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秘公文 | 免费试题 | 教学用文 | 优秀教案 | 各类考试 | 
您现在的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各类考试 >> 成人高考 >> 语文复习 >> 正文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八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八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字子长,夏阳人,幼年好学,二十岁以后曾屡次出外游历,观察民情风俗,足迹遍及南北各地。三十岁为郎中,常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元封三年,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有机会读到藏书。他继承其父想编写一部史书的遗志,于太初元年开始着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被处宫刑。太始元年,被赦出狱,任中书令。当时的中书令大都由宦官充任,他感到这是耻辱。但《史记》的写作,他含垢忍辱,发愤著书,终于在征和初年左右写成。不久即去世。

  《史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但取材于前代的历史文献,还从游历中积累了现实生活的资料。书中对当时不的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丑恶面貌了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中下层被压迫者和反抗者则寄予的同情。他在记叙历史人物时注入了的深厚感情,再加上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书中的人物往往写得栩栩如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史记》是一部的历史著作,它所使用的纪传体对后代史书写作产生了巨大的一部的传纪文学作品,被后世奉为典范。

  二、文体知识,本文选自《史记》卷一O九,传后附述李广子孙之事,已略去。

  《史记》是以纪传体写的的历史著作,传记文学的名作。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将军列传》是写李广真人真事的人物传纪。

  三、中心思想。文章记叙李广战绩卓著,却长期受压抑被迫自杀的遭遇。表达作者对李广才略,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出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黑暗无道。

  四、层次段落。可分为九介绍李广的家世和特点。李广擅于骑射,而且为朝廷奋力作战,但受排挤,有功无赏。部既写上郡之战李广临危不惧,凭超人的胆略和射技,化险为夷。,写李广治军简易士兵的爱戴。写雁门出击战,李广被捉后自谋脱险,有胆识,机智勇敢。第五写李广闲居时的情状和细节,擅射有强劲的臂力,清廉,爱士卒但自负其能。第六写在右北平之战,李广沉着、镇定、有武德。第七说明李广功高而封候。封邑的遭遇。第八写李广与卫青出击匈奴,卫青争功诿过,责李广及其士卒,李广悲愤自刎,军民为之悲哀。第九作者总结评价赞誉李广忠实诚厚,品行端正深得百姓的敬佩。

  六、写作特点。

  一、文章中心选择最有典型的意义的四个战例,按顺序来写李广的性格,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李广骁勇善战,擅于骑射,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负能使性;轻财爱士,讷口少言。虽屡建奇功,但处境坎坷,蒙受委屈,然仍忠于职守,辗转疆场。

  二、善用对比手法,用别的人物的特点来衬托出李广特点和性格,

  (一)是和匈奴射雕者的对比,刻画李广的射技比强。

  (二)与部下对比,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部下惊惧不安,衬托了李广临危不惧,从容镇定,胆略过人。

  (三)是以和程不识对比。衬托出李广治军简易士兵的拥戴。

  (四)是和唐帝李蔡对比,李蔡声名远不如李广,而能封候,位置丞相,李广却长期受压,以此揭露朝廷赏罚不公,贤愚不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对李广的同情。

  三、用细节描写来人物性格,如写李广佯死,暂腾儿而上胡儿马,刻画李广的机智和擅于骑射。写广出猎,射石,中石没簇,李广强劲的臂力。写李广不善言词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为饮,他爱好射箭和打仗。在北平之战写李广命令军士拉满弓却不发,却设计杀敌,打破敌人的包围,细节李广,沉着,有谋略善战。

  六、疑难词句。

  1.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用:因。首:是首级。虏:俘虏,俘获。

  3.冲陷折关。冲陷:冲锋陷阵。折关:破关。

  4.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率领。纵:放马驰骋。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身自:

  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陈:通阵地。所:许,大约。

  7.即有争,奈何?即:假如。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适逢,正值。终:。怪之:已知为怪。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就:接近,靠拢。舍止:留宿。

