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答案 > 正文

[2666:星星已经死去]已经死去五个月的人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书名:《2666》   作者:[智利]罗伯托?波拉尼奥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666》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热潮是令人不解的,有人说它是“21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小说”,这一点倒不奇怪,文学界对它的认可是容易理解的。奇怪的是这部看似芜杂,甚至藏污纳垢的巨著,竟然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
  这不是一部容易读的小说: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五个部分虽相互牵连,但没有哪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作者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似乎净挑一些故事结束后的瞬间来写,好像重要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书中人物经历的是故事的残渣。
  波拉尼奥在这本书里写了什么?容我大胆猜测一下:除了他对人类文明的深刻绝望,他没写别的。书中呈现的是不折不扣的末日景象,人类社会已经没有新的生机,只能无聊无望地延续下去,等待灭亡。波拉尼奥并没有明确指出人类必然灭亡,更没有说何时灭亡,但“2666”这个数字出现在他的另一部小说《护身符》中时,也许可以看成一种暗示:“这时格雷罗居民区特别像墓地,但不像1974年的公墓……而是像2666年的丧葬之地――一个遗忘在死者或未降生之人眼皮下的公墓,一个想忘却一点什么,结果却遗忘了一切的死亡眼皮下的公墓。”
  阿琴波尔迪一生的行迹就是一部启示录,无论走到哪里,他看到的都是令人失望的景象:偷盗、屠杀、迫害、堕落。他个子很高,在妹妹洛特心中是个巨人。他喜欢待在水里,仿佛一生下来就在表达自己对人世的拒绝。他在“二战”的欧洲东线战场上冲锋,却没有死。洛特的解释是,巨人不会被杀,他们死,是因为老得不得不死了。甚至在洛特老年最后三个关于哥哥的梦中,阿琴波尔迪都还保持着孤独的巨人形象。第一个梦中,阿琴波尔迪在一个沙漠里“渐行渐远,好像故意要永远消失在那充满敌意、无法理解的土地上”。这句话道出了《2666》隐秘的主题:在这个丑老的世界上,这个走到哪儿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单调狭小的世界上,人所能做到的只有自我放逐。
  书中所有人物的踪迹最后都落定在圣特莱莎,而圣特莱莎就是一座蛾摩拉。那儿是一切罪孽的集装箱,而罪孽仿佛使这个城市的质量发生了几何增长,把无数人吸了进去。这个城市的最大魅力正是她单调的疯狂,甚至每一条电话线都被欲望和罪孽所感染,空虚、性、毒品、欺骗、暴力、凶杀把她变成了一座辉煌的废墟。圣特莱莎的人们对拳击的狂热事实上就是这座蛾摩拉城的侧影,“法特”和“罪行”部分有很多处写到的人们对于性虐、凶杀影片的迷恋,更是把人性的扭曲推到让人窒息的地步。
  “法特”和“罪行”部分直接指向不可理喻的人类秩序,无论罪行的报道者还是罪行的调查者,都成了试图进入城堡的约瑟夫?K。而最具卡夫卡意味的是,嫌疑人克劳斯?哈斯对记者说,监狱里的人都知道圣特莱莎的连环杀人凶手是谁,但他们无法证明,而监狱外的警察却一直找不到线索,在他们查案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走入歧途。看起来,凶手作案的时候好像不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犯罪,却把尸体抛到人们生活的世界。
  “法特”里有两个细节让我读后如受电击。第一处,关于“硬性云”的解释,这里的“硬”被解释为“用于肿瘤、硬性肿瘤”,把云和肿瘤联系起来的大脑,是什么样的大脑呢?往后翻两页(第304页)就到了第二处,法特在傍晚时分看到一座小山,很想到那儿去看看对面的沙漠,可是一个老人拉他到垃圾桶边,问他:“垃圾好看吗?”他说,那座山就是垃圾堆。而当你读到“罪行”部分,就会明白,那就是著名的“辣椒”,一座经常发现女尸的垃圾堆。另一个不算是象征的象征出现在“阿琴波尔迪”部分,咯血的英格博格和阿琴波尔迪看星星,英格博格说我们看到的星星其实已经死去了。这是常识,但是波拉尼奥把它变成一种绝望。这个世界已经不再年轻,人类也老了。除了凶手,这个丑老的世界已没有神秘可言。
  
  书名:《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出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再牛逼的推荐语也表达不出我们总编对于梁思成先生这本书的爱。《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梁思成和贝聿铭,他们俩都曾就读于同样的大学,不同的是梁先生学成后回了国,醉心于中国古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而贝则加入了美国籍,投身于现代建筑运动,并成为西方著名的现代大师。他们的命运有过交集,但最终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可以说他们分别代表了建筑学的两个分支,一个偏好于历史,一个致力于革新。
  
  书名:《贝聿铭全集》
  作者:(美)菲利普?朱迪狄欧
   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贝聿铭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本书以贝聿铭最著名的“征服巴黎”的卢浮宫设计为核心,完整地展示了他一生的建筑杰作。贝聿铭大半生生活在欧美,作为一位西方建筑师,贝聿铭坦言:“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
  
  书名:《这不是旅行》
  作者:祁 天 李渊君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是80后留学生恋人,2009年毕业时的一场车祸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依靠微薄的车祸赔偿金开始了艰苦的自驾车旅行,期间踏遍美国48个州、100个城市,行程六万公里。文字穿梭于美国的历史和现实社会,可以说本书不仅是一本旅行记录、图集,还是一本生动的田野调查,又是一本引人思考的美国文化讲义。

标签:死去 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