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网址 > 正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差异性]区域差异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马克思、西方经济学者和我国经济学界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做了研究,但其研究均未涉及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差异性问题。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事实决定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质量的层次、经济结构的内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区域经济开放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国家对东西部应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东部应实行鼓励内生和包容性增长、提升发展层次与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由国内向国外转型的政策;西部则应实行外延扩大式和内涵扩大式增长相结合、数量与质量并举、速度与效益并重、国内与国外统筹的政策。?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区域差异性;政策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2-0015-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研究”(08&ZD027)
  〔作者简介〕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丰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 710069。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的回顾
  马克思虽没有直接论述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但是他对粗放和集约两种经营方式、外延型和内含型两种扩大再生产理论的论述,却暗含了发展方式转变的意思。在农业部门,马克思使用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两个概念。所谓粗放经营方式,是指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土地面积的扩大实现生产规模扩大的一种经营方式。“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土地的质,而是土地的量”??〔1〕?;所谓集约经营方式, 则与此相反,“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块土地上, 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2〕?,或“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连续投资”??〔3〕?。在工业部门,马克思使用了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型扩大再生产概念。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 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 就是内含上扩大”??〔4〕?。此外,马克思还从资本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说明:“生产的逐年增大是由于两个原因: 由于投入的资本不断增长;由于资本使用的效率不断提高”??〔5〕?。所以,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由于生产场所的扩大和资本量的追加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内含型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各要素的使用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西方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内生增长理论,200多年来主要围绕经济增长机制、源泉、动力和结果等问题展开研究。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大卫•李嘉图(1817)、托马斯•马尔萨斯(1798)等奠定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弗兰克•拉姆齐(1928),此后哈罗德(1939、1948)、多马(1947)、索洛(1956)、斯旺(1956)、罗默(1986)、卢卡斯(1988)等人都推动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经济学家大都集中于对经济增长数量的研究,忽视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于是,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反思“增长是否有意义”的命题,其中马耶夫(1997)、托马斯(2000)、罗伯特•巴罗(2002)、阿玛蒂亚•森(1998)等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要解决经济运行中“高浪费、低效率”问题,这应该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萌芽。60-70年代,按照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观点,经济学界引入了“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的概念,对扩大再生产作了深入探讨。??〔6〕?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代表性的学者如刘国光(1983,1984)、洪银兴(2000,2003)、厉以宁(2005)、张卓元(2005,2006)、蔡?(2005,2008)、吴敬琏(2004,2006)、刘世锦(2006)、刘伟(2006)和简新华(2010)等。其中简新华(2010)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模式是科学发展方式,是集约型、协调平衡型、内外向结合型、可持续发展型与高效型发展方式的综合。??〔7〕?
  我们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两层涵义,或称为两个层次标准。第一层次是表层的、具体的、直接关系结果的衡量标准。从产业角度看,主要是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程度等;从节能减排角度看,主要是指单位GDP能耗减少和环境成本降低;从民众分享发展成果角度看,是指民众收入、尤其是工资性收入与GDP的同步增长;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扩大覆盖范围。第二层次是深层的、抽象的、实质性的衡量标准。即经济发展方式、手段、过程的转变,主要包括人的行为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所依托的物质条件的变化;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变化;生产投入中由体力劳动投入向知识、科技和管理创新投入的转变;价值创造中价值涵义的变化――由经济价值到社会价值,由物质价值到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由单一人的价值到复合的人、资源与环境的综合价值。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差异性?取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双重并存”??〔8〕?阶段。东部已经处在“发展与消费并存”的阶段,而西部尚处于“建设与发展并存”的阶段。对于东部,“发展”是指完善以交通运输体系为代表的综合保障能力体系;对于西部,其“建设”是指一部分地区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部分地区则将重点转向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调整基础设施结构,提升基础设施层次。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其“发展”是指部分地区重点发展基础产业,解决温饱与就业问题;而部分地区重点发展特色与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部分地区则重点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消费范围,提高公共消费水平。因此,东西部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衡量指标和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
  1.经济发展质量的层次具有差异性
  东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本身的层次。经过32年改革开放,东部地区已经在低技术附加的制造业方面获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东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全面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由速度向效益、由高资源消耗向低资源消耗、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使东部发展质量达到更高的层次。以同处深圳的富士康和华为两家企业为例进行对比,富士康单在深圳市就招收了43万农民工,但因为缺乏核心知识产权,利润大部分被其代工雇主苹果、惠普、三星等跨国公司拿走;而华为每年将不少于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有研发员工51000多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6%,在全球设立了20个研究所,连续多年位居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内地企业榜首,2010年更是达到2776件。重视自主创新也为华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0 年实现销售收入1852 亿,同比增长24?2%。??〔9〕?从微观角度看,东部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由“富士康式”转变为“华为式”。
