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08年贵阳中考语文

时间:2017-04-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贵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词语(2008-2016)

贵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词语(2008-2016)

附2016各地中考真题(成语运用)

【2016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惘然:吃惊的样子

B.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C.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D.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答案:A

【2015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萧索:荒凉、冷落。

B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C不言而喻:不用说的比喻。

D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答案:C

【2014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B倒坍:倒塌。

C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D折衷是非:反复折腾,搬弄是非,无理取闹。

答案:D

【2013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B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包庇别人的过失错误。

C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援,引用。

D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答案:B

【2012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伫立:长时间站着。

B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天覆地来覆去,在《故乡》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D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生动有趣。

答案:D

【2011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芳馨:芳香。

B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C亵渎:不负责任。

D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答案:C

【2010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B持之以恒: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C颓唐: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D中流砥柱:指立在水中央的大柱子。

答案:D

【2009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B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C有例可援:有例句可以引用。

D周道如砥:课文中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答案:C

【2008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撑作用的人或集体。

C不言而喻——不能用语言来作比喻。喻,比喻。

D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的一段或一句。

答案:C

【黔西南20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万峰湖的山光水色,在濛濛的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

B恐怖分子在昆明火车站制造了骇人听闻的“3?1砍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发的强烈愤恨。 ....

C中国乒乓球在世界赛场上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

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 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感到义愤填膺。 ....

答案: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安顺2014】

A.今天小学同学聚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

B莲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 ....

C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

答案:C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013北京中考]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

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

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

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

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答案:A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013遵义中考]

A.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

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

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答案:C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为了把自然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我市许多学校未雨绸缪,举行了灾难求生救生大演练。 ....

B、对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歪曲事实的做法,中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

C、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惟有惊世之才,更兼有坚韧之志,因此,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D、中考结束后,李明打算和几个同学结伴出游,到大自然中去共享天伦之乐。 ....

答案:D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随着晚会帏幕的拉开,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味精良的相声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

B、先生身材魁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C、这个企划案,是通过大家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费尽心思制作出来的。

D、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A

【2016·重庆A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答案:C(呕心沥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或耗尽心思和精力。)

【2016·重庆B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张晓松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D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答案: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在这里不恰当。)

【2016·浙江省杭州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这次青少年官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答案:C

【2016·浙江省绍兴卷】

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报》2011-2 -4) 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

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散文》2014年第4期)

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中国剪报》2015-10-27) 答案:D

【2016?福建省南平卷】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B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答案:D

【2016·山东省淄博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

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解答】A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句中指乡村建设要有重点,使用正确;B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句中已经实现,不合语境;C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句中指家风对人的影响,使用正确;D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符合语境。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指日可待”是指没有实现的,“潜移默化”是指暗中的、不知不觉的影响。

【2016·山东省潍坊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B.陈忠实老师看到出版社的工作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两万元,为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C.中国首个“4.0”产业园——潍坊国际创意港5月8日开园,国际机构争相入园,众多资深创客也心无旁骛。

D.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极其渺小,只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天人”和谐。

答案: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B.绵薄之力,很小的力量。谦词。C.心无旁骛,在正业之外无所追求。D.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2016·山东省济宁卷】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对于跑鞋来说,舒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跑鞋制造商也是绞尽脑汁,重点考虑消费者双脚的感受。

B.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C.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D.目前,全球大约有2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销量逐年上涨,普及程度让平板电脑相形见绌。

答案:D

【2016·山东省泰安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篇二:08年的贵阳中考试题及答案

贵阳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卷

语文

重要说明:考生在答题时,应将所有答题内容都写在答题卡上,凡写在试卷....................上的一律不计分。 .......

一、书写水平考查(共5分)

1.根据作文的书写质量酌情计分。(5分) ..

二、听的能力考查(共20分)

2.根据材料填空。(6分)

○B 日 (1)13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历史定格在2008C 时 ○D 分。○

(2)这一刻所有中国人不仅志哀,同时也致敬,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 A 致敬,更向人间 ○B 致敬。○

3.请任意写出材料中的四个成语。(4分)

4.材料中的第二个“第一次”写的是什么内容?(3分) ...

5.请为听力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

6.根据整篇材料文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 ..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重大灾难面前为什么总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材料中选择或自己补充,答出两点即可)(4分)

三、积累与运用考查(共25分)

7.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恻隐(cè) 阔绰(chuò)根深蒂固(dì) ...

B.阴晦(huì) 拮据(jū) 孜孜不倦(zī) ...

C.愕然(é)嗤笑(zī) 朝服衣冠(cháo) ...

