产业国内领先。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品打破国际垄断。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100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100纳米大角度离子注入机”等填补了国内空白。新能源产业率先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多晶硅铸锭炉光伏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风电装机容量国内市场第一,超高压特高压相关设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温核供热堆和高温气冷堆技术等国际领先。新材料产业在研发高端环节引领全国创新。拥有国际领先的钕铁硼磁性材料生产工艺、全球第二家万吨级非晶带材生产线、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等,承担了国家85%的特性钢铁材料研发任务和大型飞机专项①75%的钢材研究项目。 新能源汽车率先实现大规模示范应用。开发了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控制器,新型动力电池率先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 2.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聚集优势更加显著

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不断聚集。2010年,中关村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留学归国创业人才15万名。中关村地区共有两院院士523名,占全国36%,位居全国首位。中关村企业已有5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39名,占“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总数的七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有87名人才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全市海聚工程人才总数的725%。创新资源高度密集。中关村地

区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2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在中关村核心区,国家“211”工程高校19所,占全国155%;国家“985”工程高校9所,占全国20.4%;在教育部最近一次(2007-2009年)对全国高校81个一级学科的排名中,中关村地区的高校获得了46个学科的第一名,占比达57%。世界500强企业共在中关村地区设立187家分支机构,其中研发机构近百家。

3.初步形成了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显著。2010年,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13家,比2009年增加160家。形成了联想集团等3家千亿元级企业集团,中国普天、同方股份、华锐风电等21家百亿元级骨干企业,大唐电信、航天信息、百度、搜狐、新浪、华胜天成、用友、华旗、京东方、和利时、四方继保等244家十亿元级创新型企业。“十百千

①大型飞机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六个重大专项之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程”①培育企业收入合计达5500亿元,占中关村总收入的35%,成为中流砥柱。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标准不断涌现。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约260亿元,约占北京市36%;专利申请量14806件,是2005年的32倍,专利授权量8834件,是2005年的62倍;主导和参与创制了86项国际标准,近800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中关村企业的六大类上百项自主创新产品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为上海世博会解决了上百项技术难题。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调动和优化市区两级资源,成立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统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海淀园和昌平园为依托,启动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统筹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资源,启动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生态型园区和低碳经济示范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4.科技金融创新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强做大。以创业板和中关村股份代办报价转让系统为重点,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截至2010年底,代办系统已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总数达81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75家,是2005年的22倍,IPO融资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在境内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30家,初步形成“中关村板块”。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14家商业银行设立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专营机构,开展了

篇二:中关村指数 2014

中关村指数2014

“中关村指数2014”延续“中关村指数2013”指标体系,确定为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企业成长、辐射带动、国际化六大类指标。2013年,中关村综合指数快速增长至242.1,比2012年上涨47.5点。

图1 2008~2013年中关村综合指数

从中关村综合指数的一级分项指数增长情况来看,2008~2013年,中关村6个一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提升。2013年,国际化指数达到293.4,跃居第一位;创新环境指数达到284.5,位居第二;创新能力指数达到245.6,位居第三;辐射带动指数为229.8;产业发展指数为206.4;企业成长指数为181.0。

图2 2008~2013年中关村指数一级分项指数

一、高端要素聚集态势明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近几年中关村创新环境指数快速增长,2013年达到284.5,比2012年上涨61.5点。从创新环境分项指数来看,科技金融指数近几年增长最快,2008~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1%。

图3 2008~2013年中关村创新环境指数

高端人才加速聚集,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乐土。2013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成效显著,从业人员189.9万人。从学历结构看,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再创新高,达到94.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攀升至50%以上,其中,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8.3万人和1.8万人,分别较上年增加了17.0%和21.3%;留学归国从业人员规模达到1.9万人,同比增长22.7%。2013年,中关村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岁,29岁及以下从业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6.5%。中关村年轻创业者方兴未艾,商业精英层出不穷,在《福布斯》公布的2014年度“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中,来自中关村的13位创业者榜上有名。

图4 中关村从业人员数按学历分布图5 中关村从业人员年龄分布

科技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科技与资本对接机制逐步完善。中关村创业投资、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科技信贷等融资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小额贷款等科技金融服务不断创新。2013年,中关村创业投资金额约133亿元,占全国创业投资总额的33.4%;新增上市企业6家,上市企业达到230家,累计IPO融资额近2000亿元,在“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255家;新增债券融资额896.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截至2013年底,各银行累计为1130家企业提供2596笔信用贷款,实际发放321.2亿元;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1.1亿元;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54.5亿元。

图6 2008~2013年中关村新增债券融资额

图7 2008~2013年中关村累计上市企业数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关村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孵化器、信用评级机构、知识产权机构、行业协会、开放实验室等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创新创业服务新模式加速涌现。截至2013年底,中关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家、国家工程实验室3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家;2013年中关村新挂牌开放实验室25家,总数达到159家。创新创业服务方面,中关村拥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00余家,孵化总面积超过32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4家,两者合计在孵企业数量3529家,累计毕业企业数为4859家;中关村一批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平台型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创建了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天使汇、云基地、36氪、创业家、创业邦等17家创新型孵化器,并已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中关村协会联席会的成员单位增至61家,较上年增加10家。

图8 2013年国内重点地区拥有的国家级孵化器数量

二、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2013年,中关村创新能力指数达到245.6。从创新能力的分项指数来看,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协作指数增长快速,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图9 2008~2013年中关村创新能力指数

