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体育 > 正文

中资控股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斗不过中资行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2%左右,尽管还有扩展的空间。但种种迹象显示中资银行正在迅速崛起,外资银行或许不得不走出一条创新性的新路以在中国站稳脚跟。      近日,欧洲老牌银行一比利时联合银行南京分行进入清算关闭程序。据称,比利时联合银行深圳分行也要关闭。
  分析人士表示,外资银行退出中国比较罕见,其原因或许是母公司的总体安排,也许在中国经营不善而被迫退出。
  外资银行近年来的发展可谓“内忧外患”,一方面是母公司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另一方面是在华的“对手”中资银行越来越成熟。
  据新发布的报告,外资银行去年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利润大幅下滑,而中资银行的利润却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很多外资银行把中国视为实现自身增长的推动器,但其成绩说明,它们在这个市场的开拓之路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有关专家表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2%左右,当然还有扩展的空间。但种种迹象显示中资银行正在迅速崛起,外资银行或许不得不走出一条创新性-的新路以在中国站稳脚跟。
  
  外资银行难敌中资行
  
  从贷款数据看,外资银行2007-2009年新增贷款分别为1704亿、628亿、18亿,三年时间里缩水了近100%,贷款增速放缓直接导致息差收入减少,业绩自然下滑。毕马威的报告更证实了这点,汇丰、渣打、摩根大通在华子公司利润下滑严重。
  近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外资银行在华业绩报告称,汇丰控股中国子公司去年的税后利润为人民币7.18亿元(合1.065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60%。渣打银行的中国子公司报告利润4.23亿元,下降34%,摩根大通子公司利润为6600万元,下降21%。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令金融衍生产品、结构性存款以及与股票和各种掉期相关的产品都受到影响,外资银行最具优势的理财业务品牌受到质疑,外资银行最擅长的“金融衍生品”也成了最让投资者恐惧的字眼。
  在现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业务中最赚钱的依然是存贷差收益。工、建、中、农等四家大型上市银行2010年半年报显示,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87%、76.83%、79.47%、82.3%。
  中国工商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表示,贷款业务争夺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优质客户,外资银行往往无法获得那些大型客户。
  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仅人民币新增贷款指标,2007年在华外资行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1704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期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度总计为3.6万亿;2008年,外资行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度则急转直下至628亿元,同期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9万亿;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18亿元,三年时间里缩水了95%,而当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创出9.59万亿的“天量”数字。
  央行此前公布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在华外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204亿元,同比下降1.03%,仅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看起来,外资银行和那些手中掌握着大量大客户的国有银行无法抗衡。
  外资银行利润下滑源于贷款收入减少,因为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利差收窄。而中资银行凭借贷款规模的大幅增长弥补了利差的下降,2009年新增贷款较上年增加了一倍左右。
  同时,外资银行的一些政策也未适应中国市场。如与房贷中介合作是每家中资行都会做的事,但在外资行,这条路很难行得通:中资行与房贷中介合作,通常会把贷款额的0.5%-1%作为给中介的佣金,但外资行不会支出这笔营销费用。
  中资行对于房产开发贷款中的各个利益环节十分清楚,因此无论是新房开发贷款还是按揭贷款,外资银行都同样处于劣势。外资银行不熟悉更不接受中国市场上的特殊规则和特殊做法。
  另外,国内信贷业务规模的飞涨更是给外资银行出了一道难题。由于利差收窄以及大型中资银行拥有充足的贷款资源,外资银行被挡在了进入国内信贷市场的门外。除了参与规模不大的银团贷款外,外资银行在这轮信贷刺激计划中基本没有作为。
  外资银行在中国推出了各种结构性理财产品。然而,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让很多人对外资银行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服务”越来越警惕。金融危机让很多外资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很多原本在外资行做理财的企业客户与高端个人客户,也将资产及业务回流到了中资行。
  金融危机之后,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已经呈现。受危机影响,很多外资银行在内地的扩张计划都搁浅了,有不少外资银行还失去了很多客户。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危机发生之前,很多外资银行的客户都被其高投资的回报率所吸引;危机发生后,很多客户为了资金安全而转入中资银行。
  一些外资银行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受到的监管待遇与中资银行相比不在同一水平上。其中主要体现在:开设分支机构需要审批的时间很长,新产品推出受到监管限制较多,产品创新的试点机会往往给了中资银行。
  但外资银行的种种“抱怨”,在中资银行和监管层看来,似乎难以理解。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外资银行在华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目前监管层对于外资银行在华的监管已经非常具有弹性,具体来说,监管层对外资银行的贷款规模的限制弹性很大。
  
