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有效手段,是建构探究性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不再是严肃而缺少乐趣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宽松的游戏乐园,把教师当作朋友,把同学当作伙伴,彻底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必须“自主”学习。
  要营造这种氛围,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于探究的冲动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启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现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以引发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让学生分别用3个、4个、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几种情况?然后提问:“如果给你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出的长方形的个数是不是越多?”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纷纷投入操作、验证的活动中。当学生发现正方形的个数是偶数时,拼出的长方形个数会多些;正方形的个数是奇数时,拼出的长方形的个数会少些时,师继续问:“当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当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个?”然后让生自主探索,学生心中充满疑问,积极思考,最后发现当正方形的块数是2、3、5、7、11、17、19、23……数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当正方形的块数是4、6、8、9、12、15……数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个。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哪些数叫做质数,哪些数叫做合数。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被有力地激发出来。
  三.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极力地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操作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不是出示实物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而是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圆柱。在做圆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圆的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再创造”的探究过程。
  四.组织合作学习,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他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1.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探究形式
  (1)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2)合作探究。对独立探究有一定困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
  (3)全员探究。在班集体内,集中学生个体、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关键问题,通过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倾听,获得启发,不断修正、完善原来的想法。
  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探究方法
  (1)观察法:主要适用于观察物体的外表特征及本质属性,通过观察找出事物 共性及个性的东西,培养观察能力。
  (2)操作法: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3)分析法:如一些公式的推导 、法则的得出,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作者通联:44540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

标签:小学数学 探究性 策略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