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创新;自主学习;创新教育
  
  历史教师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呼唤,历史创新教育迫在眉睫,我们要更新观念更新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
  创新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历史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教育观念必须要更新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导向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为评判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严重后果,压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反而阻碍了其发展。历史教师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1.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如: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认为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学生就体验到创新的喜悦。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例如,有学生认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是非常少见的。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
  3.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瑰宝,如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历史著名的建筑与工艺品,各时代伟大的人物事迹,无不在智育中含美育之元素。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而其中更不乏富有创新精神的审美因素。这些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会充分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的怀疑、对未曾料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索,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坚决克服那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让师生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只有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立见解,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一些问题新情景,制造一些悬念,这种问题的设置,既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又必须使内容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它最好是逆向思维的、散发思维的或立体思维的问题。这样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求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如在讲文明古国时,提出既然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亚非,那为什么现在最发达的地区却在欧美?这样的质疑,既能使学生思考多种答案,又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既挖掘了学生的智力,有诱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乐,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课堂一定要优化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因此教师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人类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国家才能繁荣富强,而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教育的知识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人才。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这说明兴趣在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也可以激发其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的热情,达到点而能通、启而能发、触类旁通的最佳效果。兴趣一旦被唤醒,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地去涉猎课内外更广博的知识,享用终身,成为通识型人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采取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阅读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者到底是谁,传统的认为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现代有很多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杰作。无论对与否,这观点是有创新有突破的,都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又如新教材精美的图片,也蕴涵着人文关怀,那生动化的编排设计,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时代呼唤创新,在对历史本体的个性追求中,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塑造。无个性的共性化历史是毫无生气的“死寂”的历史,无生气的历史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窒息。在教学中多联系一些实际生活,多策划一些启迪、教训、新的认识、有何借鉴等,激发其创新思维。如加入WTO有什么利弊,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仍处于“冷战”之中吗?等等,学生热烈讨论,兴趣浓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再现历史,有力的渲染了课堂气氛,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发展其创新思维。

标签:培养学生 浅谈 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