  中小企业服务成亮点
  
  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布局开始展现金融危机后的新一轮扩张加速状态。分析人士表示,未来两三年外资银行在中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愈显严峻。
  2010年12月14日,花旗中国在天津的第一家“智能银行”正式揭幕,这是花旗银行在内地的第32家零售网点。花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表示,接下来花旗将以每个月开一家分行的速度拓展在内地的分支网点。12月14日,东亚银行宣布,其在中国内地的首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而就在近一周之内,东亚银行已连续在青岛、上海、杭州、武汉四地各新增了一家支行,创出外资银行单周新开网点数量的纪录。
  其实,从2006年开始,在华外资银行就开启了快速扩张的进程,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打断了这一进程。随着市场的逐步复苏,外资银行在华拓展意愿也会更强烈。
  从盈利角度看,大多数外资银行在中国都未盈利。而开一个分行起码要亏损1-2年,因此,新开的分行就做一些民企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
  相比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在服务和产品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而这也成为众多外资银行变通寻找蹊径的基础。做中小企业客户方面,外资银行有些贷款项目就比较多和灵活。外资银行会主动去做一些中资银行不愿意做的案子。比如中长期贷款,例如一家企业要盖厂房,外资银行就可以给它3-5年的贷款。
  而积极主动争取做一些中小民营企业 的贷款和设备融资,这些在中资银行眼里比较不屑的业务,也成为一些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业务空间。
  其实,一些外资银行也正在业务方面考虑怎样放下身段。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不久前就表示,外资银行和本土公司进行合作不再像过去只是关注跨国公司的客户,现在外资银行也关注中国的零售客户,还有中小企业。
  2010年6月8日,花旗银行宣布,将通过其零售银行网点隆重推出一项为小企业主量身打造的新的银行服务――“优智商务”成长企业服务。该项新服务将由零售银行客户经理作为客户单一联络人,在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同时,也助其解决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为广大小企业主提供一站式的银行服务。
  近日,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刘淑英表示,星展银行5年前就已经拟定了要专注做中小企业业务和个人业务。
  随着外资银行内地业务的逐步推进,他们在明年信贷投放趋于谨慎保守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原有市场的深耕细作。
  在企业信贷方面,渣打银行东北亚及中国中小企业理财部总裁顾韵婵说,渣打早在2003年就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部门,现在渣打注意到内地很多中小企业希望开展跨境业务、寻求国际化发展,相应的这也要求银行能够提供由内地和境外客户经理共同组成的团队为客户服务。
  顾韵婵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对于那些和大型企业有稳定的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他们可以凭借主要买家或供应商的信誉而获得渣打银行提供的融资,由专门的供应链融资团队负责,为中小企业进行交底成本的应收款和应付账的融资等服务。
  虽然说,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占比,已经由2008年末的2.16%下降到2009年末的1.71%,这个数据已经是连续两年下降。
  不过,花旗中国商业银行部总经理张建南表示,中小企业的市场很大,竞争一直存在,但还没有到蛋糕已经分完的程度。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的发展是比较停滞的状态,今年国际国内情势进一步转好,对很多银行来说都是有机会的。
  业内人士认为,花旗的中小企业的客户相对门槛较高,针对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比较多一些。除贷款业务带来利润外,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理财服务也会给银行带来手续费的收入。
  高风险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绊脚石,外资银行如何解决?在外资银行看来,虽然中小企业业务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业务,但是却有独特的吸引力。
  一家外资银行企业银行负责人表示,在评估企业时尤为看好企业的资金状况、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情况,如果企业业务规模成熟,即便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也可以根据他的合作方来提供应收账等多种金融服务。

标签:中资 外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