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答案 > 正文

安徽语文中考答案

时间:2017-04-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宇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②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 ,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

⑥,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卧。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世事 劲( )松呜咽()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

活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描写的人物是(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

(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4.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一些问题,请

你参与解决。(12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

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

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

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一词改为“”。

(3)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

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

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表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

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

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

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

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

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

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

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

“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愣了一会儿,孩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5.“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

6.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8.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

[二](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11.本文②③段,列举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这一中心论点。(5分)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开朗豁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悉: (4)泉香而酒洌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三、写作(55分)

18.请以“你是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篇二:全新2015安徽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_) -

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 (杜牧《泊秦淮》)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

安徽语文中考答案

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安逸( )藏nì ( )不屑(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2分)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在 、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中,女主人公 面对敌人的酷刑,发出了

铮铮宣言:“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2)《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故事出自 (国别)的寓言故事集《》。

4.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

第 1 页 共 6 页

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①【A】处划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

②【B】处划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 。

(2)小军同学做事拖拉,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

(3)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歇后语。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

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 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

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

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

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

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

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第 2 页 共 6 页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5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方面。

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

7.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8.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

【二】(22分)

槐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

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

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

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

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

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11)“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12)“什么神奇?”

(13)“这木棉花。”

(14)“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15)【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

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17)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

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

第 3 页 共 6 页

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

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3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三】(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_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其:_____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___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写作(55分)

19.以“难忘那______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1.(10分)

第 4 页 共 6 页

(1)①落英缤纷 ②大漠孤烟直③会当凌绝顶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⑤夜泊秦淮近酒家 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⑦将军白发征夫泪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或“君”)直到夜郎西。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

(1)yì 匿xìe

(2)流倘流淌

(3)C

(4)拟人排比

3.(4分)

(1)罗广斌 江姐(江雪琴)

(2)古希腊伊索寓言

4.(12分)

(1)①制造创造

②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2)示例:小军同学,“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玩没了”,做事不拖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好习惯,不是一举两得吗?

(共4分。引用1分,内容与表达3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示例二:从学校出发,一直向前到十里铺,左转到染坊村,再沿着右边的路就能走到王岭村。

(共4分,内容2分,表达2分。意思对即可)

二、(55分)

[一](18分)

5.(2分)颜色(或“体色”)行为

6.(3分)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

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

(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

8.(4分)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22分)

10.(6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B

12.(3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13.(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14.(4分)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第 5 页 共 6 页

篇三:2016安徽省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 ,江春人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⑥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 )世事劲( )松 呜咽(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B.严厉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 》,描写的人物是(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 (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 (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4.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

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 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

①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3)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4分) 6.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怯怯地愤愤地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怯怯地

C.愤愤地怯怯地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愤愤地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8.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

[二](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11.本文②③段,列举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这一中心论点。(5分)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开朗豁然: (2)阡陌交通交通:

(3)悉如外人悉:(4)泉香而酒洌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三、写作(55分)

18.请以“你是我最(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1.(10分)

(1)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无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娟⑧夕阳西下

(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

(1)谙jìngyè(共3分。每空1分)

(2)振撼震撼(共2分。每空1分)

(3)C(共2分)

(4)示例: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共2分)

3.(4分)

(1)水浒传(水浒)林冲

(2)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尼摩(共4分。每空1分)

4.(12分)

(1)示例一:《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

示例二: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共4分。内容和手法各占2分)

(2)①没有②执行履行(其它正确改动也可)(共4分。每小题2分)

(3)示例:张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

(共4分。“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各1分,表达简明得体1分)

二、(55分)

[一](23分)

5(4分)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6.(3分)D(共3分)

7.(6分)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8.(6分)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

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4分)示例:

①成长需要时间。②成长过程是曲折的。

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④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

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⑥成长需要引导呵护。

(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二】(17分)

10.(2分)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标签:安徽 中考 语文 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2016安徽中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