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荐信 > 正文

卡特尔滋生银行业高利润:卡特尔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之前大家还担心银行是否会因为地方平台贷款而坏账大增,可最近关注的重点已经转移到银行的高利润上来。2011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高达1.04万亿元,较2010年上升36.3%,远远跑赢17.5%的名义GDP增长。2011年中国银行体系的资本利润率(ROE)为20.4%,而全球资产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集团ROE仅为10.6%。
  难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在谈到金融改革时强调,要打破银行业的垄断。究竟如何理解中国银行业的垄断格局?为什么银行的利润会如此之高?应该如何推行金融改革来破局?
  简而言之,中国银行业的垄断实质是央行严格管制下的卡特尔。打破银行业垄断的关键并不是简单地增加银行的数量,而是要逐步弱化和优化央行的利率和信贷管制。
  很多人认为,中国银行业高额利润的根源是缺乏竞争。但事实上,最近十年银行的数量快速上升,竞争日趋激烈。1998年四大行贷款和存款的市场份额分别是72%和74%,而2011年则分别下降到了43%和46%。在美国和日本,最大的四家银行2011年在存款市场的份额分别是34%和59%。种种事实表明,中国银行业的集中程度在大幅下降,高利润并非由于缺乏竞争而导致。
  与其将银行业定性为垄断行业,不如将中国的银行体系看成一个卡特尔。一般的卡特尔由成员一起协商来控制产量以提高价格和利润。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大概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其通过限制各成员国的石油产量来保证成员国的石油收益。中国的银行卡特尔则是由央行等监管机构通过限制中国银行业的“产量”―― 贷款数量,以及“价格”―― 存贷款利差,来保证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
  全世界成功的卡特尔的非常少,原因在于卡特尔的成员拥有很强的动机去偏离事先规定的价格和产量,所以维系卡特尔的组织成本很高。中国的银行业作为一个拥有大量参与者的卡特尔,之所以可以长期存在,关键在于贷款额度和息差是由央行规定并严格执行的,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和强制性,单个市场参与者几乎不可能有所偏离。
  中国银行体系卡特尔在实际运作中由三大支柱构成:首先,是政府管制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所构成的息差;其次,由监管机构规定的一系列对银行放贷额度的限制,如75%贷存比,可调整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新增贷款额度等;第三,则是各种有形无形的准入限制。
  2011年银行业的高利润正是来自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结构。在新增贷款受限的情况下,银行的议价能力大幅上升,而由于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居民缺乏同银行的议价能力。因此,虽然理财产品大量出现,但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仍低于贷款利率上升,导致银行净息差上升。
  中国的“影子银行”现象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新增贷款额度受限的情况下,银行发展了大量的非传统资产方表外业务。另一方面,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又受到75%贷存比的限制,为了提高贷款投放,银行不得不相应提高存款规模。然而,存款利率上限的存在,阻碍了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存款。所以,银行又在发展出各种理财产品,作为传统存款业务的替代。
  面对银行的高利润,监管当局将如何应对?一种观点认为需要降低银行的准入门槛,增加银行体系的内部竞争。但由于银行高利润的关键并不在于缺乏竞争,而在于政府主导的信贷总量和利率管制。因此,增加市场参与者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要真正打破目前银行的市场结构,只有放松对息差和贷款额度的管制,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为此,应着力于以下三个比较重要的领域: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维持相对较低而且稳定的银行间利率;引入更为灵活的新增贷款分配制度,逐步放松利率管制。
  
  陆挺为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获2011年“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季度和年度预测第一名

标签:卡特尔 银行业 滋生 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