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08广州中考语文

时间:2017-05-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08年广州中考语文答案

2008年广州中考语文答案

一、19分

1.[语音辨析](3分)

C A 恻隐之心;B 懊恼;C 闲暇;D 峰峦 3.B 4.B

5. A 6.①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②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③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1+1+1)

二、(15分)

7.(8分)

(1) 骑jì 王wànɡ。

(2) D

(3)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醉里挑灯看剑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④又恐琼楼玉宇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

⑥为有源头活水来

8.理解与运用(7分)

①快(“飞快”“快速”均可。)(1分)

②在空中(“在天空”、“在空气中”均可。)(1分)

2)奇葩(奇花/凡花/名花)(1分,)

遍天涯(满天下/满天涯/共天涯/在天涯/隔天涯/比天涯)(1分)

评分细则:答案均要押韵、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其中一项不符合则不得分。 青草池塘处处蛙(2分)

评分细则:若按原文默写,错一字扣1分;若另写一句,则按前两空的评分细则给分。

(3)共4分。理解“古韵”“新风”各得2分。

评分细则:

1、能写出“诵读”“吟读”“学习”等含义,得1分;能写出诵读对象“古诗文”“古代文化”“古典文学”等含义,得1分;能写出参与“古诗文诵读活动”,得2分。

2、“新风”的意思能写出“形成”“成为”“展示”,“新风尚”“新风气”“新风貌” 等含义,得2分。

3、表述不清扣1分。

4、凡对“古韵新风”认读错误一律得0分。如果认读为“风新韵古”,则不扣分。

4分答案示例: ①吟诵古韵,谱写新风。 ②读出古典文化韵律,展示当今学生风貌。 ③让古诗文的诵读成为一种新的风气、风尚。 ④现代人诵读古韵,增添新元素,树立新风气,让中华文化不断更新、延续。 3分答案示例:

①古诗文的风采用同学们的理念朗诵,更添韵味和新风气。(表述不清扣1分) ②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文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新一代的我们在继承这传统文化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新的元素,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未能提及“诵读”活动扣1分。)

2分答案示例: ①古诗的诵读要注意音调和气势,要富有感情。(只解释了“古韵”,没有解释“新风”) ②体现同学们对古诗文的热爱,传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只有“古诗文”得1分,“传承”得1分。)

1分答案示例: ①古代的音韵将会有新的风气来呈现。(“新的风气”得1分) ②古诗文使我们的韵律有所提高,就如风一样轻盈。(“古诗文”得1分) 0分答案示例:

①“古韵社风”此题词幽雅得当,题字豪放有力,体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让中学生更热爱古诗文。(题意理解错误,只评价了题词的好处、意义,没有写出对这四字的理解。)

②“风转韵在”诵读古诗文,要有压韵,有节奏。(对“古韵新风”认读错误) ③古韵是对古代文学的追求,社风是社会的风气,让这种追求文学的热情成为一种风气。(“新风” 错误认读为“社风”)

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

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可满分。

10(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

“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且”“面”,则可得2分。)

*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面对着大山居住。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快到九十岁,对着山居住。

*北山有位长者叫愚公,年龄差不多九十岁了,面对山而住。

1分示例: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刚好九十岁,面对着山来住。(错译“且”)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将近九十岁,居住在山的对面。(错译“面”)

0分示例:

*已经九十,居住在背对着山的地方。(错译“且”,“面”)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九十岁了,住在山的对面。(漏译“且”,错译“面”)

10(2)“遂”,可以翻译为“于是”,“就”,“于是就”(1分);“率”可以翻译为“带领”,“率领”,“领着”,“带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遂”“率”,则可得2分。)

*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愚公就带领子孙能扛重担的三个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能挑担的三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和挑担人三人。

1分示例:

*带领着子子孙孙三个人去挑石头。(漏译“遂”)

*因此带领着儿子孙子三个人挑着担子。(错译“遂”)

0分示例:

*叫他的儿子孙子用担子挑担(漏译“遂”,错译“率”)

*让子子孙孙担走这两座山(漏译“遂”,错译“率”)

11.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

*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

0分示例

*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愚公妻和智叟都是在劝告愚公不要挖山。

*不能削平这两座大山。

*对愚公的行为感动疑惑。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

*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1分)

1分示例:

*妻带有商量的语气,向愚公提出见解,希望愚公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法使他更有把握。(0分。因为没有点明是情感上的,所以不给分。)智叟觉得愚公的行为非常不聪明,看不起他。(1分)

*愚公妻是怀疑的态度,(0分)而智叟则是带着讽刺的口吻,(1分)两者是不同的。

*愚公妻说话委婉,流露出她对愚公的关心和鼓励,(1分)智叟却说话狂大,对愚公移山给予否定。(0分)

