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2016年中考政治

时间:2017-05-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1

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8、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9、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4、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3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目的、目标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任务、职责、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

2

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8、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八、特点、特征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九、内涵、含义、定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

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见课本P76最后一段大号字.

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机关、机构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一、制度、原则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

3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列举成就方面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藏铁路的建成通 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 2、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2)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 (二)分析原因方面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⑤实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⑥坚持三个文明一起 抓; 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⑧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和决策. 原因归类:

经济上: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等.

政治上: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

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 民族区域自治; 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

文化上: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②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 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7、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三)经验总结

8、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9、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发展自己. (四)学生实践活动

10、青少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形式.

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图片、摄影展览;学习胡锦涛主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请专家作相关的主题报告 ;召开主题班会,分组讨论、交流.

4

11、调查途径: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采取哪些途径? 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上网查找等. 12、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你可以按哪几个板块来展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13、结合所学知识,为云南"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或请你为当地政府怎样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2016年中考政治

①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别 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企业 ③积极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贯彻"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④关注"三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14、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我们还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篇二:2016年中考政治讲义

道 德 部 分

珍爱生命体会生命价值自尊自爱自信自立

自强不息 明辨是非、正确选择

孝敬父母诚实守信 和谐相处,遵守公德 宽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尊重 平等 竞争与合作

个人与集体公平正义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法 律 部 分

法律 四大保护 一般违法与犯罪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自我保护

依法维权、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 人身权利

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隐私权 财产所有权

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合法权

宪法 依法治国 监督权

国 情 部

分 巨大变化及其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改革对外开放 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政治制度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小康社会 发展不平衡现状 和谐社会科教兴国创新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环境问题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问题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文化交往 中华文化 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 先进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全球观念共同理想、最高理想艰苦奋斗 合理消费 立志成才理想学会选择终身学习 立志成才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及应对策略

一、选择题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准确判断题干内容,明确题干的要求,审准其中的关键词(常见的关键词有“正确的”、“错误的”、“原因是”、“表明”、“启示”等等)。

2、审查选项,注意选项的迷惑性,用“排除法”做答。“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有效方法。排除法即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做题时首先排除错误的观点;其次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再次排除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单项选择题解,要选取最佳的,要把四个选项都看完,不要看某个选项“似乎”有道理就匆忙选上,可能后面还有更符合题意的选项。

4、在做原因类选择时,要区分“原因”和“结果”。

5、遇到选项拿不准时,要多读几遍题干与选项,看是否通顺合理,以防材料干扰;多项选择实在拿不准的尽量不要多选,最好相信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一)从所供材料的形式采看,分析说明题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文字式。

答文字式说明题,第一步要认真阅读全部材料;第二步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三步将有效信息回归课本,明确其所涉及的原理、观点是什么;第四步将课本中的原理、观点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

2、 图示式。

观性的图示,最常用的是漫画和图表。

(1)漫画类。 察漫画,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一定要透过漫画挖掘其深层含义,要对漫画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有个准确的认识,即要找出漫画的寓意所在。然后回归课本,运用政治观点或原理,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来分析漫画。

(2)图表类。解答图表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学会比较,即纵向比较或横向比较,要能从图表中看出变化或发展趋势,即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量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上升或下降)。然后用政治术语概括出来,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二)从问题设置来看,分析说明题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说明、反映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 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2、警示启示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类我们那些启示?”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 在答题时关键是要找出材料所述问题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或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基准去模仿,即好的要学习,坏的要摒弃警示的答案由两部分组成:先答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危害性,后答解决问题的对策。“启示”即是从中得到的启发,要求回答“把材料反映的成功做法、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做。”

3、理解、认识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的认识(理解)”等,:如果给出的材料较长,应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即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概念性的,还要回答出“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会打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等等。但我们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时,思维要有发散性,角度应该多一些。

4、评析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某某进行简要评析”或“你对某某的态度怎样”等。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先进行正与误或好与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依据。

5、打算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 “你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应对某问题”等。解答这类题目的对策是:先想想国家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态度、导向和对策,然后一次联系自己应如何应对或落实,及如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通常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四有”新人;正确树立成才目标,肩负历史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等。总之,解答词类题目应该把握住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什么观念,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这类题目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体现的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三者的统一。

