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准考证 >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思维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宜州市德胜中学 广西 宜州 546313)   【摘要】物理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持之以恒,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能享用一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创设问题情境;思维能力形成;享用一生
  
  
  Shallow talk how development thinking habit, exaltation solution ability
  
  
  Xiong Hong
   【Abstract】Physics teaching should take science investigation as core, with development student thinking ability for target, the classroom be full exertive the student"s corpus function, body now teacher of organization leading function, persistent, make thus student formation a good thinking habit but ability enjoy use of whole life.
   【Key words】Investigation teaching;Thinking ability development;Establish a problem scenario;Thinking ability formation;Enjoy use of whole life
   二十一世纪是“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的世纪,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变传授教学为启发思维发展过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处在积极思维中。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创设教材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 在上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应用这一节时,我布置学生回家自制简易照相机。使学生在自制和应用自相机时,理解凸透镜面规律。在让同学们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时,让戴眼镜的同学把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能找到一个缩小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片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了。下一步实验的关键是如何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呢?通过让同学们亲自参与探究,得出实验结果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制相机,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矫正视力实验,促使学生理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在上能的转化复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玲玲洗完头后用电吹风一吹,头发很快就干了。她家的电吹风能分别吹冷风和热风。请你就上述的过程提出两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解答。例如:
   问题:电吹风吹冷风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风能)。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题涉及的物理知识有能量的转化、电学、力学、热学方面知识,在总复习阶段能有效的对知识进行链接。同时我还布置作业:在厨房中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由学生回家找。下节上课时由学生总结,从热、电、力、等角度回答。同学们份份举手回答,列出几十个物理问题。如:刀口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电饭锅煮饭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等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又引发思维能力。
   3. 从学生求知的愿望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在复习电功、电功率一章时,我设计的题目是:小红同学自制了一个卡通福娃,她想用亮度可调节的红、绿灯做它的眼睛,她选用规格为“6V 3W”的红灯和“6V 6W”的绿灯及“18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等元件设计了如图电路。当闭合开关S、S1、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b端时,两灯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不变)。问:
   (1)电源电压为多少伏?
   (2)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电流
   表的示数为多少?
   (3)S、S2闭合,S1断开,
   电流表示数为0.25A时,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多少?
   (4)该电路中最大电功率和最小电功率分别为多少?
   分析:本题是以给福娃设计明亮的眼睛这样新颖的题材为切入点,在这过程中创设兴趣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因兴趣而盟发强烈的求知欲。
  
  图1
  
  图2
  
  图3
   4. 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规律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已的像的变化情况,第二天上课时,小华提出他在照镜子时,发现镜子的他是“远小近大”;于是他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小华猜想,我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准备一把刻度尺和两支相同的蜡烛等器材外还应选择一块 薄玻璃板 (选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蜡烛分别放在镜前____________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____________的。
   (3)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应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
   分析:通过分析总结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有效的纠正了学生在学习抽象空间想象的知识中,容易犯的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应用探究方法,去验证科学猜想的习惯,提高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起到突破平面镜成像中疑难点的目的。
   5. 实行定向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 在综合复习时,我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如图是某电热水器的电路原理图,已知水箱容积为30L,电阻R1:R2:R3=3:2:1,额定电压为220V,最大电功率为4.4KW,最大产热水的能力是每分钟能使2.8?的水温度升高22℃。求:
   (1)该热水器最大产热的效率
   (2)求电阻R1、R2、R3的阻值
   (3)若不计电能损失,给热水器装满水规定通电30分钟,使初温为24℃的水升高到45℃(最佳洗澡温度),从节能的角度应选哪个挡位最为合适?(通过计算说明)
   分析:从题目中已知最大功率,通过判断来求出最小电阻,然后根据电阻比值求出各电阻值,再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各档电阻产生热量,最后判断出用哪档比较节能。本题设定了分析、判断、规律性结合的综合性解题过程,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性。提高了学生思维敏捷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注意培养逆向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探究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小东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灯泡的额定功率,选用6V的电源,连接电路前他发现电压表的0~15V档已损坏,0~3V档完好,他马上改变电路连接,完成实验。
   (1)请设计能完成本次实验的电路图。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点,电压表的示数为3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滑动变阻的电阻应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可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W
   (3)小东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记录电流表、电压表几组读数,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并求出其平均值,他认为这个平均值就是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的(选埴“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通过电路的改变连接,若能灵活应用受限制的器材条件,才能顺利完成探究目的。此练习过程中,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7. 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一章时,为了避免学生机械记忆规则,达到灵活应用规则,提高学生灵活性目的,我选用了下列例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了三只电表的示数,分别为1.5,2.5,3。但不慎漏记了单位,已知R1=2欧,请确定电源_____________V,R2_____________欧姆。
   分析:选择该题练习,是因为在设计上综合应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电路的分析判断,实验数据的处理,多角度灵活思维,最终取得正确的解题方案。训练过程突出了灵活解类似题型的能力,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不懈,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能享用一生!
   参考文献
  [1] 赖德胜.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 郑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
  [3] 刘儒等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0

标签:解题 浅谈 思维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