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题班会 > 正文

攀比地带三重门:三重门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魔镜啊魔镜,这世上的女子,谁最美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恶毒的王后日复一日地追问着这个问题。而在高考的故事里,喜欢攀比的考生,多半为着这种心理而备受折磨,于是原本就艰难的高考路也就变得愈加的苦难重重了……
  地 带 一【面子门】
  讲述人:陆朋成/西安某中学高三学生
  “老实说,我的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报考普通大学还算是有希望的,但要报考名校就有点吃不消了。可是,整个班里的同学老在谈论自己报考名校的事,就我不报,我便觉得很丢人。另外,我的父母也很看重这个,总跟别人说我多聪明,多棒,我不想他们因为我从此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虽然我很清楚,报考名牌大学是一厢情愿,失败的几率极大,可每当一想到被别人比下去,我似乎就感觉到了周遭的冷嘲热讽一波接一波。高考还没到,这样比来比去,让我觉得心里很累,备受煎熬。”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别人的看法,就会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所谓虚荣,表现在高考的复习阶段,对不切实际的复习目标、不切实际的报考院校以及专业的盲目追求。
  要求被尊重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很多高考考生由于长期辛苦的付出,内心有着强烈被他人尊重的期待,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论为高考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其实质上都是在试图建立起一个“自尊和他尊”的体系,以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我们忘了,这必须建立在对自我正确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是可行的,否则只会因过于追求虚荣心的满足,从而导致盲目比较。
  小陆同学最需要做的,是客观地分析自己,敢于直面自己的实际,选择为自己力所能及的院校而奋斗,千万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地 带 二【自卑门】
  讲述人:周可林/重庆第四中学高三学生
  “最近,别人一在我面前唠叨起高考的事我就烦,听到老师公布别的班级的复习进度我更加紧张。这种心理状态已经持续了好一个多月了,严重影响了我的睡眠质量。睡觉的时候,我的大脑里老重复着一些同样的画面,满是班里那些尖子生的面孔和以前做过的一些试卷,甚至还经常梦见自己高考成绩零分。白天我就总是想,其他同学到现在一定比我复习得好多了,高考一定比我强。甚至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我的神经也绷得很紧,一旦考试考不好就会沮丧、自卑很久。”
  高考本来就是一场正当竞争,不是恶性攀比。正当竞争,由于其明确的目标往往能叫人精力旺盛、信心十足;而恶性攀比,则随时会滋生起一股疲惫的无奈感,让人吃力而不讨好。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复习进度和考试状态,甚至还会让我们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极大否定。
  无论如何,自信的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才是关键。发生偏差后的认知,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如果我们周遭的环境不变,改变自我的认知就是纠正心理问题的一副重要药方。所以,那些与小周同学有着同样困扰的考生,只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改变现状,同时在行动上采取相关的辅助措施,那么,再坏的情况都是可以得到逐渐好转的。
  地 带 三【妒忌门】
  讲述人:杨小爱/云南某中学高三学生
  “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我总忍不住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比如,一天的学习结束后,舍友会在临睡前聊一下各自的复习情况,这时,如果我听到有人说自己今天又多做了几张考卷、多背了几篇古文,而自己却毫无收获时,便会莫名地感到恐慌起来,甚至有点儿厌恶对方。虽然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我却无法控制自己。更可怕的是,有一回,我竟把一场专家周末来我校进行考前作文辅导的时间说错,故意使那些平日里被我视作竞争对手的同学没能如期参加。当时虽然挺开心,觉得自己赚大了,但之后想想又特后悔。难道我真的坏到了这个地步,别人比自己强都不行吗?”
  因为羡慕竞争对手在学习上的优势,而又想要破坏竞争对手在学习上的优越感,于是便暗暗产生了一种憎恨色彩的激烈感情,这就是平日里考生经常遇到的嫉妒情绪。一般说来,如果竞争的两个人之间差异很小,且在外界一些条件又基本相同的情形下,由攀比所滋生的嫉妒心理,往往具有明显的对抗性,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害到他人的利益,从而使自己也受到良心上的谴责。
  深受嫉妒困扰的小爱同学,可以通过临时“抽身”的方式帮助自己暂时从攀比的环境中逃离,用阅读、唱歌的方式或与一些不参加高考的朋友、家人聊天来让自己妒忌的情绪得到足够的缓冲时间,并设法使之渐渐冷却。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树立坚定的目标来重新正视自己,勾画出一条自我充分发展的人生路线。
  妒忌,作为人性的弱点,几乎谁都会有那么一点。这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的一面。据研究者说,许多动物都有嫉妒的本性。一位杂技团驯兽员讲,一只叫红红的小狗看到驯兽员照顾一只叫力力的小狗较多,它竟嫉妒地把力力咬死了。我们虽已进化成了人,但这动物性却似乎与生俱来。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会对父母对其他弟弟妹妹的偏心而心生不快,会因他们比自己多吃了一口蛋糕或新穿了一件衣服而生气甚至哭闹。
  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它常常发生在两者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具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诗人不会妒忌科学家的发明,老年人也不可能去妒忌“少壮派”,初试镜头的学员对明星角色只能产生崇拜心理,三军统帅的地位在普通士兵眼中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见,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就其实质而言,妒忌是名利计较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最深层面是利益冲突。对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由竞争引出来的利益冲突,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
  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褊狭;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
  如何熄灭妒火?
  首先要承认事实,接受事实。竞争对手的卓越,一方面是让自己看到自己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让自己看到了充实自己的努力方向。昏头昏脑地嫉妒他人于事无补,明智勤奋地扬长避短才能挥洒属于自己的光彩。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事实上,凡是能够找到自己生存乐趣和生存价值的人,是很少去嫉妒别人的。
  日本知名拳击手伊贺弘治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我深深记得刚开始在武馆里接受训练时,对手的技术明显要比我好得多。为了掩盖自己在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有一回对抗比赛中,我试图使诈,想轻易得分,但最终我还是被对手远远地超过了。对抗结束后,回想着自己之前连连挨打的场景,我很自卑、很沮丧,为此,郁郁寡欢了大半个月。有一天,教练员把我请到他的办公室。
  “你为什么不高兴?”
  “因为我得不了分,赢不了对手。”教练员从桌子后面站起来,不知从哪拿来了一支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条长5英尺的线。
  “你看怎么才能把这条线弄短?”
  我端详了好一阵后,给了他一个答案:把线截成几段。对此,他摇摇头。接着弯下身去又画出一条长过第一条的直线,“现在你再看原来那条线怎样了?”“短了。”我说。
  教练员点点头说:“增长你自己的线,总比切断对手的线要强。”
  可见,倘若一个人不能从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努力进取、合理竞争,仅以嫉妒别人的进步与优势来安慰、满足自己的自尊心,那么,这种不正当的心理防卫势必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重大障碍。所以说,正确对待嫉妒,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标签:攀比 地带 三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