  西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应着眼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由于西部还处在建设与发展并存的阶段,这就要求西部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不应过分强调质量本身层次的提升,而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统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逐步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2.经济结构的内容具有差异性
  东部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要着眼于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发展层次的提升。一是东部民营企业及其企业家自身应实现提升与超越,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二是东部民间资本应更多地进入国家鼓励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六大领域,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民间借贷、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低层次领域;三是促进东部民间资本职能转型,更多地承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肩负民族振兴的责任。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一是实现由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二是注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消费结构方面,实现消费方式转型,提倡合理消费。一是调整消费结构,向公共消费转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公共消费严重滞后和公共消费结构不合理。二是倡导合理消费。东部地区的企业家应转变消费观念,将利润更多地投入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盲目进行奢侈性和炫耀性消费,或是投进股市、房市进行投机炒作。
  西部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要着眼于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西部民营经济应从量上实现扩张;二是西部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应在进入领域有所突破。一方面,借助国有企业的力量与政策优势,在能源等垄断性行业有所突破,进入以前无法进入的“玻璃门”;另一方面,利用“新36条”契机,进入更多的垄断性部门。在产业结构方面,调整结构,提升水平。一是延长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将西部建设成为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产业基地。三是在西部大力发展金融、农副产品加工、现代仓储物流、特色旅游、文化、特色餐饮、健康保健、休闲娱乐等八大特色产业。四是以“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天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重庆两江新区”、“西咸新区”等不同层次的国家级经济试验区和新区为依托,推进西部产业转型。五是积极申报“西―兰―乌”国家级产业带,将其打造为全球面积最大、包含民族最多、涵盖省份和城市最多的经济开发开放带,推动西部、尤其是西北产业大发展。??〔10〕?在消费结构方面,着重扩大内需。一是以西部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农村人口为重点,着力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以增加其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激发这一人数众多的潜在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与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公共消费。较之东部,西部的公共消费更滞后,内部结构更不合理,供需矛盾更突出,所以也应在交通、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消费领域加大发展力度,解决西部基本公共消费的供需矛盾。
  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程度具有差异性
  东部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一是应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走过了“前改革时代”,进入“后改革时代”,??〔11〕?东部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社会和人的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不协调的局面。因此,应更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应更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活跃程度、社区建设情况都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东部要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就要着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投入力度。
  西部的目标是逐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培育西部市场经济城市人。从包含市场经济观念与行为方式、各项知识储备、专业技术技能、思想道德等的城市人的基本要求入手,一方面创造西部市场经济城市人形成的物质技术条件,一方面加快形成西部市场经济城市人的制度创新。??〔12〕?二是注重西部民生事业建设。在西部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生产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主体功能区和国家级试验区、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三是注重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西部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最多样、最脆弱的地区,对其保护是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关系到当代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后代的发展与幸福。
  4.区域经济的开放度具有差异性
  东部企业重在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一是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过去东部企业走向国外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价格优势,以数量为优势进行“薄利多销”;未来东部企业应转向依靠自主创新、品牌培育为主,以质量为优势实现“多利多销”。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力较弱的东部企业应努力进入国际分工链条,参与国际竞争;实力较强的东部企业不能仅满足于在国内市场领先,更应争取在世界市场领先。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国际化发展。东部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大企业合作,海外并购以实现控股(包括绝对与相对控股),开拓、收购海外销售渠道,赞助、支援投资地政府等多种形式实现由国内发展向国际发展转型。
  西部企业重在实现国内与国际发展并重。一是继续引进内外资;二是继续争取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西部;三是鼓励有条件的西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西部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
  5.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差异性
  东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应实现根本转变。一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第一完善内部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外部三个中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第二落实设立、资本、持股、上市、会计、分配、监督、终止八种制度;第三用好财产社会化、经营架空、风险转嫁、利益分配、运行动力、权力制衡、内控、决策与行为约束、创新和企业家十大机制。二是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现在消费者对于商品品牌的认知已逐渐超过了对商品功用、外观、价格的重视,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东部应率先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由营销产品向营销文化,由创造使用价值向创造品牌价值,由销售管理向经营管理的转变。三是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东部企业应拓宽经营范围,创新经营手段,更多地借助信息网络和平台进行经营,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
  西部企业应在规范经营管理的基础上逐渐转变。一是实现经营管理规范化。西部企业因为发展起点低、起步晚,经营管理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应首先要求西部企业从遵纪守法、讲究诚信、规范财务、公平竞争等基本方面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有条件的企业逐步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西部在能源、高新科技、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已经拥有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这些企业应该逐渐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表1 东西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容的差异性