D.恣睢(suī) 襁褓(bǎo) 免冠徒跣(xiǎn) ...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司马迁,唐朝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B.《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孔乙己》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寄小读者》等。

9.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风和日丽”是偏正短语。

B.“林城贵阳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气候宜人”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我们微笑着面对失败”一句中的谓语是“微笑”。

D.“北京奥运‘鸟巢’,必将孵出体育产业的‘金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0.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隔 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C.不言而喻——不能用语言来作比喻。喻,比喻。

D.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11.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2分) ..

生活就是99个回合! ① 生活就是不断地面对新的挑战。当你一帆风顺、 ② 的时候,切勿得意,切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验;当你 ③ 、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 ④ ,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A.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③一帆风顺 ④自吹自擂

B.①虽然 ②一蹶不振③势如破竹 ④自高自大

C.①如果 ②势如破竹③一蹶不振 ④自得其乐

D.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③一蹶不振 ④自暴自弃

12.名著阅读。(3分)

《水浒》中的杨志、武松、鲁智深,《简·爱》中的简·爱,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环境不同,因此性格也各不相同。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从.上面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人,归纳其性格特点。(必须填写选人物) ...........

13.请按要求默写填空。(8分)

(1)把下面的诗句补写完整。

①共看明月应垂泪, 。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

(2)按提示默写。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

②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会想到为教育作出奉献的教师。当我们听到5·12汶川地震中用身子护住桌下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和为保护学生,自己被砸成三段的向倩老师的感人事迹时,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用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 , ”诗句来赞美他们。

(3)选择性默写(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文天祥 ) ②,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

③,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赵翼)

④少壮不努力,。(《长歌行》汉乐府)

14.语文活动(4分)

读图,往往能让人品其味,感其情,悟其理。下面两幅图意蕴丰富,感人肺腑。请结合两图,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放飞思绪,说说你从温总理典型而感人的“抱拳”手势中读出了哪些丰富内容。

2008年2月5日,温家宝总2008年5月15日,温家宝总理

理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到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青木鱼镇 州看望遭受凝冻灾害的村民。 慰问受灾群众。

。。

四、阅读能力考查(共40分)

阅读下面语段后按要求答题。

短文(一)

第 十 一 位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最后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③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④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到村外,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⑤代课教师的脚步停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三十年。

⑥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县教育局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⑦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

⑧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

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规定,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⑨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上时,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⑩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本文有改动)

15.这篇短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2分)

16.写出女大学生离开小学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及最终结果。(4分) ..

17.文中两次写到孩子们背诵白居易的诗句,这两次背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18.段④孩子们齐跪的一幕,可谓是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请你调动积累,发挥想像,在划线句基础上,将这一场面描写得更具体。(50字左右)(4分)

短文(二)

半亩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塘堤上是一处处踩垮的蹄痕。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暮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敞开胸怀,拥抱每一颗雨滴。那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野。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悄悄溶进的洁净雪水。

③春天到了,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耕。在干旱的日子里,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从干裂的塘底里流出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完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选自《散文》,有改动)

19. 段②写了塘的哪些特点?(3分)

20.简答。(4分)

(1)段①写了塘的哪种美?段②~段④又写了塘的哪种美?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将方塘写得栩栩如生、灵性四溢?

21.段⑥作者深情的劝诫,表明了他对这半亩方塘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短文(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故 任 曾 过 ....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

24.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① 论据。作者从个人 ②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③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④ ”的中心论点。(4分)

材料链接:

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注】邦:国家。

25.请结合语段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

诗歌(四)

真诚的心微笑的脸

我们常常怀念童年 如果绽放真诚的微笑

那时大家都有一张真诚的脸 你的心就会自然翩翩

伙伴们常在心与心之间穿行 名利欲望不把你纠缠

也能够在情与情当中流连 面对苦难你神清气闲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 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

不知不觉学会了改变 让微笑成为你的名片

其实我们不喜欢变脸 真诚的心 微笑的脸

只想让自己活得真诚开颜 你的天地会更高更远

(诗歌有改动)

26.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五、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后按要求答题。

军人的风采不在花前月下,不在朝朝暮暮,而是埋藏在心间,流淌在血中,表现在感天动地的壮举上。在祖国和人民身处危难的紧急关头,当代中国军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无畏的气概,舍生忘死的精神,坚韧顽强的意志,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时每刻都在深深地感动并震撼着我们。

当洪水逞凶时,是他们用誓言承载了我们生的希望;

篇三:2008-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贵阳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卷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重要说明:考生在答题时,应将所有答题内容都写在答题卡上。凡写在试题卷上的一律不计分。

一、书写水平考查( 共5 分)

5分)

二、听的能力考查(20 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列要求作答,考生可边听边答题)

2 、根据材料填空。(6 分)

(1)13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历史定格在2008年 A

月 B 日 C 时

(2)这一刻所有中国人不仅致哀,同时也致敬,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 A致敬,更向人间 B 致敬。

3.请任意写出材料中的四个成语(4分)

、、 、 。

4.材料中的第二个“第一次”写的是什么内容?( 3 分) ...

