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祝福语 > 正文

让思维“舞”起来_舞性思维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阐述了在历史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除旧布新的桥梁,是认识深化的阶梯,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进而引发探求的欲望和动机,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仅列举几种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如在上人民版必修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节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先媒体展示《大国崛起》的解说词“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从中教师设问:“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生答: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走近这‘力量’,感受这‘力量’的强大。”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起到激趣、生疑的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2)步步深入设情境
   步步深入设情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消除“满堂灌”的倾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民版必修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对责任内阁制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挖掘,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首相会有解散议会的权力?这样首相权力岂不是太大了?这样通过层层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最终升华主题: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万变不离代议制的核心原则:那就是主权在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题意,思维逐步深入,从而突破难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3)旧中引新设情境
   历史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例如在讲述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时,可联系上两节课的内容设计这样提问:①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的,经历了哪些阶段?②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③在近代,尽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其发展是缓慢的,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以上提问,能使学生系统地整理、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升华,做到承上启下,对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起很大作用。
   (4)制造悬念设情境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例如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节的教学,在分析列强入侵的原因时,教师一连抛出这样三个问题:①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②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大规模侵略中国?在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清王朝于1644年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二百年后,两国强弱形成如此鲜明对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集中在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上。如此表述,一波三折,蕴含着引人入胜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总之,良好的问题情境改变了平铺直叙、满堂灌的倾向,促使学生很快地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由无意识记转为有意识记,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燕装《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J](《历史教学》2001.4)
   2.彭健勇《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谈》[J](《西江教育论丛》2005.3)
   3.戴怡《历史课堂中的设疑》[J](《广东教育》2002.7-8)
   4.赵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作者单位:宁波市李惠利中学)

标签: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