6、建议类:这类题目题目的设问形式,既有直接问法,如“请你为××提几条建议”、“你认为应如何做?”又有比较间接的要求,用正规文体回答的形式,如写倡议书,提议案等。

这类题目答题方法:① 弄清题目、材料属于课本哪课的内容。② 分析题目、材料存在问题。③ 针对问题,先依照与课本有关的观点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再超越课本提出几点创造性建议。如果题目要求提的每点建议都要说明根据、依据,那么,根据、依据就是建议所符合的课本观点、原理。必须针对存在问题提建议献计策,做到有的放矢;所提建议、计策必须合理、合法,可行,要有创见。

这类问题的对策是:在阅读材料发现问题后,找出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该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或建议。但应注意建议的角度(如政治、经济、教育、法制、环保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这些题目重点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

新能力。

7、自问自答式。这类题只有背景材料,没有设置具体的问题。它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在考查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自问自答式的题,提出问题是关键。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那么如何提出问题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我们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上述问题给你什么启示?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抓住背景材料中的细节,针对细节提出一些小的问题。

8、应用文体式。主要是以应用文体的形式进行设问。例如:设计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完成调查报告、板报设计、应用信件、会议记录、民事诉状,等等。 对于这类题,我们首先要从应用文的角度掌握其正确写法,以保证形式准确;其次,在具体内容上,要能体现政治观点或原理。

9、判断说明题它要求对某一现行的观点进行直接的正误判断说明再说明理由。 一是判断要准确。二是说理要有据。 三是用要准确,言简意赅。

10、案例分析题答题指导

阅读案例,明确考点,用主流价值观把握放心,结合考点说明。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答,但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分析说明题,在解答的时候,要做到: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问题”。目的是为了弄清命题者的意图。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理论知识。审材料和审问题两者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材料多的题目,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材料少的题目,则先审材料后审问题(联系材料审问题),两者必须配合,反复阅读。

第二步:回归教材,落实内容。这是答题的关键,一般来说,中考的分析说明题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回归教材就是要把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准确地回归到教材中去。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要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中考政治相关热点答题思路

一、西安、宝鸡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1、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提高城市品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经济文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生态文明,提高幸福指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意义 :扩大陕西影响力;指引我省其他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品位,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陕西

3.美丽陕西,中学生如何做: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掌握礼仪,践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展示形象;热心公益,实现价值

4.建设书香社会意义:提升文化素质;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高雅情趣;提升文化软实力、自信力、创造力;提升民族素养;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考点

1、各国共同打造,共同发展体现了哪些知识点 :对外开放;中国在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要和平、求合作、谋发展的时代潮流;合作、负责任态度

2、重大意义:推进西部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力地位;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定

3、国家如何做: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开展外贸;完善基础设施;营造投资环境

4、发展的信心来自哪:根本原因:三个中特;主要原因:共产党领导,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对外开发,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

三、民生、扶贫日相关考点

1、扶贫日设立现实依据:初级阶段;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体现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2、消除贫困 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具体措施:制定扶贫政策战略;改革创新,转变扶贫模式;社会参与,凝聚合力) 重大意义:缓和矛盾;调动积极性;公平正义;社会稳定;共同富裕 相关途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

3、扶贫日10.17设立意义:缩小差距,共同富裕;营造氛围,提高意识;弘扬传统美德、民族精神,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使命、实现民族复兴

4、重视民生原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共同富裕需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5、青少年如何关注民生问题:树立理想,艰苦奋斗;增强责任,立志成才;学习知识,实践

篇三:2016年中考政治专题三

2016年中考政治专题三

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

命题角度一 习近平英美访问 构筑新型大国关系

材料一:习近平对美国事访问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一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跨越大西洋,寻求合作共赢新起点,对于筑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积极评价两国元首2013年安纳伯格庄园会晤、2014年北京会晤和这次华盛顿会晤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保持密切高层及各级别交往,进一步拓展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务实合作①,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使中美关系不断取得新的具体成果,更多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材料二:习近平访英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 习近平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全面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英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中方愿同英方一道,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①。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中西方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 相关链接:2015年10月22日,中英两国在伦敦发表《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材料三: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他在肯定旅美侨胞贡献的同时,就如何促进中美发展提出了三点希望:积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为中美互利合作牵线搭桥;积极主动宣介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②。9月23日下午,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到访美国塔科马市的林肯高中,欣赏了中美两国学生演唱的中英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wonderful world》;并向林肯高中赠送礼物:一台乒乓球桌、球拍、乒乓球以及一批中国古典书籍,包括《红楼梦》《白话史记》《唐诗》《宋词》等。

设问

1.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体现了什么?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的道路;③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④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近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说明了什么?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盼和平、谋发展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加强合作等。

3.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我国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③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等。

4.如何正确看待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分歧?

