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菜篮子”盛满民生 100个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里是下雪了吗?行走在赤峰市松山区,随处可见片片银色点缀乡野,宛如锦缎般铺在田间。仔细一看,那不是雪,而是鳞次栉比的日光温室所呈现出的靓丽美景。      种菜的都有高学历
  
   来到位于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关家营子村的楚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山青水美人更美”。在银灿灿的棚区里,一些“白大褂”进进出出,他们是这个公司里不可缺少的“蔬菜护士”。
   这家高新技术型公司种植绿色蔬菜,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0人、中专(高中)学历的17人,有农业专家1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生产技术工人120余人。科研方面,公司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还聘请了国内蔬菜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为顾问。
   在松山区,处处可见引领“菜篮子”建设的科技人才。“有一类工人叫种菜工人,种菜的还得要大专文凭”。这句话从前年开始就在松山区王府镇广为流传。这个镇借助人才推进蔬菜大镇建设。2001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的徐国会、苏静波来到王府镇敖包村带头搞温室滑子菇培植,他们是较早在我国大面积推广木屑料袋式反季节栽培温室滑子菇技术并取得良好效益的人。王府镇的农业科技干部也亲自种植温室蔬菜。全镇经营日光温室蔬菜和露地蔬菜的大学生、高中生不下60人,有专业技术的种菜工人110余人。
   王府镇建设科技“菜篮子”只是松山区的一个缩影。如今,松山区农村有1000多名具有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才在乡村“编织菜篮子”。科技人才像点点繁星散落在松山大地,助推松山区设施农业由2003年底的不足千亩快速增长到今年的20万亩,总量与增量连续5年居赤峰市首位。
  
  新技术领航蔬菜产业
  
   “数字松山”、“数字赤峰”工程把互联网引入蔬菜基地,种植户边看电脑边种菜。松山区初头朗镇农民小李的大棚里有一台电脑每天都不闲着。“有时一句话或是几个字就能提高百分之几的产量呢,电脑成了咱种菜现场的技术指导。”一谈起电脑的作用,小李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利用网络,她还与北京、赤峰等地的多家知名农业公司取得了联系,在公司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下,她学会了种植温室甜瓜。小李的女儿说,网上浏览种植信息是妈妈每天的“家庭作业”。松山区还利用计算机、摄像头等先进技术对蔬菜基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在楚东现代农业园区,技术人员不用进大棚,坐在计算机控制中心的大屏幕前,就能够观察调阅蔬菜每时每刻的生长情况,为蔬菜、水果的茁壮生长保驾护航。
   松山区的蔬菜基地还紧连着科研单位。北京、山东等地的农业科研单位在松山区试验推广新的蔬菜种植技术。2008年奥运会期间,老府镇和王府镇应用新技术生产的“水果黄瓜”走进了北京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安庆镇利用香瓜嫁接等新技术生产的甜瓜以味香甜脆、绿色无公害而著称,香飘天津、辽宁等地区,2010年又飘进了上海世博会。“企业依靠强大科技实力与农民手挽手种植露地蔬菜”的现象是松山区的又一特色。全区20余万亩露地蔬菜基地都由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服务,企业采用“工厂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的模式生产蔬菜饮料、蔬菜罐头等特色蔬菜产品。
   遍布全区的蔬菜科技示范点在追逐着蔬菜产业技术的潮头。太平地的葡萄、安庆的香瓜、夏家店和岗子的食用菌、城子的甜椒、大庙的胡萝卜和近郊的蔬菜,是松山区六个万亩以上特色果蔬产业基地,其中都设有高科技示范点,他们在生物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些技术走在了全市、全自治区的前面。
  
  精品菜的效益喜人
  
   “蘑菇论只卖”。松山区荣昌蔬菜合作社蔬菜加工厂加工的烘干野生喇嘛张菇仅一只就能卖到5元钱左右,一个包装盒里30个蘑菇能卖150多元。一个滑子菇大棚年纯收入就达十几万元,这样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众多外地农民来松山区学习培植温室蘑菇技术。
   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山沟里建基地,修梯田,把水源引到山上,使贫瘠的山地华丽转身变为菜园,从而身价倍增。山旮旯里祖祖辈辈看天种地的农民做梦都想不到,亩产一二百斤谷子的山坡地,一年能产两茬菜,每亩纯收入达到四五千元。蔬菜加工厂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华联等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几年来都是供不应求。蔬菜加工厂的发展也在悄悄改变着农家小日子。瞄准蔬菜加工厂种上十亩八亩菜,年纯收入就能达到四五万元。那些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老人每月还能挣1500元。
   “这些红千禧、绿宝石等小西红柿每公斤100元还供不应求呢。”赤峰楚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春祥边领着记者参观边兴奋地介绍着。楚东公司11000亩基地建设完成后,将形成集生产、销售、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群,辐射带动周边1万多农户实现增收。以楚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松山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品已经上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
   依托科技的力量,松山区目前已经不仅仅是百万赤峰市民的菜篮子,还是北京、香港、澳门等地区和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从事蔬菜产业的人数已经超万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作者单位: 赤峰市松山区区委宣传部
   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党委)

标签:菜篮子 民生 盛满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