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西风烈,中国转型迫眉睫_欧债危机时间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2年1月3日,希腊政府发言称,若收不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及私人债权人提供的1300亿欧元二次金援,希腊可能需退出欧元区。自2009年10月评级机构一路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以来,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愈演愈烈。2011年6月,希腊在接受援助一年多以后,再次面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困境。8月,法国银行业股票遭到大幅抛售。11月10日,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升穿7%重要关口,而23日德国计划发行的60亿欧元国债有40%无人认购。市场最初只是对问题国失去信心,而目前对整个欧元区的信心也大大下降。欧债危机也对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击。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应当加快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摆脱对外向型经济的过度依赖。
  欧元区的体制缺陷――统一中的不统一
  与美国次债危机相比,欧债危机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与美国不同,欧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欧元区内部货币统一、央行统一,但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这是造成债务危机的体制性原因。这一体制的缺陷,从三方面将欧元区各国推向债务危机的荆棘丛中:
  第一,欧盟各国彼此大量持有主权债务,因此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欧洲各国彼此持有的大量主权债券将核心国与问题国牢牢捆绑在一起。
  第二,欧盟各国的结构关系实质上很松散,问题国财政政策缺乏纪律,这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源。各个国家在使用同一货币的同时,各自的发展水平及所推行的财政政策又彼此不同。问题国享受着与其经济水平并不相称的强硬货币和低利率,长期的高福利、低产出,依靠借贷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欧盟各国之间缺少确保遵守财政纪律的机制,成立欧元区时或要加入欧元区时,虽然约定了各国要承诺如本国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一定百分比、债务负债规模不能超过GDP的一定百分比等,但其实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未遵守当时的协定。
  第三,面对欧债危机时,各国缺少在第一时间分担责任的意愿,使最初问题国的财政危机逐渐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银行信用危机。各国虽然拥有共同的利益,但是想法却彼此不同,强国不愿为弱国的享乐生活买单,而弱国又无力自救,只能等待其他国家的救助资金或宣布破产。核心国如德国、法国政府需要面对国内政治压力,及各自银行持有的大量问题国债券,而问题国政府则需要在财政紧缩和选民支持率中做出抉择。
  不断延误时机――救不起也倒不起
  就在各国政府在一系列两难问题中不知所措时,债务危机的缺口越来越大,解决成本越来越高,宣布破产的代价也越来越难以承受。时至今日,欧债问题国已然形成了“救不起也倒不起”的局面。如果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初对其进行救助,避免危机扩散的资金成本不超过3500亿欧元。对救助的犹豫,非但没有取悦选民,反而随着救助成本越来越高。面临与日俱增的政治压力。
  欧元区一旦崩溃,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欧洲各国产业空心化严重,危机爆发的后果极有可能导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与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因而各国政府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是会通过一些妥协的方式来延缓问题的爆发。欧盟峰会通过的欧债危机救助方案包括以下几项措施:对私人部门持有希腊国债减值50%,并提供1300亿救助资金;通过杠杆化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至1万亿欧元;要求欧洲银行业在2012年6月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与前几次的救助计划相比,这一方案显示出各国终于承认了希腊破产,认识到了银行业的脆弱,提高救助基金的规模,以稳定目前的局面。
  解决欧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问题,即欧元区各国政府是否能在政治上达成妥协。欧元区内强国不愿帮助弱国、缺乏确保各国遵守财政纪律的机制、松散的联盟关系使各国缺少分担责任的意愿,而这些问题都无法通过短期内的措施得到实质性纠正。欧债危机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无论最终怎样解决,问题国都需要削减财政支出,减缓财政赤字增长。
  殃及池鱼――拖全世界下水
  继欧洲央行拒绝做最后借款人之后,IMF已经开始采取针对欧债危机的援助行动,其中包括2011年11月22日批准一项名为“预防性和流动性支援机制”的新借贷工具。根据新规定,成员国将可获得至多相当于出资额十倍的贷款援助。然而,欧元区中仅意大利一个国家2012年需要借贷的数额就超过了IMF所有可供借贷的资金额,如果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最终还是会由会员国出资。除了援助行动造成的负担,欧债危机对于世界范围其他国家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类:
  第一,欧洲主权债务评级下调、偿债能力下降,对大量持有其主权债务的国家的债务结构和银行信用带来不利影响。除了欧元区内部正火烧眉毛的国家之外,这一形势对美国来说尤为严峻。美国与欧洲的金融体系完全联系在一起,美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为欧盟银行提供运营资金、发行信用违约掉期(CDS),在欧盟的衍生品市场敞口规模不详,完全暴露在欧盟银行业的风险中。
  第二,欧洲国家进口需求下降,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带来不利影响。与美国不同的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部需求,这一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更加严重。
