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自主招生 > 正文

养生保健,莫入误区_养生保健误区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误区一:养生须吃保健品   营养学家和中医专家认为:保健性营养品不能以补来确定其概念,补的概念只限于中药。目前,一些营养保健品的广告宣传仍然停留于传统的营养保健观念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宣传正在将消费者引向营养保健的误区。
  经专家检测及实践表明,营养不等于保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复苏,禽、蛋、鱼、肉正逐渐成为平民百姓的家常便饭,从日常的饮食中,人们完全可以摄取足够的营养。然而生活水平提高后,一些“富贵病”应运而生。这充分说明: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必担心缺乏营养,而是要防止营养过剩。
  几年前,上海的青年学者兰先德和范小兵率先提出了“清除人体过剩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是现代营养保健之关键”的理论,使现代营养保健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因为现代都市人营养状况较为理想,问题是工业污染、工作过度劳累及紧张的生活节奏,促使人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诱发多种疾病。许多保健品仅立足于对人体进行营养补充,这对现代都市人来说常常是多余的。保健品只有使人体更趋于微生态平衡,才真正具有保健功效。
  社会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各种毒物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某些营养物质摄入过量也可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毒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等摄取过量也可引起中毒或营养失衡而有损健康。因此,除注意预防毒素进入人体外,排除、解除体内毒素、调节肌体状态平衡十分重要。这就要我们加强自我保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以排毒解毒。从医学的角度来说,通过大便排除毒素是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
  
  误区二:健身锻炼无关紧要
  青年人体质好于老年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然而,最近北京一家机构对几千名市民进行身体机能和素质测试,发现不少退休老人做完三分钟台阶试验后,可以做到脸不红气不喘,而一些年轻人则气喘吁吁,满头是汗。测试中心负责人说,如今北京人参加体育锻炼,年轻人在锻炼时间和锻炼意识上都比不上老年人。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年轻人的心脏功能反倒不如老年人。
  不少人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锻炼不锻炼对人的身体影响不大。我们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人的体质在与环境的协调中会产生适应性变化,并从形态与功能上表现出来。锻炼与不锻炼,会使人与人的功能适应性出现很大的差异。比如流行性感冒的发生,与体质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的人,是流感流行期间最容易受感染并且死亡率最高的人。相对而言,身体抵抗力强、体质好的人就不太容易受感染;即使受到感染,经过治疗后恢复也较快。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当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是否生病与体质的强弱直接相关。
  所谓体质,指的是身体的素质或是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涵盖了一个人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精神面貌各个方面的状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人的体质与个体所处生活环境直接相关。正如温室的花朵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花朵相比,后者的适应能力、抵御侵害的能力都强于前者。缺乏运动锻炼的人,一定不会有强有力的心肺功能。如果没有经常的良性应激刺激(运动就是一种良性的应激刺激),人就不会拥有活跃而高效的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坚持运动锻炼是人们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一项根本措施。
  
  误区三:“感觉良好”就健康
  做医生的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当将严重疾患的诊断告诉病人之后,他最先出现的反应是大吃一惊,大多会这样说:“我怎么可能得这样的病呢?我的感觉良好呀!”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习惯用“感觉良好”这句口头禅向别人显示或夸耀自己的身体,自以为十分健康。果真如此吗?非也!因为,许多疾病,包括一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起病初期乃至中期,病人常感觉“正常”或“良好”。当进一步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病人才会产生显著的异常感觉――出现自觉症状。可惜,此时诊治,为时已晚。这也就是许多病人被确诊时感觉惊异的主要原因。
  由此得到启示,中老年人,尤其是50~70岁年龄段者,即使平时无任何不适,自我感觉良好,外观表现强健,也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事实表明,许多病治疗效果好,甚至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大都是通过常规体检发现的。防病保健,重视体格检查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根本还在于预防。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学说最早的理论依据,源于我国古老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状况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其目的是在维护正气、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疾病侵害。
  我们生活的物质条件虽然不能与先进国家相比,但“富”有“富”的养生,“穷”有“穷”的养生,关键在于要有养生意识。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标签:误区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