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魏小菲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封特殊的稿件      2002年2月29日,像平常一样,本刊编辑聂晶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来稿。每天都会有上百封的来稿放到她的桌上,她必须在当天就处理完这些稿件。这些稿件有打印的,有手抄的,大部分稿件还给编辑附有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就在这堆稿件中,聂晶发现了一封特殊的来稿,密密麻麻的小字写在好几页破旧作业本的背面。同时,附有一封作者的来信:“我叫魏小菲,是贫穷山区的一个农村孩子,今年上初三……因为家里穷,我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县城……虽然是穷人,但穷人也有穷人的梦和理想……我买不起稿纸,所以文章都写在用过的作业本背面,还希望你不要怪我这种不认真的态度。我也是没有办法。有时候,很多人真的是没有办法想像我们贫穷人到底贫穷到什么地步……”
  读完稿件之后,从小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聂晶感动得落泪了。她几乎不能相信,在距西安四五十公里的地方,这个叫做魏小菲的女孩子甚至连邮票也买不起,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把信寄到杂志社的。
  聂晶很快给这个叫魏小菲的女孩回了信,并寄去了几本《美文》和一些供魏小菲投稿用的邮票。不久,杂志社的所有成员都知道了魏小菲的故事:她家在蓝田县一个落后的乡村里,因为贫穷,她从小在别人的嘲笑声中长大。她的姐姐因患尿毒症,几乎将整个家庭拖人了苦难的深渊。孤苦无助的魏小菲随时都面临着辍学,万般无奈的父母甚至产生了让魏小菲嫁人的念头。
  这篇名为《我以及我家里的真实故事》很快转到了我刊副主编穆涛的案头。读完这篇稿件后,他立即把这篇稿件转给了主编贾平凹,并表示,希望能到魏小菲的家里去看一下。第二天,我们的主编贾平凹老师率先带头捐款。在贾老师的带动下,编辑部所有成员都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2002年4月29日,编辑代表们驱车去了魏小菲的学校和家里。在蓝田,编辑们见到了魏小菲。她是个看上去很腼腆的女孩。瘦弱单薄的身子上套着一件看上去不太合身的衣服,说话的时候低着眉眼,声音细细的。可谁又能想像,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和其他乡村孩子没什么区别的普通女孩,居然能够写出那样不但不普通并且是直指人心的文章来。而她骨子里的那种自尊和坚强也只有在她的笔下,才能让大家清楚和了解。
  在那个大山深处的小小村落里,有着魏小菲的家。大门是用两块没有经过任何油漆粉刷的木头拼起来的,窗玻璃没有完好的。有一些就那样残缺着,而完全掉落的,就用二张麻布挡着,阴冷的风呼啸着在那里冲撞。而屉里,真的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张土炕,一床肮脏的打满了补丁的薄被子,一张面板,一个老得已经开始倾斜的柜子和一张破旧的小桌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投有了。魏小菲告诉我们,平时的写作,都是坐在炕上,趴在旧桌子上完成的。
  我们带去的,除了捐款和书籍外,更多的是对她的祝福,希望她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向着明确方向走下去。
  2002年5月,魏小菲的《我以及我家里的真实故事》在《美文》(少年散文)六月号上刊出。
  
  真情文章引发爱心接力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篇写在旧作业本背面的文章,刊出后会产生那么大的反响。魏小菲更是压根儿想不到,她自己的命运从此被改变了。
  六月号杂志一上市,我们编辑部里每天都会接到四五十个电话,有老师,有学生?也有单位。有询问魏小菲家里情况的,有要魏小菲家里地址的……随后是大量的信件。有安慰魏小菲的、有要帮助魏小菲的……
  所有的读者都无一例外被深深地打动了。
  2002年7月26日,魏小菲作为美文少年写作夏令营的一名特约营员来到了西安。在夏令营的开营仪式上,来自上海市西南模范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伺魏小菲捐赠了衣服、书籍、学习用具和一笔款项。
  2002年8月9日,《扬州日报?教育周刊》的记者赵明、田薪以及扬州新东方中学六十高龄的老校长茅床茹,校政教外主任彭艳一行人千里迢迢从江苏来到了陕西。事前,扬州教育周刊的同看到了魏小菲的故事后,非常感动,于是联系了在扬州颇有声誉的新东方中学。校方的董事长彭勇贵先生一直支持着一些贫困学生,使他们在自己的学校得到了免费求学的机会。在得知魏小菲的情况后,当即决定接她来扬州上学,并且高中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全免。他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女孩,不应该就此失去求学的机会,她应该有着更美好的前途,她应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飞翔。于是才有了周详策划后的陕西之行。
  来西安后,他们慎重地起草了一份接魏小菲上学的协议书。并在第二天与西安市文联的有关领导,我刊编辑,西安电视台记者,西安晚报的记者,一起亲赴蓝田县。我们向蓝田县的县长,教育局的局长说明了来意并出示了协议书。随后,在魏小菲的母校,蓝田县前卫镇吴村庙中学简陋的会议室里,在蓝田县教育局局长,前卫镇政府人员,魏小菲的母校校长和班主任都在场的情况下,扬州新东方中学与魏小菲的家人签订了协议。在会上,魏小菲的班主任,也就是曾经鼓励她投稿的王立峰老师,说到小菲的故事时,情到深处哽咽地泣不成声。让在场的人皆唏嘘不已。会后,我们约定好,十日后,美文杂志社将把魏小菲亲自送到扬州。
  
  她求学的梦圆在扬州
  
  2002年8月20日,杂志社一行四人带着魏小菲,驱车到了美丽的扬州。路上,第一次出远门的魏小菲问聂晶,这是不是李白说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那个扬州。当她得到肯定的答复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新东方中学在扬州闻名的瘦西湖畔,环境优美,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校门前的两块黑板上,写着大大的字“热烈欢迎魏小菲同学来我校就读”。宽阔干净的校园里,垂柳依依间,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海陆空三色迷彩服,正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军训。这就是魏小菲将要就读三年的学校,那些孩子就是将和她朝夕相处的同学们。
  在学校的会议室里,董事长、校长、政教主任都早已经在等着她了。他们见到魏小菲,脸上洋溢的是真诚的笑容,围着她嘘寒问暖,告诉她这里以后就是她的家了。
  在女生203宿舍的门上,大家看到了她的名字。管生活的老师带他们进去,告诉他们一切都准备好了,床单、被褥、洗漱用具和几套衣服。宿舍的条件很好,有空调,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间。整齐的衣帽柜和鞋架放在床前。这样的住宿条件,也许是很多大学都没有办法企及的。
  学校老师给魏小菲换上了军训的服装,带她走进了学生们的队伍。 就是这样,一篇散文,改变了一个山村女孩子的生活和命运。魏小菲十六年来的苦难生活,在2002年的扬州,画上了终止符号。

标签:魏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