  第三,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救市政策带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除了欧洲国家,美国早已开始通过这一途径来解决燃眉之急。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将美元贬值,把国内危机转嫁到世界各国。美国使用货币霸权,向世界征收了高额的通货膨胀税。欧美联合推行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将使世界经济较长时期内处于高流动性、低利率的环境。因此,各个国家在承受通胀压力的同时,也在为欧债危机买单。
  西风东渐――欧债危机冲击中国经济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持有欧元资产比例极小,而且多以贷款类资产为主,风险敞口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目前除中国银行约有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欧债风险敞口外,中国其他银行几乎没有,所以在这一方面的损失极小。因此,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出口贸易和通胀压力两大方面。
  第一,欧洲经济萎缩不振导致中国出口下降。2011年4月,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对象。对欧盟的出口额目前占总出口的22%,超过美国的17%。自2010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欧元区国家经济复苏减速已成定局。而要应对债务危机,问题国必须紧缩财政开支,核心国也要全力避免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萎缩的死循环。因此这一外部需求的减少是短期内难以恢复的。
  第二,量化宽松政策给中国带来较大的通胀压力。目前欧美为了应对危机,同步推行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向银行体系大量注入资金进行去杠杆化、增加流动性。全球的 货币政策重新回到“刺激”增长的轨道,未来全球经济将长期处于低利率、高流动性的大环境之中。由于中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输入,因此对中国的通胀压力不言而喻。由于美元贬值,中国3.2万亿的外汇储备持有成本很高,外汇储备管理获得的实际回报率是零甚至是负数。
  总的来看,由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近两年已明显下降,再加上欧债危机和美国的次债危机对于中国而言不是突发性事件,国内各界一直都在持续关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因而欧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尽管会很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但还是可控的。
  救助要淡然――经济转型才是王道
  欧盟各国目前也在广泛寻求外部协助。EFSF的负责人雷格林在向全世界兜售新的EFSF债券,而新债券的40%都面向亚洲市场。迄今为止,EFSF已发售两批5年期债券和一批10年期债券,发行时间都在2011年上半年,当时中国和日本都是大买家。目前EFSF规模为4400亿欧元,可用资本约2500亿欧元。2011年10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致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寻求支持。
  EFSF新债券的扩容细则尚未公布,中国政府也未做出最后决定,但实际上还是希望利用这一问题针对欧盟讨价还价,提出一些援助条件,包括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解除对华高科技出口禁令、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及让中国在IMF中发挥更大作用等。当然,中国是否购买EFSF债券取决于EFSF扩容细则,及对中国而言,欧洲能否对中国开出的价码做出一些让步。中国政府所考虑的是出手援助欧洲在政治上所能带来的好处,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这样的救助对中国未必是一笔合算的买卖。如果大量出资“拯救”欧洲,中国也许不是在雪中送炭,而是画蛇添足。
  第一,与美国不同,欧盟实际上并不需要中国的援助。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财政收支是基本平衡的,各国政府发行的债务大部分都由欧洲国家持有。欧债危机迟迟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由内部持有债券带来的巨大多米诺骨牌效应,及更关键的原因――欧盟各国政府难以在欧债问题上做出妥协、达成一致,以至于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第二,从债券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考虑,EFSF债券并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欧债危机缺口巨大,问题国财政收支上高福利、低产出的长期积患,加上欧洲各国产业空心化严重,其经济增长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同时经济增长又是提升偿债能力的关键因素,否则经济停滞加上高额债券利率,足以抵消问题国政府财政紧缩的效果。因而问题国的偿债能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国如果大量购买EFSF债券,将导致中国的债务结构恶化。而且EFSF债券根据各国在欧洲央行中的已存资金比例,实行按比例担保,结构松散。由于欧洲长期内高流动性货币政策基调已定,购买欧洲债券的通胀风险也不容忽视。
  第三,援助欧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中国救助欧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需求紧缩影响了出口和实体经济。目前中国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近40%,国内70%的产能都依靠外需拉动。但是,如果购买大量债券,无异于穷人借钱给富人买自己的产品。援助也许能缓和一时的问题,但无助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长期发展。
  欧债危机带来的出口下滑,是对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方式提出的警告。要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带来的冲击,最好的办法是藏富于民,拉动内需,降低中国经济过高的对外依赖性。

标签:眉睫 西风 中国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