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自主招生 > 正文

青梅竹马歌曲_青梅竹马发生在哪里/“邦”与“国”的区别/古代交通工具/清代贵族女的“高跟鞋”有多高?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青梅竹马发生在哪里   文/绿叶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竹马发生在哪里?”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诗中说了“同居长干里”。
   长干里在哪儿?建康,即现在的南京。进一步问在南京的何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唐代许嵩所著《建康实录》是最早记载南京的私家专著,以实录和记传二种体例,记录了建康地区的城市风貌和六朝时期的一些事迹。
   许嵩生活在唐玄宗、肃宗时期,是和李白、杜甫同时的人物,不仅在建康一带长期居住过,并且还对当时的六朝遗迹做过详细的实地考察。
   《建康实录》中记载:古代南京人,称山陇之间曰“干”,建邺南五里有山岗,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金陵南郭群山环之,而雨花峰为最大,其脊曰石子冈,吉古之大长干也。
   在今雨花台梅岗“江南第二泉”一带,至今尚有古高座寺遗迹可寻。高座寺是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志公说法天雨花的地方,雨花台因此得名,所以雨花台就是《建康实录》中讲的雨花峰之脊石子冈。
   由此大长干应该在如今雨花台之北,雨花路之东,秦淮河之南,以大报恩寺遗址为中心的南北较长的长方形平地。东长干在其东北面的秦淮河南岸,估计在当时的朱雀桥、乌衣巷附近,即刘禹锡《乌衣巷》诗中描述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小长干就是人们经常提到,并为唐代大诗人多次歌咏的“长干里”,主要是指吴大帝孙权建立建业大市时的小长干里,在今天东至中华门,西至当时长江(盛唐时大致在中山南路,六朝时可能更靠东面),北至秦淮河,南面不会越过今天的西干长巷这样一个东西较长的区域。为恢复长干里历史风貌,最近在此处新建了一个古长干里公园。
  
  “邦”与“国”的区别
   “邦”和“封”最初是一个字,“封”的古字是两只手堆土植树的形状,是划界封植的意思。分封制时代,国王将所统治下的土地分封给同姓或异姓诸侯,被封的土地就叫做“封”,后来改叫做“邦”。如《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指的就是方圆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小封地。现在所说的友邦、邦交、邻邦、邦国中的“邦”,指的就是整个国家。“国”最初是“邦”的统治中心,指诸侯在封地上建的都城。后来,国都所管辖的土地也被称为“国”,这样,它的意义就和“邦”一致了。
  
  古代交通工具
   黄帝时已有车服,谓之轩辕。轩,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有帐幕的车子。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陕西黄河镇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它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鸡公车”的第二次变革是在宋代,变一人推动为前后两人把架、两旁两人扶拐,前用驴拉,称“串车”。第三次变革是在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拱形席作顶,用来拉客,称为“双缱独轮车”。
  
  清代贵族女的“高跟鞋”有多高?
  文/张有军
   满族妇女在衣着旗装时,通常会搭配旗式坤鞋。
   这里所说的旗式坤鞋可分数种,常御多平底,一种高寸许,前后微缺,名为“寸底鞋”。还有一种鞋底中间高出数寸,中微细,下端作方形,名为“高底鞋”,俗称“马蹄底”或“花盆底”。这种木底的丝鞋由于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马蹄底”;另外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故而称为“花盆底鞋”;鞋底中间即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上此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端庄秀美。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

标签:青梅竹马 清代 交通工具 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