创新投入快速增长。2013年,中关村创新人员和科技经费投入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中关村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近50万人,较上年增加约10万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高达1319.8亿元,同比增长28.1%。从创新投入强度来看,中关村远远领先于全

篇三:中关村建设科技城的做法和启示

【关于落实“双自联动”战略的系列研究之一】

中关村建设科技城的做法和启示

按:早在2011年3月,北京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科学城以海淀区的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辐射周边区域,旨在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创中心。“若干意见”所提出的目标定位、体制机制创新、盘活科技资源、强化组织实施等指导性意见,对于上海浦东高起点规划建设张江科技城具有借鉴意义。

当前,以中关村科学城、天津滨海未来科技城、深圳南山科学城、杭州未来科技城和滨江区为代表的科学城建设突飞猛进,推动了高新园区的转型,优化了科创中心的布局,引领了创新驱动的方向。

张江科技城建设要学习借鉴中关村等地的做法,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大格局下谋划定位,主要服务于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这也是浦东新区贯彻“上海科创22条”和“双自联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最新亮点。

近期,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等,作了关于贯彻“双自联动”战略的系列研究。我们把其中关于张江科技城谋划布局的研究成果,作为开篇之作予以刊载,供新区领导及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中关村把科学城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人才特区建设相结合,着眼于引领贯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其主要经验和做法,在于明确发展目标、提升产业定位、优化发展布局、打造人才特区、盘活科技资源、强化组织实施,在推动协同创新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产城融合、协同创新的合力。

一、北京市促进中关村科技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科技城是高新区的升级版。我们理解,科技城是在新技术革命和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基础上,以培育壮大一系列前沿性高技术产业集群为特色,人才、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并辐射,科研、教育、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汇成一体,创新创业和宜居宜业交相融合的创新型组织形式和核心承载区域。

国内外科技城建设的标志性地区是美国“硅谷”、纽约“硅巷”、波士顿创新功能区、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海淀区)、深圳南山区、杭州滨江区等。

中关村科技城最主要的特色是科教资源、人才特区、产业高地和产城融合。2011年3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从如下6个方面,推动位于海淀区的科技城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一)明确发展目标:建成75平方公里的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

形成“三个提升”、“四个融合”、“六个一批”的集聚辐射效应:中关村科学城将通过实现原创能力显著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中关村人才特区优势产业集群校园招聘会

显著提升“三个提升”,推动科技与人才、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文化“四个融合”,建设一批自主创新的特色产业园区,新引进并支持一批全球领先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新聚集一批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营销总部,成功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新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企业。

(二)提升产业定位:打造网络经济、绿色经济等创新发展的产业高地。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环节,以及科技金融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发展重点,形成高端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

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产业带动效应。目前,科学城内已经培育聚集了联想、爱国者、汉王、搜狐、百度、小米手机、京东、博奥生物、中星微电子、科兴生物、碧水源、神雾热能等一批知名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启动建设了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等4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相关应用创新载体;吸引了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

AMD(超威半导体公司)等在内200余家研发机构入驻;集聚了中国技术交易所等数百家各类科技中介组织;汇聚了千余家科技金融机构及风险投资机构。

(三)优化发展布局:以海淀区科教集聚区为载体,着力打造3条新兴产业发展轴线。

一是以中关村大街为核心,依托生命科学、军转民、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资源,打造“中关村生命科学与新材料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区”。

二是以知春路为核心,依托航空航天与集成电路技术资源,打造“中关村航空航天技术国际港”。

三是以学院路为核心,依托信息网络科技资源,打造“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布局网络技术、清洁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等40多个创新园,形成创新集群集聚效应。

(四)打造人才特区:以特殊区域、特殊机制、特殊政策、特殊平台,集聚造就特殊人才。

科技城也是人才特区,其设立初衷是为了吸引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千人计划”的创新创业,因而,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区。北京地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和海归创业人才,80%在中关村科技城,中国民营经济的领军企业领袖,大多集聚在科技城。其成功做法:

一是特殊区域。科技城以人为本,打造一个创新创业和宜居宜业的特殊区域,中关村海淀区在产城融合和人才安居乐业的服务上,领先于张江,不论是子女入学,还是商业和生活配套,都优于张江。

二是特殊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专员制”服务,这方面优于张江。

三是特殊政策。实施股权激励等“1+6”政策和“新四条”政策,北京市还支持科技城落实10项具体人才政策,含人才科技经费使用、进口特需品税收优惠、简化结汇手续、重大项目资金支持,以及人才落户指标、居住补贴、出入境便利、医疗服务、家属安置等特殊的扶持政策。

四是特殊平台。“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人才的早期创新创业,提供了特殊平台,形成比较完整的创业服务生态链,有效降低早期创业成本。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发展模式,支持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和产业化。中关村雏鹰人才基地“京西创业公社”,已经汇聚200多家优质创业企业,创业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不仅是房租补贴、启动资金支持、天使投资,而且是一个良好的创业服务生态环境。

(五)盘活科技资源:激活科创机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平台共享、知识产权交易等创新要素。

一是加快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和中关村科学城,与北航、北理工、北科大等12家高校,联手共建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标签:中关村 招聘会 特区 中关村人才特区 中关村人才市场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