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荐信 > 正文

在正业之外有所追求_正业之外,活得很“业余”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每一个“忙DAY(Monday)”都很精彩   “如果我?在不务正业地刷屏,那是因为我正被所谓的‘正业’折磨着。”   2月19日,周一下午,上传了这条微博。那时,我正在为几篇编不下去的稿件着急。都是当编辑做记者的,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每当稿件编不下去或写不下去,但形势所需你必须继续与之对峙与之周旋,你会不会一遍遍从第一段第一句开始,反复地捡起它,反复地从头再来?――没错,我?是在那样一个纠结的状态下干着各式各样的活儿,或编稿,或写稿。没办法,谁让它是咱的“正业”呢。
  我所在的《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和“阅读周刊”,每周二见报。每周一是出报日,这一天可谓“战斗日”。每到周一,最怕有人找,最怕接电话和短信。咱们都明白,“报纸质量大于天”,编稿一分心,影响质量不说,还可能随时出错,而编稿进度哪怕耽误一分钟,拼版工、制图工、检查组、分管领导、核查组,每一个环节都将因你的耽误而延误,这在报社出版流程里是不被允许的。就这样神经高度紧张地一路忙到夜里。我的周一,被朋友们戏称为“忙DAY(Monday)”。
  新一轮“战役”,从每周二开始:已经见报的选题,?结得失;寻找适合新一周的选题;已布置下去的报道,继续催促,同时寻找添加新素材;一些有“雷区”的选题,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留意有无红牌叫停,同时筹措备稿……对我来说,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着又一个七日。
  进中青报的时候,我不满22岁,如今已迈入不惑,在一家报社待了将近19年,把“编辑一记者一编辑”这两个角色颠来倒去地轮番做了十几年,如果我说我没有职业倦怠,那一定是大瞎话。因此,问我“女记者如何活得精彩”?我挺懵的。周而复始的组稿编稿编版,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还有精彩可言吗?尤其是,何谓精彩?我眼里的精彩,是否是你眼里的精彩?生活观、价值观不同,精彩的定义必将大相径庭。
  好在,人到中年,看清了一个道理:面对别人,最好别太拿你自己当回事,你并没有你年少轻狂时以为的那么重要;关于自己,很多东西是可以不去重视的,很多东西是可有可无的,很多东西是完全可以放弃的。
  因此,我是这么想:做报纸是你的“正业”,即便有再多的折磨、委屈,可你天生又做不成“撂挑子”“溜肩膀”的那种人,那就唯有坚持。职场中人,凡事拿出职业态度好了:认真对待,负责到底,无愧于心,足矣。
  不过,在“正业”之余,我就比较“不务正业”了。
  “骨灰级宅女”的幸福生活
  曾几何时,可能因为热爱打球,可能喜欢写各种游记类文字,因此有那么一些年,很不幸,落下“爱玩”的坏名声。
  我确实喜欢打球。乒乓球是打小就喜欢,一路玩到刚工作的那几年。2001年甚至还作为报社特派记者单枪匹马地到日本大阪采访报道了最后一届的团体与单项合一的世乒赛。
  还有保龄球,上世纪90年代这项运动热遍全国时,我是走哪里玩到哪里,随叫随到,因为玩球,还拿过几次小奖。本世纪初,突然改迷羽毛球了。为了这几项运动,球具球包球鞋等全副武装样样配齐。但这几项运动在近年来一一停下,我从热爱运动的家伙,变成不锻炼的“资深亚健康”。
  年轻时,有那么几年做着专职记者,时间上自由度大,心态上有激情有好奇,一听说能出远门就开心。时间长的几次,一走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1995年有一个月在西藏四处跑;2001年,上半年有大半月独自泡在大阪采访世乒赛,下半年有40多天在昆明到长江源头沱沱河的路上;2000至2003年,有几次新疆内蒙古甘肃贵州西藏等地的采访,战线长,每一趟一出去都是大半月;2004年,随一个车队从北京开车进入西伯利亚,横穿亚欧大陆抵达法国巴黎,在路上跑了一个月。而最近这八年,大概是因为被版面死死拴住了的缘故,我最常态的业余生活,是“宅着”。
  只要在家,我?是满屋子里外翻找着各种能洗的东西,然后轰轰烈烈展开洗晒行动。此外,吸灰,拖地,洗碗,倒腾衣柜里各季衣服,各种家务活一遍下来,心情大爽。对于非常厌恶逛街,又对跑到健身中心跑步举哑铃这类行为觉得“太事儿了”的我来说,做家务活,足不出户就把周遭环境搞好,顺带也把“心情垃圾打扫干净”,还有比这性价比更高的业余生活吗?
  可洗可不洗的东西洗完了,灰也吸了,地板也拖了,接下来干的事依旧很业余――看报纸、看书、上网看新闻。我这样四处“围观”的目的,其实很功利――为了知道这星球上发生了什么事,寻找合适我们部门的选题……
  说心里话,很后悔应下这次稿约,在每天活得风风火火的我的那些优秀同行看来,我这种周而复始的工作是多么的平淡与乏味。如果这份“作业”最终还是发表了,我只想老老实实地说,在有利于本职工作、不妨碍旁人、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大前提下,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着自己,安排好自己,这就够不错了――好吧,给自己鼓个掌。(作者是《中国青年报》文化阅读周刊主编)

标签:正业 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