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无为县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处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经济壮大,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排涝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文章分析了城市暴雨积水的原因及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并提出了如何做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 标准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economic growth, urban flood control drainage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s urban infrastructure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security also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heavy rain water city of city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tandard,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do city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work some concrete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standar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防洪标准和排涝标准
  我国颁布实施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中规定,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依据城市的重要性来划定,其重要性主要又以非农业人口来划分,共分为四等,见表1。
  防护对象 Ⅰ Ⅱ Ⅲ Ⅳ
  重要性 特别重要城市 重要城市 中等城市 一般城市
  非农业人口/万人 ≥150 150~50 50~20 ≤20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200 200~100 100~50 50~20
  
  表1城市防护对象的等别和防洪标准
  从表1中可知,城市防洪标准与保护人口多寡有关。城市的防洪标准的确定应因地制宜,首先应以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再根据经济效益、政治社会效益来综合确定。至于城市排涝标准的确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城市排涝标准来指导城市排涝规划,因此,国内各大中城市的排涝标准也相差较大。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趋严重,内涝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必然也不断增加,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已成为城市防洪建设中的紧迫任务。广东省在《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2195号)中就明确指出:“在确保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前提下,把防洪排涝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排涝标准:特别重要的城市市区,采用20年一遇24h设计暴雨1d排完的标准;重要城市市区、中等城市和一般城镇市区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h设计暴雨1d排完的标准。”
  2 城市暴雨积水原因的分析
  城市暴雨的积水原因很多,如都市化温室效应显著、暴雨强度过大、历史原因致雨水道设计标准过低、城市规划不合理、河道湖泊湿地严重破坏、不透水地面增多、径流系数增大等,但最主要的是雨水道设计标准过低。如果暴雨时偶有积水,或积水不严重,人们完全能够理解。但积水严重且频繁发生,则难免让人提出质疑,这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历史问题?其实大家心里明白,我国的城市建设历来是重地面、轻地下,重看得见的、轻看不见的,但无论如何,终得拿出个改善的办法来。正确的办法是找出真实原因,及时做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3 如何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1)加强城市雨水管网与排涝系统
  排涝系统是由涝水收集、传输、蓄存、排出等各个环节及相关建筑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排涝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排涝渠(涵)、调蓄湖(塘)、泵站及水闸等。城市雨水管道是排涝系统的组成之一,且位于排涝系统的上游,具有收集、传输雨水功能,也具备一部分储存雨水的功能。它负责收集雨水的范围比较小,输水速度较快,储水能力较小。一般情况下雨水管网先将雨水排至排涝渠(涵),再由排涝渠末端的水闸或电排站排出,有的则将雨水收集后由管网直接送至雨水泵站排出。排涝河涌或渠(涵)、调蓄湖(塘)则处于排涝系统的中间,收集雨水的范围比较大,输水速度略小(平原区),调蓄能力较强。泵站与水闸位于城市排涝系统的末端,外江水位低时通过水闸自排,反之通过泵站开机抽排。城市雨水管网、排涝渠(涵)、调蓄湖(塘)、泵站及水闸等共同组成完整的排涝系统。因此,相关排涝设施在建设时,应统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要统筹市政和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如道路交通网络要有防洪设施;充分利用公共绿地、洼地等,建设临时调蓄涝水场所等。这样才能把城市排涝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排涝效益。另外,还要加强排捞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及时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网等,确保排涝通畅。
  (2)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堤防工程和排涝工程两大部分。堤防的主要功能,是使某一保护范围能抵御一定防洪标准的洪水的侵害。城市市区的江河沿岸常常是人口集中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带。因此,城市防洪堤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多功能高品位的建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城市堤防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城市防洪堤不但要具有防洪功能,还要具有景观环境功能,必要时具有交通、商业等多种功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对防洪工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单纯的工程水利正在逐步包含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等新的内容,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对于受洪水威胁的城市来说,防洪设施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抗灾。但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单一的防洪功能的堤防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城市堤防建设中,如何把防洪工程与城市的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怎样结合城市特点,发挥防洪设施的多种功能,为美化城市发挥作用,是建设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加强堤防建设,提高抗洪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绿化城市、美化城市、造福于民的多方位堤防功能,成为一条结合城市建设、完善堤防功能的新思路。如广州珠江堤防工程、佛山大堤路堤结合工程和其他许多城市堤防建设中都已经逐步融入这样的新概念。城市防洪排涝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将防洪、排涝、排水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而非仅靠多修几条河道,多建几台泵站强排即能解决。应有统一的规划,加快达标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要全力推进城区堤防、内河涌、排水管网、水闸、泵站等工程建设,尽快达到规划设计标准,提高城市整体防洪能力。
  (3)通过科学技术措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①加强防汛排涝指挥系统现代化的建设
  我国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正在发展之中,从信息管理系统上升到决策支持系统的层次,应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可在有条件的城市建立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这是一个模拟和防御系统,在洪水发生的情况下,为救灾决策和快速反应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指挥抗洪救灾提供通讯保障,并跟踪、反馈各项命令的执行情况,以达到减少人员、耕地、财产和资源损失的目的。城市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等高新技术,可解决防洪救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其应用示范研究成果将对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城市及流域防洪指挥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②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
  城市防洪减灾技术包括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技术,城市雨洪蓄滞、渗透等工程处理技术,城市超级堤防的建造技术,城市建筑耐水化的处理技术,城市各类生命线系统的防洪应急保护技术,城市发展与防洪减灾相结合的综合规划技术,城市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技术,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优化调度技术等。
  ③研究分散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建立与完善水源联网调度系统
  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在国内外已有较成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措施。目前,应结合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抓紧研究,找出适合各个城市特点的、经济合理的收集、利用方式与调度模式,进而建立并完善城市水源联网调度系统。如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减免城市内涝灾害;利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有渗水井,使雨水尽快渗入地下;为防止上游雨洪涌入市区,在城市上游侧修建分洪水路,将水直接引至下游,在城市河道狭窄处修筑旁通水道等。
  (4)建立综合防洪管理系统
  综合防洪管理系统是在统筹考虑现有防洪方案最佳结合的基础上,将洪灾(经济、社会与环境)损失降至最低,即一方面考虑洪水问题的程度和严重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科学全面而认真地进行综合防洪管理系统的规划,并按计划实施方案。总之,防洪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步入新的阶段.
  4 结束语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时,应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向多功能建设发展,将防洪、排涝、排水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地选择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正确处理好堤防工程与城市规划的建设关系,研究和建立起城市综合防洪排涝的管理系统,积极研究和推广防洪排涝的新技术,将大大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标签:城市防洪 排涝 如何做好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