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格言 > 正文

湖南卷满分作文(4篇)|2017高考湖南满分作文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放飞孩子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导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道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的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将如何直面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过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做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活生生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枝干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翩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住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琏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从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点评】文章由自然界生物中存在的现象,生发出“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的感触,然后针对家庭教育中自立能力教育的缺失,从多角度阐述了“放飞孩子”的必要性,结尾水到渠成地为天下孩子立言,发出让孩子自经风雨,磨炼翅膀的呼唤。全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层次井然。行止得当。作者巧妙地将话题化大为小,选取小的角度切入,并始终紧扣主旨行文;既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效地充实文章内容,又善于运用形象说理,使行文灵动而不失严谨,显示出相当不错的语文素养。(点评:周红)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这是父亲的功劳,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绝不做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喜欢上奇装异服,喜欢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路了。要多谢我的父亲。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从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惟一能说的话了。
  
  【点评】湖南省的这篇高考佳作,只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片断作简要述说,内容无过人之处,语言也嫌一般。可喜的是,作者巧借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作为行文线索,巧妙地串起了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而且诗句的运用,与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自然切合。形象地展示了不同时期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变与自己逐渐成长的过程。(点评:罗小军)
  
  祭弟文
  
  爱弟大姨父之子,生于八九年,十岁夭折;呜呼表弟!汝其辨乎内而讷于口者也,奈何不以天年卒而遗恨汝父兄?汝之纯明淳朴,奈何不业姨父之家乎?
  姨父性苛严,虽无才学,愿汝能读书,厚望于汝,而汝竟早夭,何以遂汝父之愿乎!吾尝教汝读书,习至司马光砸缸救人之事,吾言日:“司马光有高人之行,有独知之虑。故后能成名。商君有言‘疑事无成、疑行无功’处事须当机立断,为人不可狐性多疑。”汝疑而问日:“砸缸虽智,然缸大皮厚,水浊又深。掷小石则不坏缸,掷大石则石亦伤人,且缸皮脱落,锋利如刀,不为上策。”吾故无言以对。汝父指汝而骂日:“孺子不可救!书中圣哲岂有不合常情之理,只顾读书,余者勿论!”呜呼!今六年将尽,教育界主唱之“创新立异”方兴未艾,有汝之独特见解,而为长者所杀,悲夫!
  汝喜虫鱼鸟兽、天地山川、栽花种木。时时调护,倾注真情。汝栽数株凤仙于墙隅,自筑篱墙,引水渠以浇,且捉蚓以沃其土。待花开之时,虽无清香,亦足以极目视之娱。汝父毁之。指汝而骂曰:“糊涂虫!不能读书惟务栽花成年之后何以成家?”汝忿忿而逃,采数叶蚕桑以回。汝父夺而撕之曰:“不肖子使我肝肠寸断!奈何不争如此,养蚕栽花,出息何在耶?”呜呼,汝父之倔,何不容一爱心之子乎?汝献爱自然行有人道,何为而见斥乎?如今教育之所倡“素质+个性,规范+创新”何为而悖其行乎?
  孔丘有言日:“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愚兄不肖,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汝因抑郁而死,死于汝父之苛严。呜呼!国人之家教如此,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于世!商君有言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故有迥异之子,他人视之以为荒唐怪诞而斥之,不以理解,不以宽容。复如何以图教育之兴旺发达哉?
  爱弟之死,愚兄沉痛。然也有千万之子皆如此,何以胜其悲哉?不如曰:因势利导之,择善而从之,是教育者之责任也。呜呼哀哉,爱弟安息。
  
