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解答政治主观题] 考研政治主观题平均分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政治主观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这是高考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是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和失分率较高的地方。根据平常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总结,我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会“审题”而造成的。这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给同学们解题提供几点经验。
  
  一、要善于抓住试题的关键字、词而不能跟着感觉走。
  
  试题中总是会隐含着一定的有效信息,如答题的范围、方向或解题的思路等,如果这些有效信息被学生忽视,就容易造成偏题甚至跑题。
  例1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简述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经济意义。
  解答该题的关键词是“结合”和“经济意义”,这给我们限定了条件,指明了方向。首先,要阐明的“经济意义”而不是“政治意义”或其他意义;其次是要说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者相“结合”的经济意义,既不是单单讲“引进来”的经济意义也不是只说“走出去”的经济意义。但是有不少同学,题目的关键字眼没抓住,只是凭着感觉写下了“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更有甚者答出了“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不能做到围绕“中心”、紧扣“题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 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能被题中的陷阱牵着鼻子走。
  
  例2 辨析题:进口越多,越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答该题的首要关键就是要抓住“进口”与“民族工业”这些关键的字词。其次就是要看到题中的陷阱―进口的“多少”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其实质不仅仅是要我们分析进口的“多少”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分析进口“商品的结构”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如果能看到这一点,才能明白“适当增加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料、半成品、生产工艺或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不但不会影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还会使国内民族企业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从而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还会带动本国加工工业的发展。”当然,对哪些商品的进口要严格把关,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到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学生来说相对要容易一些。
  
  三、 要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解主观题的习惯
  
  我这里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要将所学教材理论知识与试题材料相结合,既反对“默写”教材理论知识,又反对只分析材料而不运用原理。
  例3 分析说明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继续把扶贫开发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不懈努力。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都必须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要针对目前贫困地区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必须按照扶贫开发规划下达,落实到贫困乡、村,重点用于改变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这类分析说明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只要一方面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在这里主要就是财政的巨大作用);同时又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试题材料,从材料中找出与财政作用相对应的地方,做到一一对应即可。切忌自说自话地在那里“默写”财政的巨大作用。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该题的参考答案:
  ①“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都必须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要针对目前贫困地区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改变基本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必须按照扶贫开发规划下达,落实到贫困乡、村,重点用于改变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体现了财政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 要尽可能用专业术语而非口语来表达
  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就一定能很好地解答政治主观题呢?我看未必。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同学跑来找我说:“老师,你看,我都答到了,为什么没拿到满分呢?”仔细分析一下他的试卷就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不是他不理解,而是他用语太不规范,过于随意和口语化。有例为证:
  例4 材料一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这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1) 张老师的生活消费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有些同学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下材料中的一些很直白的经济现象。如:“改革开放后,张老师的月收入、旅游支出比重、学习进修费用支出比重、交通费用和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都有明显的上升幅度,而吃饭比重有所下降”,材料确实是反映了这些变化,但这样表达却显得苍白和不规范。如果能够将“交通消费”、“吃饭消费”归为“物质生活消费”和“生存资料的消费”;将“学习进修消费”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联系起来;将“旅游消费”与“享受性消费”、“劳务消费”联系起来进行解题的话,组织起来的语言就规范多了,书面化了,进而也就自然而然就能得出“其消费结构不断完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结论了,而且还显示出了答题的深度。
  可见,政治主观题虽然很“活”,但只要我们用心“审题”,善于“总结”,我们发现它还是有章可循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能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拓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是可以实现的。

标签:解答 学会 政治 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