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猫遇怪猫【三遇“猫”】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我捧起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时,老舍先生的《猫》又闯入了我的视线,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只觉一股酸楚袭上心来,两次教《猫》遭遇的尴尬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第一次上《猫》这篇课文时,我还在一所乡村小学,教学资料匮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当时,我的手头上,只有教育局下发的一本《语文教学参考》。为了讲好《猫》这篇课文,我把教参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认认真真地设计好教案,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我把教参上写的和盘托出,本以为课会上得很生动。岂不料,课堂上,学生一个个昏昏欲睡,萎靡不振的样子刺痛了我的心。我为自己毫无生气、毫无吸引力的课堂郁闷,更让我心烦意乱的是《猫》这篇课文,居然要求全文背诵。为了应付考试,我只能让孩子们死记硬背下来。师命难违,孩子们愁眉苦脸捧起课本来,结结巴巴地读着,就像在生吞活剥、茹毛饮血般地把这只猫硬吞下去。为了全班同学能背出课文来,我不知牺牲了多少课余时间。虽然我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是我没能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我把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猫》,糟蹋到什么程度,我真的不忍目睹。
   时间过得真快,没过几年,我又遇到了《猫》。我吸取上次的教训,多方查找资料,发现了许多有关《猫》的名师教学实录。我悉心研究,感觉颇佳,摘抄了名师教案的精彩部分,东拼西凑,终于拟好了教案,走进了教室。因为,我学到了几招导入新课的技巧,孩子们一个个倍感新奇,睁着大眼睛,侧着耳朵仔细地倾听起来,我为自己即将获得成功欣喜不已,暗自庆幸自己看了许多名师教案。可课往下走,学生的回应却与教案上预设的相差甚远,对于他们的偏离,我束手无策,只得生拉硬拽赶着学生向着我预定的目标前进,此时,孩子们已毫无兴趣,我的教学激情全都跑到“爪哇岛”上了,我硬着头皮把课文讲完。下课了,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黯然走出课堂。
   两次教《猫》,我都以失败告终。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当中。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冥死苦想,我懂得了捧着教参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照搬名师课堂实录来个东施效颦,都是行不通的。为了让“猫”在我的课堂上活过来,我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我阅读各种书籍、杂志,认真地做读书笔记,捕捉教学的灵感,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学习驾驭课堂的方法。在阅读中,我认识了于漪、商友敬、贾志敏、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王菘舟等著名特级教师,他们告诉我,教师要深入,教学才能浅出,钻研教材就要潜心会文本,读,老老实实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要有文火炖老鸭的耐心。慢慢地读,然后背下来,去咀嚼品味。“读”“背”这两个字,像两把重锤敲打在我的心上,触动了我的软肋。是呀,为了省事,自己课文还没读几遍,就开始翻教参,然后就把教参上的话讲给孩子们听,听者哪来兴趣呢?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兴奋不已,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让‘猫’活过来。”
   这一学期,我又与《猫》不期而遇了。我捧着课文,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反反复复地读,扎扎实实地背,不知不觉中,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化作了涓涓细流,注入了我的心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在我的眼前跳动,它在我家的阳台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它在鼠洞前屏息凝视,它爬到我身上,用它的舌头舔我的手,它又轻轻地跳上我的办公桌,在我的稿纸上踩印了几朵美丽的小梅花。啊!猫活过来了,我用了整整两个钟头的时间,一字不漏地背下课文,用了两天的时间不断地酝酿,写下了《猫》的教案,怀着既激动兴奋,又紧张害怕的心情走上了讲台。
   整堂课,我与同学们感受猫的古怪与可爱,品味老舍先生活泼而精练的语言,我声情并茂地范读、引读、朗诵,同学们入情入境的朗读、默读,边读边写批注。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在即将结束全文的学习时,孩子们有的说:“老舍先生真幸福,因为他拥有这样一只猫。”有的说:“我家也有一只这样的猫,我还觉得我家的猫比老舍先生的猫更古怪、更可爱。”有的说:“我最喜欢这句话,‘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我觉得小猫太惹人喜欢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猫活过来的幸福。课后,全班同学只用了十五分钟的复习巩固时间,就把课文背诵下来了,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回忆三次教《猫》的经历,我心中涌起了层层思潮。第一次失败,是因为自己对教材钻研不够,依照教参照葫芦画瓢,画出来的瓢,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生命,课堂失去了灵气与活力,只能成为一潭死水,猫也只能在这潭死水中溺水而亡。第二次教《猫》,虽然我也尽了许多努力,套用名师教学实录,但那毕竟是别人的衣服,穿在我的身上,不合体。这样,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第三次教《猫》,我用了最愚蠢、最笨拙的备课方法――读和背,但通过实践,这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只有与文字面对面深层次地接触,只有把文字当作巧克力放在嘴里咀嚼,才能品出文字特有的味道,才能触到文字的温度,老师只有亲身经历一篇课文由不熟到熟,才能摸到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沟沟坎坎,才能带着学生欣赏斜阳芳草,躲过洪涛巨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