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 正文

[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化学课堂提问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学的起始环节。设置疑问,提出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艺术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是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准确而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阔思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上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和释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打开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进入“心求近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问题情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时,既要注意基本知识的中心点,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进行发散思维,同时还应通过对已有问题的改造,让问题的精髓渗透到其他问题中,促进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作用,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创设学习情境时不但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更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和方法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课前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提出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破难点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多设计一些深度不同的问题,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各有收获,同时还能防止学生因多次失败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放弃心理。如讲授盐类的水解时问学生:碳酸钠为什么被称为纯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学生用pH试纸检验一下,便知结论。随后再提出碳酸钠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碳酸钠在水溶液中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总之,课堂上教师应用有效提问这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它以燎原之势在化学课堂上熊熊燃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让学生在心中产生疑惑,引起他们积极思考,而思考正是深入学习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让提问变得有效,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问题的难易应适当,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问题如过易,则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及厌倦心理;问题过难,学生就会无从思考,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退避的心理。如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内容时,如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因课本上有“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的描述,问题就显得过于容易,学生无须动脑就能回答;如将问题改为“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则问题就具有启发功能了。启发功能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中关于尾气处理的提问,由于学生不知道尾气的成分,如问:“尾气应如何处理?”则不具备启发功能,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分析反应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后再提出“尾气应如何处理?”,此时问题就更具有启发性[1]。问题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和状况,让学生能拾级而上和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玻璃管内红色固体的成分时,如问学生“如何证明红色固体的成分?”就缺乏层次性,因为学生此时还不知道红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如将问题改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试推断红色固体的成分”,然后问:“如何证明红色固体是铜?”则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来。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提问只有具有层次性,学生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如问题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反而会有满堂问的嫌疑。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学生虽然表面上参与了教学,但二者本质上却都不承认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开放性问题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交流互动机会,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这六种非金属氧化物中,哪一种氧化物具有不同于其他五种的特性学生众说纷纭,经过讨论后多数学生发现这六种氧化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有的氧化物与众不同的特性还不止一处。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的情景。以生活、生产为背景设计的化学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巨大力量,还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化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从被动的推理和演算中走出来,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如氯气的性质教学中,介绍一个真实的事件后提问: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5吨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周边村镇27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公路旁3个乡镇万余人疏散。
  (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应该往哪里撤离??摇?摇 ?摇?摇(山坡上/低洼);
  (2)如果你当时在距离化工厂较近的居民家中,如何利用家中现有的物质来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3)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处理,他们先把泄漏的氯气钢瓶投入一个盛有某物质水溶液的水缸中,该物质是?摇?摇 ?摇?摇?摇。
  本案例以真实的事件为背景,联系了实际、贴近了生活,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能积极进行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2]
  教师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扩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空间、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思维产生飞跃,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使学生的情感、兴趣、动机都处于积极状态,促使学生的化学知识转化、产生飞跃,同时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并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明确的赞扬,如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表扬性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来表示你的赞许,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
  为了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避免采用闪电式、追击式、牵引式、突袭式、追加式、抢答性、冷落性、无疑性、频发性、简单化等不当的提问方式。
  总而言之,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藏的创造性和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的情境,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教师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加以引导、组织,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让学生的问题升华,把学生引导到更深入的思考中去。什么时候老师已经提不出问题或已经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时,学生就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许乃义.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江苏教研网.
  [2]王建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江苏教研网.

标签:提问 课堂 化学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