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杨振宁预言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人【杨振宁被家教】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自幼天资聪明,四岁时开始在母亲指导下认字,一年后竟能认识三千多个汉字了。父亲杨武之是我国早期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在父亲影响和熏陶下,杨振宁很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杨振宁读小学时,父亲杨武之任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是数学系的系主任。由于他从小显露出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做父亲的自然高兴有加,但杨武之十分冷静,清醒意识到杨振宁有些“偏科”迹象。
  其实,杨振宁的语文成绩同样优异,只不过相比较而言,数学成绩尤为突出。这一年暑假临近时,杨振宁和现在的学生一样,非常想利用假期参加一个补习班,加强和提升一下数学才华,却被杨武之婉言阻止了。杨武之对他说:“你先别急,我来给你安排一位教师,你跟他学习古文好了。”
  暑期来到,杨武之找到了清华校园里一位专门研究《孟子》的教师,请他从班级里推荐一位最好的学生为杨振宁做家教。这位清华大学的学生对《孟子》的研究也十分了得,整个暑假都在跟杨振宁讲《孟子》、说《孟子》,这么一来,杨振宁只好先把提高数学的事抛在脑后,深入地学起了《孟子》。
  于是,杨振宁从读《孟子》、学《孟子》过程中,渐渐受到熏陶,很快对《孟子》产生了兴趣,为加强对人文知识的汲取和学习,渴求程度不逊于对数学的热爱。杨振宁年少成才,他16岁时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后,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了。25岁,他又赢得公费留学的机会,前往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并取得了博士学位。
  这就是被后来教育界公推共认的“两条腿一样粗”的教育和成长模式,其原理基础就是一个人要想在学业及专业中健步如飞,双腿发力要比单腿蹦跳跑得更快。道理极简单明了,即两条腿走路,势必两条腿一样粗才能走得更平衡稳健。杨振宁不仅从“被家教”中得到有益帮助和启迪,而且增强了对古典书籍等人文知识的涉猎与研究。早年学习过《孟子》之后,他又主动学习了《老子》、《荀子》等,以至于他成为功成名就的物理学家,也在文学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学养,同样触类旁通,功力深厚。1957年,杨振宁35岁,在美国已留学和生活10年之后,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最终成为著名华裔科学家。
  由此,我们可以洞见,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以及在从事的职业中所必需的软实力和硬能力,绝不是单方面的才华和力量所能达成的,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也只有两条腿一样粗和一样发达,才能够站稳脚跟,屹立不倒,奔跑如飞,攀登抵达,领先于所有人的成果与水平。而且,只有努力付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标签:家教 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