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浅谈林语堂的翻译观和翻译实践:林语堂的幽默观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林语堂先生是两脚踏中西文化的大家,其一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中。他的翻译理论独树一帜,他的翻译成就令世人称道。本文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研究。
  关键词:林语堂 忠实 通顺 美
  
  一、引言
  林语堂(1895.10.10-1976.3.26)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林语堂以其渊博的才识令世人敬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恰好显示他一生的大家风范。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学写作与文学翻译中,其深厚的国学根底,让人惊叹的英文水平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使他在翻译方面取得极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播到了西方,让西方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同时也让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林语堂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林语堂写过很多关于翻译理论的文章及论著,但最系统、最全面的是1933年为吴曙天编著的《翻译论》作的序,即为近万言的《论翻译》。在这篇文章中,林语堂阐述了他独到并且深刻的译学思想。其中主要包括了对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标准这两个方面。
  1.译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论翻译》一文中, 林语堂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对待翻译,译者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正确的见解”。可见,林语堂认为译文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译者的文学修养和态度,优秀的译者需饱受中西文化的熏染以及对中西不同语言炉火纯青的驾驭,除此以外,还要勤于笔耕。
  2.翻译的标准
  在《论翻译》中, 林语堂提出了翻译的三标准:忠实、通顺、美。该理论可以看作是对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的继承和发扬。他认为这三重标准也可以说成是译者的三种责任: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对本国读者的责任与对艺术的责任。译者只有具备上述修养,然后才可谓具有真正翻译家的资格。
  (1)忠实
  林语堂将“忠实”分为四等及四义。 四等: 直译、死译、意译、胡译。 四义: 非字译、须传神、非绝对、须通顺。他认为忠实标准是译者首要的责任, 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作者传达的内容及思想。但是这种 “忠实”并不是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死板的一层不变的对译,因为“译者所应忠实的, 不是原文的零字, 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除此以外,译者还应传达出原文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所谓的忠实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 “凡文字有声音之美, 有意义之美, 有传神之美, 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 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 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
  (2)通顺
  林语堂认为译文的“通顺”应是译者的责任,特别是对本国读者的责任。译者要做到两点:“第一,须以句为本位;第二,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 也就是说,译者在译文语言的表达上应按译语读者的语言方式进行创作,要适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要。
  (3)美
  关于“美的标准”, 林语堂是中国翻译史上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翻译既为艺术,就须具备美感。译者需用美的理念把翻译当作一门艺术潜心对待。译文要同时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美观。内容美是首要, 但形式美也绝不可忽视。拜读林语堂的翻译作品,让人心悦诚服。作品意美、音美、形美、可谓绝妙生花。林语堂关于翻译的美学标准也正好反映了他自身的独特的气质修养。
  “林语堂的这篇文章(《论翻译》)内容十分丰富,说理服人,可以说在翻译问题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将严复的‘译事三难’的理论继承下来,加以发展,不仅奠下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还启发了后来的翻译工作者。50年代和60年代的翻译理论基本上没有超出严复和林语堂这两位大师所讨论过的范畴,所异者只是表达方式而已。”(罗新璋,1984:856)
  三、林语堂的翻译实践
  林语堂的翻译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他认为“ 翻译即创作”。可以说,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几乎都在翻译。
  他的各种著作及译作一共三十二部,其中包括论述、散文、诗词、小说和传记。无论是《幽梦影》、《浮生六记》、《归去来兮辞》、《赤壁赋》、《京华烟云》或是其它,林语堂的翻译与创作都独具魅力,令人称道。他最为绝妙之处就是能把许多深奥难懂的中国儒家道家哲学思想, 以一种生动地方式传播到西方世界。让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孔子的智慧》为例,他将其进行分门别类的重编,小题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谈话风格;孔子论君子和小人;孔子论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几篇介绍孔子的身世,摘译《礼记》的《中庸》、《大学》和《孟子》的有关篇章,这样使西方读者更容易深入地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再如: 他的另一部重要译著《老子的智慧》,即《道德经》。译文既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又浅显易懂。
  四、结束语
  林语堂,这位誉满中外的文学大师以其令人敬仰的人生智慧,毕生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东西方文化的介绍与沟通。他妙笔生花,成绩卓著,文如其人,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论翻译[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黄小?.也谈林语堂的翻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7)
  [3] 郎江涛王静. 林语堂译学思想述评https://fanyi.省略/fyll/fylltt/2008-3-31/1106.省略.省略/articles/071204/1/6blu.html
  (责任编辑:张彬)

标签:翻译 浅谈 实践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