答:

5.请为听力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3 分)

答:

6.根据整篇材料文章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重大灾难面前为什么总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材料中选择或自己补充,答出两点即可 ( 4 分)

答:

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恻隐(ca) 阔绰(chu?) 根深蒂固(dì) ...

B.阴晦(huì)拮据(jū) 孜孜不倦(zī) ...

C.谔然(?) 嗤笑(zī) 朝服衣冠(cháo) ...

D.恣睢(suī)襁褓(bǎo )免冠徒跣(xiǎn) ...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司马迁,唐朝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

B.《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的喜剧。

C.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孔乙己》选自他的小说集《 呐喊》 ,我们学过的《 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D.冰心,原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寄小读者》等。

9、下列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顶是:( ) ( 2 分)

A 、“风和日丽”是偏正短语。

B、林城贵阳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气候宜人”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 、“我们微笑着面对失败”一句中的谓语是“微笑”

D、“北京奥运‘鸟巢’,必将孵出休育产业的‘金蛋’”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10.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撑作用的人或集体。

C.不言而喻——不能用语言来作比喻。喻,比喻。

D.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的一段或一句。

11.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生活就是99 个回合! ① 生活就是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当你一帆风顺、

②的时候,切勿得意,切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脸;当你 ③、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 ④ ,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A、①因为②势如破竹③一帆风顺④自吹自擂

B、①虽然②一蹶不振③势如破竹④自高自大

C、①如果②势如破竹③一蹶不振④自得其乐

D、①因为②势如破竹③一蹶不振④自暴自弃

12.名著阅读。(3 分)

《 水浒》 中的杨志、武松、鲁智深,《 简·爱》 中的简· 爱,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环境不同,因此性格也各不相同,(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2008年贵阳中考语文)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从上面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人,归纳其性格特点。(必须填写所选人物)

答:

13、请按要求默写填空。(8 分)

( l)把下面的诗句补写完整。

① 共看明月应垂泪,。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

( 2 )按提示默写。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囚是: , 。

② 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们会想到为教育作出奉献的教师。当我们听到“ 5 ·12 ”汶川地震中用身子护住桌下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和为保护学生,自己被砸成三段段的向倩老帅的感人事迹时,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用陆游《 卜算子· 咏梅》中的 ,”诗句来赞美他们。

( 3)选择性默写。(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

①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文天样)

②,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③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赵冀)

④ 少壮不努力, 。( 《 长歌行》 汉乐府)

14、语文活动。(4 分)

读图,往往能让人品其味,感其情,悟其理。下面两幅图意蕴丰富,感人肺腑。请结合两图,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果,放飞思绪,说说你从温总理典型而感人的“抱拳”手势中读出了哪些丰富内容。

答:

四、阅读能力考查(共40分)

阅读下面语段后按要求答题。

短文(一)

第十一位

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陆续走了

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最后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③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

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④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 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到村外,走下山坡的那

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于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儿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⑤ 代课教师的脚步停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

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 … 这一留就是整整三十年。

⑥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县教育局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

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⑦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

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

⑧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

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归定,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⑨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

上时,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⑩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本文有改动)

15、这篇短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 2 分)

答:

16.写出女大学生离开小学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及最终结果。(4 分)

答:

17、文中两次写到孩子们背诵白居易的诗句,这两次背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 分). 答:

18、段④ 孩子们齐跪的一幕,可谓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请你调动积累,发挥想像,在划线句基础上,将这一场面描写得更具休。(50 字左右)( 4 分)

答:

短文(二)

半亩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

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

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

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野。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悄悄溶进的洁净雪水。

③春天到了,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

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选白《 散文》 ,有改动)

19 、段② 写了塘的哪些特点?( 3 分)

答:

20.简答。(4 分).

( l )段① 写了塘的哪种美?段②——段(4)又写了塘的哪种美?

答:

(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将方塘写得栩栩如生、灵性四溢?

答:

21.段⑥ 作者深情的劝诫,表明了他对这半亩方塘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短文(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故: 任: 曾: 过: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

答:

24、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标签:贵阳 中考 语文 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2008黄冈中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