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化学 > 正文

彻底摆脱了疑病症 [摆脱疑病症的困扰]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阚某,女,满族,21岁,大学文法系三年级学生,近视,身高162公分,体型偏瘦,衣着干净。   阚某出生于河南省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皆为农民,从小一直学习很好,1997年考上了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因为成绩好,父母对她格外疼爱,乡邻对她也赞不绝口,说她聪明,可就在高考前一个月的一天下午,她正在复习,忽然觉得自己心悸、胸闷,从此只要学习就会出现该症状且愈来愈严重,以至于影响了高考,使她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无奈之下来到江西读了民办大学。以后心悸这种状况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这种状况愈厉害,她说:我老是心悸,所以肯定是得了怪病。
  精神及身体状态:身体虚弱、脸色较白、面无表情、头昏乏力。
  社会功能: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只要进教室或拿起书本就觉得喘气急促、胸闷、心悸,经常逃课、躲在僻静处偷哭。
  心理测验结果:MMPI测验结果:Hs量表T分73,D量表玢65,L量表原始分8,SCL-90:躯体化因子分2.7,焦虑因子分2.3。
  二、主诉
  “几年以来,为了治好心悸、头痛病,家人多次带我到各大医院检查诊断,都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可是家人还不放心,又请内科专家检查,做了几次TCD、CT检查,诊断均无结果。”她说:“这是不是这些医生不够认真才没有发现和检查出我的病?我的心口老是像有东西堵住了,喘气困难这是事实呀,要不是身体这么差,我也不至于高考失利,只要能治好,我的成绩一定会上去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通过聊天,我了解到这名女生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确信身体得了怪病。另据了解,这种心悸症状几年来经常出现并无周期性,由此可排除经期引起的病症。我又从她的一个同寝室老乡处了解到,该生个性要强,孤僻内向,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过于苛求,对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总是不满足,不能悦纳自己,认为自己到处是毛病,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从没有考取重点大学,就开始封闭自己,已经几年了,从不和同学一起逛街,各种聚会从不参加,班里集体活动也不参与,一天到晚只知道看书,别的同学都开始找工作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整天愁眉不展。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临床相关资料的收集,该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对自己身体过分注意甚至感觉到过敏,整天处于对“疾病”的担忧中。实际上,这位同学最初对“心悸”的感觉只是一个偶然现象:三年前的一个下午,在为迎接高考紧张地复习时,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胸闷、心悸,其实这种不适的感觉是从事紧张的学习的学生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能是夏季气温较高,天气骤变的原因所致,如果不过分关注,这种不适是不会长久存在,而她自己不能接受这种“非正常”状态,认为不舒适的感觉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于是就格外关注这种不适的感觉,以至于持续到现在,加之身边好多同学在毕业前夕都在为毕业后的工作奔忙,而内向的她就更加焦虑和苦恼。这种焦虑和苦恼又越发促使她关注不适感的体验,“关注”和“焦虑苦恼”交互作用,互相强化,就陷入了“关注――焦虑――苦恼一更关注”的恶性循环,一经多次反复强化,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心理逐渐化为疑病症状。根据该生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求治愿望强烈,并结合其日常的疑病因素,根据心理测量结果并从病情、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程度分析,该生可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五、调理方案的制定
  主要调理方法:理解“孝”的真谛,辅以森田疗法、认知疗法。
  适用原理: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是生物、生理、社会三因素相互协调、高度统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涉及到另外方面。
  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是精神的交互作用和精神拮抗作用,其主要治疗要点是“顺其自然”,该疗法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主观愿望不能实现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愈焦虑这种欲望愈强,这种情况下应放弃个人不切实际的主观意图,顺从其客观的自然状态,解除主客观、欲求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打破精神的交互作用,接受现实,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采取坦然接受的态度,不作无谓的挣扎,对自然浮现的思想、感情,无论善恶、优劣、丑美,只要是自然的都应悦纳,凡是自然的都是真实的,不追求十全十美,不把躯体和心理症状当作自己身心内的异物,而是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接受它,适时建设性地利用人的求生欲望,将原本指向自己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专注力指向外界,使之适应环境、社会,恢复社会功能。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苦恼――关注――更苦恼――更关注”的恶性循环,森田疗法理论把这种恶性循环称为“精神的交互作用”。当然,任何人在紧张学习中产生不适的感觉,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安和关注,这是正常心理反应,但不宜过度,否则就会因心理逐渐强化为疑病症。
  六、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共同聆听感恩歌曲。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与求助者讨论目前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站在理解的角度上予以心理疏导,通过分析,求助者明白了产生胸闷、心悸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过分关注、精神的交互作用。求助者尽情诉说了她的烦恼和痛苦无奈、事件的起因、她的成长经历。离开咨询室时情绪好转。
  第二次咨询,共同聆听感恩歌曲。加深咨询关系,针对求助者的自我总结中暴露的认知问题进行分析指导。针对求助者“心悸”原因是高考前紧张复习所致,是过于紧张、精神的交互作用加深了“心悸”的程度,向其说明报效父母的行动并不是仅靠考上重点大学这一项,对自己要求不能过于苛刻,否则就容易陷入完美的理想和不完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中,使自己无法解脱,导致心理失衡,疑病症由此而生。我问她:“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心想事成,对呜?”“对,我常为担心目的达不到而感到不安,看来我该悦纳自己。”求助者开始重建认知。
  第三次咨询,共同聆听感恩歌曲。巩固疗效,继续使用森田疗法治疗求助者不合理认知,帮助其走出疑病症阴影。我对她说:“请你记住,不是心悸本身影响了你高考及以后的学习,而是你对心悸的关注体验干扰了你的注意力,你一面在关注心悸症状并为此而苦恼,另一面又在命令自己要努力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怎能取得好成功呢?”她马上表示:“我要顺其自然,坦然接受这种症状,会有效吗?”我说:“许多临床经验证明,只要坚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和做法,把这种不适看成身体的一部分,不要过分关注、排斥它,就能打破精神交互作用形成的恶性循环。”
  第四次咨询,共同聆听感恩歌曲。巩固治疗效果。求助者表示最近看书时心悸、胸闷现象几乎消失了。我提醒她,虽然学会了对症状置之不理,开始关注外部行为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这只是训练初期,当你一旦发觉不良症状信号,还要坚持顺其自然的原则,否则你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关注又将严重。只要你坚持训练,一定会从根本上消除你的“病症”。经常想想自己快乐的时光,我鼓励她以后要将指向自己健康及安全的专注力指向外界,使之减小思想压力、恢复社会功能,避免精神的交互作用。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其实第二次咨询结束我就明显感到“病症”好多了,至少已经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了,我再也用不着为此而苦恼。经过四次咨询以后,“病症”不见了,我对学习、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打算和其他同学一样,出去自谋一份理想的工作。
  (二)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咨询及咨询后的跟踪,了解到咨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帮求助者摆脱了“疑病症”的困扰,树立了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完善了她的个性。该咨询个案比较成功。
  (编辑:骆思思)

标签:病症 困扰 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