  【点评】此篇仿写文之所以成功,得力于作者古文功底的扎实,叙事描写议论皆能自如地运用文言,读来不觉得拗口,反倒觉得文章在流畅中蕴涵丰富。古文学得多了,相当多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古文的影响,于是在他们的作文中会有些“半文不白”的语句,但能纯熟地运用文言作文的学生毕竟少之又少。所以此种语文风没必要盲目仿效,弄得不好就是东施效颦。仿写要能成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创新,在仿写中创新。这篇作文,在文字风格上模仿韩愈《祭十二郎文》,有些语句干脆就加以引用(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衰)感情方面都有些相似。然而,它的内容却是紧紧地扣住“家庭教育”的话题,并且.它把一个家庭的悲剧扩而大之,将其放在整个国家民族的大背景下去深长思之,此文一下子就与韩愈的那篇文章区分了开来。《祭弟文》不是《祭十二郎文》的“克隆版”,它大胆地拿来别人优秀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中去,新意就在这种“嫁接”中产生。(推荐、点评:王虎森)
  
  宝玉学剑
  
  贾政头发都愁白了:宝玉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再过三个月就要考进士了呀!
  这小子读书不行,吟诗作对倒能来两手,可会试只考八股文呀!说是有特长的考生可加分,可是那又不算特长。要他学弹琴下棋他又坐不住;书法再练也只是三流水平;惜春教他画画,后来倒成他教惜春画眉了,这可如何是好哇!
  于是他召开家庭会议,会议结果:让宝玉跟柳湘莲学剑。因为武试合格的考生文试可降低一等录为进士,而且宝玉天生好动,正好学剑。
  湘莲总算请到了,他本不愿进贾府的,亏得有个大观园,他才答应在那教宝玉练剑。
  宝玉开始倒还十分积极,学得不亦乐乎。几天下来,剑也还耍得有板有眼了,贾母等人看了都拍手叫好,说大有进步。
  贾政还不满意,他认为好几天了,一套剑法都未练会,只学了几个基本动作,算得什么进步。宝玉则说练剑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贾政一瞪眼:“我是你老子,我会害你么?湘莲那样说无非想多赚几个钱,你也就信了?再说武试提前一个月进行,只一个多月了,还不赶紧练几套剑法,拿什么去比试?”宝玉张口欲辩,却被贾政一眼瞪了回去。
  从此宝玉兴趣大减,总觉得心不甘情不愿的没意思;而贾政却兴致大增,天天催促宝玉练剑,稍不满意便严加呵斥。
  于是宝玉的兴致在呵斥声中从高空渐渐跌入深渊,只想弃剑而逃,无奈贾政督责甚严,不敢不练。半个月又过去了,只学会了一套剑法,还常忘记套路。有时耍得好好的,一看见贾政便慌得手忙脚乱了。贾政也只是斥责,于是越责越乱,越乱越责,恶性循环……
  终于有一天,宝玉练剑时摔了一跤,贾政正准备呼喝他起来继续练,却见贾母、王夫人等正朝这边走过来。
  贾母踮着小脚跑过来,一把拉起宝玉,搂到怀里“心肝儿肉”地叫。然后叫贾政把柳湘莲辞了:“咱宝玉怎经得起这般摔打?――不学了。”
  贾政只得依言行事。但科举不能耽误,于是宝玉休养两天之后便被锁进了书房,贾政仍然像学剑时一样有空便来陪他考他呵斥他。
  宝玉在书房中捧着“子曰”,心里想着:“如果不是老爹如此苛责,恐怕此时我的剑法早练得很好了……”
  
  【点评】本文作者的聪明之处是“抓”对了人物――贾宝玉,他考进士的情形和今天千千万万学子高考何其相似!家庭教育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贾宝玉身上,故事因而能曲折有致,结构因而能一波三折。作者主要是批判贾政式的苛责,这从文章最后贾宝玉的埋怨中可以看出,但作者同时对贾母等人的溺爱也有微词。在对二者的否定中,家庭到底该有怎样的教育这一问题的答案便不言自明。虚构的人物,虚拟的故事,却能反映现实中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文童灵动而紧扣话题,寓理于事而颇有韵味。(推荐、点评:王虎森)

标签:湖南 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