0分示例

*让愚公不要再费力气去移山了,这是不可能削平这两座山的。

篇二:2008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2008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第一部分l至3页,第二部分4至8页,第三部分第8页。全卷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6小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陨落sǔn 束手无策shù 繁衍yǎn 参差不齐cī

B.睿智ruì 重蹈覆辙cha 拮据jí 根深蒂固dì

C.明媚mai 浩瀚无垠hàn 嬉戏xī 怡然自得yí

D.娴熟xián恪尽职守g? 憔悴jiāo玲珑剔透tī

4分)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②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这种观点失之偏颇。

A.不言而喻不学无术 B.不可思议不务正业

C.不可思议不学无术 D.不言而喻不务正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B.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寓有艺术感染力。

C.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D.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

5.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3分)

媒体公开发表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66岁时为自己写的《墓志铭》①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②身与名,一起臭③诙谐且富深意,足可

6.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3分)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二、(2小题,15分)

为积极参加广州市“中华之魂”中学生古诗文诵读大赛,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的活动内容。

7.诵读与积累。(8分)

⑴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②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⑵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⑶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沉舟侧畔干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困于心衡干虑而后作,。(《<孟子>两章》)

④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⑤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⑥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8.理解与运用。(7分)

⑴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③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⑵参照示例,运用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句。

示例:

梅对杏,李对桃,芍药对芭蕉。春分对夏至,水远对山遥。青鱼潜绿水,白鹤上碧霄。烟火万家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千条。

优对劣,丑对佳,肃静对喧哗。光明对黑暗,异卉对 。知音存海内,朋友。 黄梅时家家雨, 。

(3)下面是为古诗文诵读活动的题词,请结合活动的意义,简要写出你对这四字的理解。(本题为附加题)

古韵新 风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惩山北之塞 B.聚室而谋曰

惩前毖后 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亡羊补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水藻将成为最绿色的能源 张贵余

目前,各国专家正积极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比如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还有一些科学家则更进一步,开始寻找更“绿色”的能源,那就是用水藻提炼燃油。科学家乐观地预测,只需种水藻提炼燃油,就能让我们摆脱对天然石油的依赖。科学家很早就提出用植物来提炼燃油,比如从油菜籽和大豆中提炼燃油,不过很少人会想到用水藻来提炼燃油。但是,这种绿色植物现在却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它有许多品质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

水藻是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的,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光能,生产植物油。而植物油可以被转化成“生物柴油”,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水藻有好几个重要的优点是其他油料植物所不具备的,比如水藻可以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而且能够迅速繁殖,更难能可贵的是,水藻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养分,它们需要的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此外,水藻生长的面积和体积比率是最高的。

水藻不仅能生产绿色油料,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事实上,许多发电厂在厂区和周边地区种植水藻,吸收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大学的“绿色油料公司”做得最好,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小规模的实验发现,这是一种可行性的概念,他们下一步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不过,要想进入后石油时代,让水藻油成为畅销产品,需要解决许多问题。生产“生物柴油”,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水藻品种的问题。水藻有数千种,选到正确的种类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水藻生长的速度极快,必须控制好种植的数量,如果太多,阳光就会不够,造成大批死亡,

2008广州中考语文

而如果太少,则达不到所需要的数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控制水藻的生长速度,也就是控制营养成分,不过这样做会增加成本,减少水藻业的经济利益。

即使成功地收获了水藻,还要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油提取出来。从大豆、油菜等植物中提取油是用冷压法,而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不过从理论上说,从水藻中提炼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美国科学家证实,在绿色的水藻中加入化学添加剂就可以提炼出油来,在水藻浆中加入甲醇或者乙烷是目前最

好的选择,相对来说又有效又节省成本。但观察家对此有一种担心,那就是这可能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

13.下面不属于“水藻将成为最绿色能源”的优势的一项是(3分)

A.水藻可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能迅速繁殖。

B.水藻需要的养分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C.水藻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D.水藻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提炼出燃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植物燃油,都是专家倡导使用的绿色能源。

B.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的经验,已经被成功推广。

C.水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植物油,可直接为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D.用绿色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均可使用冷压法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

论美 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选自《培根论人生》,何新译,有删改)

15.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内在的美。

B.人的至美不能用固定的公式直观地描绘出来。

C.美的形貌与优雅的行为相结合才是理想的美。

D.老人比年轻人更有阅历,更能显示美的光辉。

16.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7分)

篇三: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3分)

一、(6小题,18分)

1.下列词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酝酿yùn赏赐cì倔强qiáng 恍然大悟huáng

B.淳朴chún 玷污zhān 祈祷dǎo梦寐以求mai

C.奢望shē犀利xī湛蓝zhàn 头晕目眩xuàn

D.屋檐yán篡夺cuàn 征兆shào 莫衷一是ch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渡假蜂拥而至安祥低回婉转