(1)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但是,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只要中美双方能从大处着眼,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坚持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分歧就可以得到管控,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维护,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就可以得到加强。

(2)实现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符合中美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相信只要中美双方守住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筑牢相互尊重的基础,就一定能做好合作共赢这篇大文章。

5.中美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历史高度,如何在新起点上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1)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2)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照顾彼此利益,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3)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4)广泛培植人民友谊,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中美友好的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6.我国应如何积极应对当今世界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推动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 中英两国发表《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表明了什么?

(1)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

(2)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开展全方位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4)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需要。

8. 开启面向全球的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有利于中英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合作,创造双赢。

9. 开展中英文化交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差异,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②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③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④继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起中外文化的桥梁;⑤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10. 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说明了什么?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持续推进,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当相互借鉴、沟通和交流,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11. 开启面向全球的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我国应该怎么做?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②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③加强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2. 为什么要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各国应加强友好往来,积极合作,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美两国在推动解决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亚太和世界繁荣、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加强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13. 习近平主席欣赏了中美两国学生演唱的中英文歌曲、并赠送中国古典书籍,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化?

(1)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2)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3)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优点、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4. 为“宣介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树立平等、开放、参与意识,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2)努力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3)积极宣传优秀的文化,吸收先进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在与外宾交往时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华文明的风采。

角度二:拓展公共外交彰显大国信心

材料一:展示中国主张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习近平强调,中国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愿同各国一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

型国际关系。中美两国要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开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美两国人民幸福、为世界各国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展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仍将保持长期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有巨大的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坚实支撑。

相关链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参观波音公司商用飞机制造厂,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波音公司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为两国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波音同中国的合作是中美经贸互利合作的典范。

设问

1.公共外交是此次习近平主席访美的重头戏,这反映了什么?

中美关系的新变化,随着中美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深入,中美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超过两国政府之间的互动,中美关系的重心日益向广阔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转移;适应中美关系的此种变化,公共外交可能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新亮点。

2.世界看到了中国坚定的前进步伐,表明了什么?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中国在坚定的前进步伐中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1)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贸易往来频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逢世界经济大发展,各国积极合作与发展的机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等。

(2)挑战:面临发达国家竞争优势的压力;世界范围内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的风险等。

4.中国应怎样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2)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3)坚持科学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教育,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长期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主要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6.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表明了什么?

(1)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密切关联。

(2)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展示了大国信心。

(3)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道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等。

命题角度三 共守和平 共谋发展

材料一:欧亚经济论坛西安举行 聚焦“一带一路” 2015年9月23日—26日,2015欧亚经济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合作模式,共享丝路繁荣”,旨在通过政商学界的广泛对话,破解制约区域合作的各类障碍壁垒,探寻欧亚各国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模式,加快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引领区域合作不断迈向纵深。本届论坛在内容设置上彰显“依托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促进地方发展”的宗旨,突出“四个落实”的新思路,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今年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相关重大部署。

材料二:中澳签署自贸协定2015年6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签字仪式上,高虎城表示,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实现了双方面全面、高质量、利益平衡的一个自贸协定的共同目标,两国领导人推动了协定的签署,将有力地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地区大家庭的成员不断扩大共同利益迈向命运的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材料三:习近平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习近平强调,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第一要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愿同各国一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美两国要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开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美两国人民幸福、为世界各国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四:开启面向全球的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 习近平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全面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为中西交流互鉴谱写了新篇章。10月22日,中英两国在伦敦发表《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设问

1. 中国在同欧亚各国建设“一带一路”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1)机遇: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贸易往来频繁,给我国吸引外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供了机遇;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逢世界经济大发展,各国之间积极合作、共求发展,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2)挑战:①面临发达国家竞争优势的压力;②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多变;③世界范围内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风险。

2. 我国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标签:年中 政治 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 2016年中考政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