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 非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事业单位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但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疏于管理,导致预算管理制度欠缺,管理观念、方法及工具落后,致使预算在编制和执行时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文章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策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建立,我国所处的经济形势变得日益复杂,加之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所处的理财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各项资金来源渠道的增加,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出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核心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使预算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成为了摆在事业单位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受事业单位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还处在试点和起步阶段的限制,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加之旧的惯性思维的影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不够
   受到长期观念认识上的缺陷,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整个集体不能形成共识,只是将预算作为一种获得资金支持的铺垫,在预算资金到账以后,就结束了预算管理工作,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方面脱节,各自行事,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管理层没有正确认识预算管理的功能,只是在管理层面上讨论预算编制的相关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层面的意见。
   (二)预算编制缺乏有效的指导,科学合理性差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普遍存在程序简单,数据缺乏依据,科学合理性差等问题。并且,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多数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缺少与各单位和层次的协调沟通,因此很容易脱离单位发展的重点,对预算的数字、单位的未来目标和价值走向,各部门缺乏认同,直接影响到今后预算的执行和考评。
   (三)预算执行不规范,缺乏力度
   根据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一经批准,就应该严格执行。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执行与预算严重脱节,在许多的事业单位都存在着随意改动项目内容,提高费用标准、扩大支出范围等现象。从而导致各个部门不能按照相应的要求控制财务指标,实际的财务支出处于失控状态,使得单位的财务出现混乱,严重的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危机。在年终进行决算时,单位的各项指标参差不齐,有的指标超支,有的指标结余,财务人员为了平衡收支,掩盖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在账目上进行人为调整,以缩小支出与预算的偏差。
   (四)组织缺位,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预算管理的后续工作,事业单位大多没有清醒的认识,在组织结构上,大多没有设置预算评价部门,存在缺位现象。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事业单位只是对一定时期的简单总结和自我评价,但是实践表明,无论是单位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对预算执行的结果既不了解也不关心,因此对其评价也就不了了之。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各部门对预算的考评也没有从思想上达成一致,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弱化了预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没有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五)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
   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事业单位预算工作存在严重的重编制、轻执行的评价问题,由此直接导致大多数的事业单位未设置监督部门,存在着严重的组织缺位现象。在内部监督上,大多数只停留在书面上,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检查,未在内部形成一种常规的制度贯彻执行。外部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弱化,未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使得财政的监督流于形式和没有建立起定期的外部审计制度。
   二、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各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破除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原有的认识,就必须在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突出预算管理在单位内部所涵盖的职能。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事业单位主动按照预算来进行单位战略的规划,从而明确并量化目标和政策,有效整合资源,引导各项业务活动按既定的轨道运行,促使单位用编制预算的方法来规划和控制单位的全面经济活动。
   (二)明确指导思想,努力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预算是一个单位进行资金使用规划活动的全面体现,因其涉及资金的审批、使用等内容,因此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使预算管理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预算能够发挥自身的功能,首先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的总体指导思想就是将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到预算中来,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在明确了总的指导思想以后,需要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每个责任主体。预算涉及到的每个责任主体都将是预算编制的主体,他们将根据自身的职责将目标分解量化,转化为具体的资金预算并上报。这种编制模式可以使上级直接了解到基层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同时也可以使基层真正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信息不对称给单位预算编制带来的影响,最终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协调各部门工作,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其往往是由多个部门组成,一项工作也往往要集合多个部门,统筹安排,团结合作。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各部门层级大致相同,因而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各持己见的现象,这就难免造成计划与目标的脱节或各部门步调的不一致。因此要使预算执行能够进行下去,就必须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使其能够在统一的步调下工作。在协调了各部门的工作之后,就可以直接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了。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主要是对预算金额的控制和进度的控制。对于预算金额的控制,可以通过现在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稳定;对于进度的控制,可采用预算指标按月度分解,或者根据业务执行的不同特点灵活设置。
   (四)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鉴于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仅对其前期工作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于后续的考核工作也要保持一定的热度。在组织结构上,对于未设置相关考核机构或者人员的事业单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建立相关的组织,并使其承担起对整个单位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效果的考核工作,以便及时使事业单位各部门明晰自身所面临的责任和应完成的工作。对于具体的考核评价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就是需要建立一些能够评价和测量相关工作完成程度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定性指标,如战略目标、合规指标等;一类是定量指标,如预算执行情况总资金使用数/预算批复数、分析预算执行结果是否有财政性资金结余等。
   (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外部社会监督
   对预算管理的监督检查,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只有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才能使预算管理工作更符合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使预算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道路。在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及时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实施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并由财务部门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使之处于监控之下。在事业单位外部,主要是实施政府的会计监督和社会的会计监督,政府审计主要审计被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而社会审计主要审计被审单位财务报告是否客观、公允,以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程度。
   三、结束语
   从上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讨论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将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使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在一个系统工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在预算的总目标下共同努力,而且能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通过预警、比较分析问题,通过纠偏反馈,达到预算的目标。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意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C?海迪等著;苟燕楠,董静译.公共预算经典――现代预算之路[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伟.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讨论[J].经营管理者,2010(1).
   3.牟华娟.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1(3).
   4.肖柯,刘骥超.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标签: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