B.松弛变幻多姿藉贯提纲擎领

C.提炼不可明状恬静通宵达旦

D.气概迫不及待和谐融会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倡创新教育都不应该为了作秀,而应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

B.专家认为食盐补碘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无碘盐的供应。

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广州老城区的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综合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结果,“千年羊城,南国明珠”被正式定为广州城市形象的表述词。

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天气,云南地区甚至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5.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3分)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只要勤勉不懈,就能弥补个人天赋的不足,到达理想的彼岸。③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红楼梦》。④司马迁忍辱负重十五年,笔耕不辍,完成了《史记》。⑤古希腊德摩梯尼小时口吃,发音不准,每天坚持含着石子练习朗读,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⑥由此可见,一个天资有缺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⑤⑥

6.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淳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撒,影布石上。

D.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E.人恒过然后能改,衡于虑困于心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F.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②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牺牲玉帛, ,必以信。(《曹刿论战》)

④今当远离, ,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⑤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⑥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附加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早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清晰表述:“ , 。”

②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雄才大略的风云人物不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文明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赵翼在《论诗》中所说的那样,“, “。

8.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7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 天下缟素

夫战,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

C. 秦王色挠D. 亦免冠徒跣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敬受命。”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徒以有先生也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四、(9小题,4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黎孟德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而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房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香 ”、“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

《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

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

13.下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1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纷繁丰富的内容的?为什么这样写? (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盘,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有删改)

15.对文中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作者提出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小酒桶

莫泊桑

情节链接埃佩维尔镇上开客店的希科老板,终于与72岁的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合约:他每个月给老婆婆250法郎,老婆婆百岁之后,她那价值6万法郎的农庄归希科所有。 三年过去了。这位老太太非常健壮。他好像一天也没见老,希科可就悲观失望极了。他觉着这笔钱好像已经付了半个世纪了,他觉得自己受了骗,上了当,破产了。过了一阵子他就要去看望一下那个老婆婆,就好比人们七月间到地里看麦子,是否已经熟得可以开镰收割。

他束手无策,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把她掐死。他于是琢磨起办法来了。

终于有一天,他又来看她,兴高采烈地搓着手。闲聊了几分钟以后,他说:

“我说,老婆婆,您到埃佩维尔来的时候,为什么不上我那儿去吃饭呢?外边有人说闲话,说咱们的交情破裂了,我听着心里很难受。您知道,亲爱的老婆婆,上我那儿吃饭,一个钱也不用花。吃顿把饭,我是不计较的。您只要一想着来,就别客气,尽管来好啦,这反倒叫我高兴。”

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用不着第二次邀请;第三天,她坐着她的马车,她就来到了客店,理所当然似的要求那份店主人已经许下的午饭。

客店老板心花怒放,像招待贵妇人似的招待了她,又是子鸡,又是灌肠,还有鳗鱼、羊腿和肥肉片儿白菜。可是她几乎什么也没有吃,因为她从小过的是俭朴生活,一向只吃点汤和一块抹黄油的面包,就行了。

希科大失所望,只好一个劲儿地劝她吃。而且她什么也不喝,就连咖啡也不肯喝。他问道:

“您总可以喝一小杯吧?”

“这倒行,可以的。我不拒绝。”

他于是使足了劲向客店的那一头喊道:

“罗萨丽,快拿白兰地来,要上等的,最纯的!”

女侍出现了,拿着一个贴着一张葡萄叶形商标的长瓶子。

他斟了两小杯。

“尝尝这个吧,老婆婆,这可是好东西。”

那位老太太慢慢地喝起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为的是好多享受 一会儿。等把那杯喝完,她把剩下的点点滴滴也倒在嘴里,然后表示:

“一点不错,真是好酒。”

她的话还没说完,希科已经给他斟上了第二杯。她想拒绝,已经来不及了,她跟和第一杯一样品了好久。

他于是要请她喝第三巡,她拒绝了。他一再的劝说:

“你看,这简直是牛奶嘛;我喝十杯,十二杯,都不费劲,跟糖似的下去了,既不胀肚,也不上头,简直可以说在舌尖儿上就化成气了。没有比这对健康更有益处的了。”

她原来就很想喝,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拒绝,不过她只喝了半杯。

这时候,希科忽然一下子变得非常慷慨,大声说:

“好吧,您既然喜欢这个酒,我就送您一小桶吧,不为别的,就为让您看看,咱们始终是一对好朋友。”

那位老太太也没有表示不要,就走了,她已经多少有了一点醉意。

第二天,客店老板进入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院子,然后从车子里拉出一个箍着铁圈的小木桶。他要

标签:广州 中考 语文 2008黄冈中考语文 2008成都语文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