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字探源】 惪字探源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了近两年网络流行字“?”的生存状况,从历代字典辞书着手,结合文献资料,考察了“?”字从古至今的基本使用情况。   关键词:? 返祖 生存   “?”字因其独特魅力,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最牛的一个汉字”。其虽为网络催生下流行起来的一个字,但它并非网络新造字,相反,此字在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投入使用了。
  甲骨文“?”写作“”(甲278),像古代窗牖之形,本义一般指“窗户”。(但就目前所能见到的甲骨卜辞来看,“?”字均被借作地名使用,例如:“戊寅卜,宾,贞:王往氐众黍于?”。但“?”作为构字部件仍可见其本义,例如,“?”,月光照进窗牖谓之“?”。)金文“?”字写作“”(陈侯鼎),小篆?写作“”,楷体“?”在字形上与金文、小篆基本无异。可见,“?”并非新造字,而是死字复活,是一种文字“返祖”现象。
  “?”俗讹作“?”,但从形音义三方面严格说来,并不能把二者看成同一个字,故有关异体“?”的相关问题本文暂不作讨论。
  一.历代主要字典辞书中“?”字的收录情况:
  1.《仓颉篇》:“?,大明也。”
  2.《说文解字??部》:“?,窗牖丽??明。象形。”
  3.《玉篇??部》:?,大明也。”
  4.《广韵?梗韵》:“?,光也。彰也。”
  5.《?篇?卷十九?文四?重音四》:“?。窗牖???明。象形。”
  6.《六?故?卷二十五》:“?,九永切。囱牖??明也。象形。”
  7.《篇海类编?人事类?口部》:“?,或作?。”
  8.《洪武正??卷九》:“?,?牖明明。又伯?,周太?正。”  
  9.《康熙字典?丑集上?口部》:“?,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憬。”
  10.《辞源》(一)[丑 117] 0570 口部:“? jiong(上声) 俱永切,上,梗韵,见。窗牖。窗透明,引申为大明。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五心明经引仓颉篇。”
  11.《中华大字典?丑集?口部》:“?,俱永切,音憬,梗韵。一.窗牖也。二.伯?。?,人名。三.同‘炯’光也。”
  由上可知:“?”字在很多字典辞书中都有收录,但《现代汉语词典》未再收录。可见,“?”字在古代曾使用过,后来死亡了。
  二.“?”字死亡的原因
  (一)在古籍文献中的使用频率较低。通过网络索引《四库全书》和参考北大语料库,排除其中的传抄讹误情况,笔者发现,古籍文献中出现过“?”字凡22见,其中,
  1.用作地名的 见,如:
  (1)“戊寅卜,宾,贞:王往氐众黍于?。”
  (2)“戊戌贞:辛巳步?。”
  (3)“贞:寻不因辛?午王。”
  2.用作人名的 见,如:
  (1)《书??命序》:“穆王命伯?为周太仆正。”
  (2)《元包???卷三》:“亦曰父乙?乙者,??父祖之名乎。”
  (3)《群?考索?後集卷二》:“故有二皋陶四伯?之?……。”
  (4)《通志?卷三下》:“乃命伯?申戒太?作?命…。”
  (5)《文?通考?卷二百七十四》:“子王雅新?人以?功封居庸?…。”
  (6)《水?日??卷二十八》:“三曰命以之封?命官微子蔡仲君??命君牙?命吕刑文侯之命是也他皆??焉意者王言之重惟…。”
  (7)《?定?????纂?卷二十》:“…穆王命伯??太?正此其?…。”
  (8)《?定?????纂?卷十八?立政》:“…如周公以蔡仲?卿士伯???乃僚之?…。”
  (9)《十一????卷三》:“…今?命君牙伯?之文…。”
  (10)《?史?卷二》:“…或??伯?之?君牙之?雅古文之通用?然…。”
  (11)《?史?卷一百五十九中》:“周姜敦?伯?父作周姜?敦用夙夕享…。”
  3.用作“光”义的 见,如:
  (1)《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
  (2)《?林???卷五》:“…白江流泯泯清退之云月吐窗??皆造微入妙。”
  (3)《?星堂集?卷三》:“…?一?牖神明??如其?…。”
  (4)《?????前集卷十五》:“…清退之云月吐窗??皆造微入妙。”
  4.用作“明亮”义的 见,如:
  (1)《文选?江淹》:“??秋月明”
  (2)北齐佚名《林淮王造像碑》:“妙?则?若珠明,环资则朗犹玉?。”
  (3)《建康???卷十》:“…如二寸火珠?然明?…。”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字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一直到清代,文献中依然有相关记载。但清代后,我们在文献中基本已经看不到“?”字的用例。这时的“?”就基本趋于停止使用,最终变成了一个死字。
  (二)“?”字的构字能力不强,“?”字族单薄。许慎《说文解字》所收录9353字中,“?”字作为构件成分的字(不包括“?”)只有三个:
  1.“”(即现在的“盟”字)《说文??部》:“[周礼]曰:‘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北面诏天之司?司命。,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牛耳。从?从血。”
  2.“”(即现在的“明”字)《说文?明部》:“照也。从月从?。”
  3.“”(即现在的“?”字)《说文?明部》:“翌也。从明亡声。”
  由上,我们基本可以了解为什么“?”字后来几乎不用最终成为一个死字了。
  
  参考文献:
  [1] 高明.古文字类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 张玉书.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
  [4] 陆费逵、欧阳溥存等.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78.
  [5] 陈翠珠.?―网络的语言智慧[J].现代语文(语文研究版).2009(2)
  [6] 四库全书电子版https://skqs.省略:8000/scripts/skinet.dll?OnTrigger?code=11540
  [7]北大语料库https://ccl.pku.省略: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https://ccl.pku.省略:8080/ccl_corpus/search?q=%E5%9B%A7&start=0&num=50&index=FullIndex&outputFormat=HTML&encoding=UTF-8&maxLeftLength=30&maxRightLength=30&orderStyle=score&LastQuery=&dir=gudai 2010,11,07.
  
  作者简介:杜建清,女(1988―),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古代汉语。

标签: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