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准考证 > 正文

挥毫者寿:挥毫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国古代文人大多长寿。   据传老子年过期颐(编者注:期颐指百岁),这虽无据可考,但孔子73岁、荀子75岁、孟子83岁、庄子89岁、墨子92岁的高寿却为史书所载。他们的寿命即使放在今天也让人羡慕,而在环境相对差些的古代,能完成这一“壮举”更是难能可贵。
  为什么古代文人多长寿?除自身良好的修身养性功夫外,笔耕不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执笔写作,健脑强身
  劳逸结合、张弛适度的写作,对身体至少有健脑强身两大好处。
  健脑
  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有不同分工,相对而言,左脑主要负责抽象思维,讲究逻辑;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讲究散发。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要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创造性劳动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与灵感的综合效应,既有语言过程,又有非语言过程,需要大脑两半球精诚合作、协调一致、高度整合。
  俗话说,用进废退。用脑即健脑,经常写作,不仅能全面锻炼大脑两半球,而且能增强大脑的协调整合能力。据国内外统计,老年性痴呆在知识分子中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文盲或低文化人群,在学者、专家和作家中极为罕见,也说明用脑即健脑,写作是最好的用脑方式之一。
  传统写作必然包含执笔写字过程,这些过程有一定健脑作用。一方面,写作通过脑内神经通路完成书写活动,同时又通过书写活动锻炼上述通路及相关的大脑皮层区域;另一方面,写字对五指的触压觉、上肢协调、视觉表象、运动表象、接触性反馈等均有积极的作用,这些作用尤以用毛笔练书法最为突出。
  强身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过三峡,怎能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到苏州,怎能写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去春游,怎能写出“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不上征程,怎能写出“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要写出好的诗词文章,不仅要多读天下书,而且要多走天下路,多吃天下苦。走路和吃苦,不都包含着对体魄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炼吗?!
  写字,尤其是毛笔书法,对身体大有好处。香港大学心理系高尚仁教授实验表明,写字可使手臂肌群得到锻炼。其中,写草书时手臂肌收缩量最大,其次为楷书,再次为篆书和隶书。写字对呼吸也有影响。平均呼吸深度,写笔划正规简短的字体比笔划长缓的字体要浅;常态呼吸深度,楷书与隶书比篆书和草书要浅。写隶书、篆书时,吸气时间长于呼气时间;而在常态情况下,吸气时间比呼气时间要短。
  恰当的写字方式,不仅可以锻炼肌肉,而且可以调节呼吸,对健康大有益处。
  
  倾心写作,怡情养心
  养生莫贵于养心,而养心的关键在于一个“静”字。“恬淡为上”,“清静为天下正”,正是中国养生意识中的重要思想。写作之所以养心,正是静心怡情,修身养性。
  静心以怡情
  养生要求心静,写作也要求心静。所谓心静,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写作必须构思,而构思则“贵在虚静”,只有排除杂念,不计得失,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清代张灿有诗云:“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什么“七事都更变”呢?就是因为生活担子压在身上,再也不能静心宁神了。心静,既利于写作,又利于养生;心不静,则文难成,生难养。
  写作可以宣泄情感,有利养生。写作之初,必须酝酿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吟哦之间,就可听到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凝眸一顾,便能看见风云变幻的景色。这种情感,既是触景而生,又是平时积聚而成。如果情绪不能适当宣泄或者长期被压抑,就可能致病。善于写作的人,写作时情感一泻千里,既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又宣舒了胸中淤积之情。
  文学本身,也饱含音乐之美、绘画之美、意境之美。创作或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充分享受美,体验快乐。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不都是鲜明形象、美妙绝伦的彩墨写意画吗?《蜀道难》之壮美,《山居秋瞑》之优美,以及文学作品“无穷之味与不尽之意”的意境美、气韵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美,不仅欣赏者可以享受,创作者的享受也更深、更广、更足。
  修身以养生
  养生家和道德家都强调修身以养生。孔子认为“仁者寿”,主张“三戒”,强调“德润身,心广体胖”。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主张理义养心。华佗主张:“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所谓除六害,就是“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捐滋味”“除佞妄”“去妒嫉”,认为“行一善即魂神悦”,“杀害于物,必当中夭”。高度的修养功夫,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处变不惊,忍受挫折,适应环境,积极生活,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写作与修身养生殊途而同归,形异而实同。文以载道,古今同理。任何文学作品,都应把优秀的思想内容放在首位,把陶冶情操、教化读者放在首位。要实现“文以载道”,必须作者自己有道。孔子指出:“有德者必有言”。王充主张:“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韩柳等人更把修身养气看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首要途径。
  写作必须修身,修身方可养生。

标签: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