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药粥史话|量子物理史话

时间:2019-04-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药粥,以适量的米谷和药物同煮,再加入一定的配料和调味的稀粥,是一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食疗方,也称之为“药粥疗法”。   药粥,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早在《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文字记载。但应用药物与米谷煮粥治疗疾病,最早见之于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该传云:“齐王故王阳虚候时,病甚,众医背为蹶,臣意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另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14种医学方剂书中,记载有服食青粱米粥治疗蛇咬伤,用加热的石块煮米汁内服治疗肛门痒痛等方。据考证,这批出土的古医书约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临床上对药粥的应用,颇多阐发,《伤塞论》中就有很多米药合用的名方。《本草蒙筌》称赞说:“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症,桃花汤每加,取甘以扶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可见,善用粳米,且多妙义,实为使用药粥之先驱。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编著了《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作,其中就有“食治”专节,并收集了民间用谷皮糠粥防治因缺少2种维生素所致的脚气病、羊骨粥温补阳气、防风粥“去四肢风”等粥方。唐?同州刺史孟洗撰著有《食疗本草》,原书早已散佚。
  宋代,当局重视这一食治疗法,并在官方编纂出版的《右平圣惠方》和《孟济总录》中,作了广收博采,如《太平圣惠方》第96、97卷,专为“食治门”,选列中风、水肿、咳嗽、脚气,以及补益虚损、脾胃气弱不下食和小儿、妊娠、产后等27类,共载药粥129方。又如《圣济总录》,也是宋代医学巨著之一,全书是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医方结合“内府”所藏的秘方汇编而成。
  元代,药粥在宫廷王室里也受欢迎。元朝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主管宫廷贵族的饮食烹调,他根据多年的经验,结合诸家本草及名医方术知识,编写《饮臆正要》,其中有不少滋补强壮、延年益寿和防治疾病的药粥方。如用于“补脾胃、益气力”的乞马粥,其实就是用羊肉同粱米煮成的稀粥。医药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为“脾胃论”的创始人,看病用药每多主张健脾养胃。所以对药粥疗法也有所研究,在《食物本草》卷五中,专门介绍了28个常用的药粥方。此外邹在宋朝陈直《养老奉亲书》共录药粥77方,为后世中老年人食养食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明代,医圣李时珍长期走访民间,结合前人应用药粥经验,在《本草纲目》中选载了药粥62方,并列出专节作了论述。尤其突出的是明?周王朱木肃等编撰的《普济方》,是汉唐以来最大的一部方书。书中收集药粥180方,对每一粥方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论述,是明初以前记载药粥最多的一书。除此以外,关于药粥的记载,还散见于明代其他有关书刊中,如明初开国元勋刘伯温《多能鄙事》载有药粥30方,戏曲作家高《遵生八》中收有38方。古琴家戏曲理论家朱权《月瞿仙神秘》收录10方,以及万历进士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载粥16方等,由此不难看出,明代应用药粥治病十分普遍。
  清代,药粥疗法又有所发展。黄之鹤所著《粥谱》一书,收载粥方247个,是目前记载粥方最多的一份资料,他将所有的粥分为谷类、蔬菜、水果类、植物类、卉药类、动物类等,简述了每一粥方的功用主治。曹庭栋结合前人和自己的经验,选择了适合老人养生治病的药粥100方,在他所编的《老老恒言》中,将药粥分别列为上、中、下三类。费伯雄《食鉴本草》又按风、寒、暑、湿、燥、火、气、血、阴、阳、痰等项进行分类,共载药粥29方。章穆的《饮食辨录》收有55方,何克讠东的《成方切要》、张璐的《本经逢原》、汪昂的《医方集解》等,均有应用药粥治病的记载。
  延至近代,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药粥疗法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一些老中医仍能古粥新用,收效颇著。随着烹调事业的发展,药粥已从单一型趋向多味型,甚至出现八味粥(八宝粥),给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了丰富的品种。
  药粥的应用推广,作为一种食疗方法,已从医疗走向保健,从家庭走向社会。有的地区已将滋补保健的粥品纳入工业化发展之路,使药粥商品化,为药膳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好路子。

标签: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