  东部西部
  经济发展质量层次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本身的层次着眼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经济结构的内容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着眼于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发展层次的提升;?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在消费结构方面,实现消费方式转型,提倡合理消费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要着眼于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在消费结构方面,着重扩大内需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由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转型逐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开放度由国内走向国际国内与国际发展并重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根本转变企业在规范经营管理基础上逐渐转变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的差异化
  1.政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资本
  从国内改革开放的实践看,33年发生的巨变不单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结果,更是政策创新的结果。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经验表明:政策出效益,政策促发展,政策是最大的潜在(无形)资本。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的政策倾斜是一个决定性因素。??〔13〕?政策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没有条件的可以变为有条件的,没有比较优势的可以变为有比较优势的。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中央要针对东西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对西部应该以倾斜性政策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西部各省(区、市)都应出台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同时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政策也是很多国家(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以阿联酋的迪拜发展为例,迪拜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地,石油产业收入只占GDP的6%,并于上世纪末基本采完,但迪拜酋长本•拉希德很有眼光,将全部优惠政策用于迪拜经济转型,2008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迪拜甚至带动了整个阿联酋的发展。从迪拜成功转型的经验看,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资本。我国虽和迪拜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所以,我国也可以使政策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资本。
  2.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
  中央政府对东部应实行鼓励内生增长和包容性增长、提升发展层次与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由国内向国外转型的政策。一是政策取向和激励取向的转变。最根本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进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加入更多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如绿色GDP、技术贡献率等;反映民众参与改革、分享发展成果的指标,如幸福指数;反映经济结构优化的指标,如民营经济在所有经济成分中占比、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内需在整个需求结构中占比等;反映经济开放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指标等。为了让这些指标进入政府考核体系以实现政策取向和激励取向的转变,应当牺牲一定的总量经济指标。二是政策应对东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对于国有经济,应该要求其尽快退出那些并不涉及国家安全、并不一定要由国家经营的垄断行业。更不能允许那些有既得利益的国有企业打着保持稳定、支持改革之名,行阻挠改革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之实。对于民营经济,国家不应再去扶持那些早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技术和退化产业。只有这样,东部的民
  表2 东西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的差异化
  东部西部
  整体发展方式鼓励内生增长与包容性增长实行外延扩大式增长和内涵扩大式增长相结合(“外延”不等于“粗放”)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着重提升发展层次与质量数量与质量并举
  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的转变速度与效益并重
  国内与国外的关系由国内向国外转型的政策国内与国外统筹的政策
  政府考核引入更多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政策应有递进性和区别性
  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应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
  拉动经济政策率先进入消费型社会继续发挥投资拉动(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投资并举)的作用?
  营企业才能直面危机,提升国际竞争力,获得真正的成长。三是应鼓励东部率先进入消费型社会。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个人消费,逐步实现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的转变;推行打破“玻璃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政策,引导民营经济更多地进入医疗、教育等公共消费领域。通过这些政策刺激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东部率先进入消费拉动型社会。
  中央政府对西部应实行外延扩大式增长和内涵扩大式增长相结合、数量与质量并举、速度与效益并重、国内与国外统筹的政策。一是政策应有递进性和区别性。考虑到西部尚处在“建设―发展”阶段的实际,各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应在强度与力度、开始时点、持续时间等方面做到东西有别,如在节能减排的指标和任务上,应对西部适当放宽或给予更大的财政支持;在存款准备金率、信贷增长率等指标控制上,应对西部适当放松;在引进内外资和先进技术上,应给予西部更多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二是政策应鼓励西部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转型是以发展为基础的,西部民营经济还很弱小,尚未充分发展,不能盲目要求西部民营经济和东部一样急于转型,而应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倾斜,在量上首先做大,再谋求质的提高,从而逐步实现转型。三是政策应继续支持发挥投资拉动的巨大作用。现在我国总体上仍处于投资拉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尤其是西部公共投资(公共消费)历史欠账太多,发展严重滞后,既不能满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也不能满足西部企业快速成长的要求,更不能满足西部民众不断提升的生活要求。这就要求在政策层面,对西部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继续给予支持,而不是急于向消费拉动型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2〕〔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756,760,766.?
  〔4〕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5.19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人民出版社,1974.598.?
  〔6〕白永秀.试论集约型增长方式与内涵扩大再生产之区别〔J〕.经济问题,1999,(10).?
  〔7〕简新华,李延东.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模式、困难和途径〔J〕.学术月刊,2010,(8).?
  〔8〕〔11〕白永秀,吴丰华.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判断及其宏观走向〔J〕.改革,2011,(2).?
  〔9〕华为2010年销售收入1852亿元〔N〕.新京报,2011-04-18- A24.?
  〔10〕白永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应实现五大转型〔J〕.今日中华,2010,(3).?
  〔12〕马晓强,白永秀,韩锦绵.论自然经济城市人、计划经济城市人向市场经济城市人的转变〔J〕,经济评论,2006,(2).?
  〔13〕白永秀.关于西部大开发中政策支持的几个问题〔J〕.四川政报,2000,(9).??
  (责任编辑:张 琦)

标签:差异性 经济发展 区域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