  10.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正:整齐,指严加约束。

  11.破败广军,生得广。生得:活捉。

  12.广暂腾而上胡儿马。腾:突然。

  13.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失亡:损失,伤亡。

  14.何乃故也。何乃:何况是。

  15.广亦竟射杀之。竟:终于。

  16.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直到死。

  17.其射,见敌急。急:迫近。

  18.用此,其将兵数困辱。用此:

  19.可数百里。可:大约。

  20.胡虏易与耳。与:对付的意思。

  21.汉矢且尽。且:将要。

  22.杀数人,胡虏益解。益解:逐渐松驰。解:通懈

  23.汉军罢,弗能追。罢:通疲。

  24.是时广军几没,罢归。几:几乎。没:覆没。罢归:收兵回去。

  25.广军功自如,无赏。如:当。

  26.而广不为后人。后人:落在人家后面。后:作动词用。

  27.且固命也?且:或者,

  28.且尝恨乎?尝:曾经。恨:遗憾。

  29.乃自以精兵走之。走:追赶。

  30.东道少回远。少:稍微。回远:迂回而路远。

  3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乃:于是。遂:就,立即。从:使动,使……从。驰:追逐。译: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人。

  32.胡兵终怪之。怪:意动,以……为怪。译:匈奴兵感到奇怪。

  33.大军不知广所之。之:动词,到……地方去。所知:所去之处。译:大军不知李广的去向。

  34.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或苦程不识。乐:以……为乐,为苦。苦字自后承前省从字。译:士兵也都乐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适为苦。

  35.为虏所生得,当斩。为……所,被动句式,当:判决。译:又被敌人活捉,判处死刑。

  36.两个动词含宾语如:推堕儿、勤习兵、终怪之。

  七、学习要点。一: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一论述了将军李广的杰出才能和高尚的品行。而另一又写出了李广一生不幸的遭遇。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骁勇善战,机智勇敢,胆略过人,使匈奴闻风丧胆,他轻财爱士,身先士卒,忠实诚信深得将士的敬重。如此一代名将却生不逢时。一生遭遇不幸,他自少至老与匈奴打仗大小70余战。战功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因功封候。竟被迫自杀。与李广命运鲜明对照的是,毫无才能的李蔡却位至成相。

  点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正反两的事例,揭露出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和黑暗无道。

  二、文末作者赞扬的含义,文末的太史公曰表达了司马迁对李广由衷的赞美。他引用论语赞美了李广立身端正,以身作责的高尚品格,后面又称赞李广虽不善言词,却以忠实心诚为人们信赖敬仰,并用桃李不言,下子成蹊的谚语深情赞美李广品德,有一唱三叹之致。

  三:李广的性格特征。这篇传记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从卫青及匈奴四个战役以击细节描写刻画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形象。李广的性格特征是骁勇善战,善于骑射,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负能使气,轻财爱士,口讷少言。个是运用对比手法衬托李广的性格,请参看写作特点。

  八、古文今译:现节选书上的段落翻译。

  书段译为:到孝景帝刚即位时,李广做陇西都尉,后又调做骑郎将,吴楚之国叛乱时,李广做骁骑都尉,跟从太尉周亚夫,进击五楚军,李广拔取了敌军军旗。立功扬名于昌邑城下。但梁王授给李广将军印,回到朝廷后,奖赏。后由调为上谷太守,匈奴每天来跟李广交锋打仗。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可是他凭着的才能,屡次跟匈奴对面作战,恐怕会失掉他,于是皇上就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李广辗转出任。边郡太守,又调任上郡。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郡的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闻名。

  翻译书上段。匈奴大举侵入上郡,天子派一名受宠性的宦官跟随李广统率练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中贵人率领几十个骑兵放马奔驰,碰上了三个匈奴人,跟打了起来。三个匈奴人转身放箭,射伤了中贵人,把跟随他的骑兵也射杀的快完了。中贵人逃奔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是射雕的能手。李广于是立即率领百名骑兵前往追歼那三个人,三个人失掉了马步行,已走出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分开左右两翼包抄,而李广亲射那三个人,杀死了两个,活捉了。一问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把他捆好上马正要回去,忽然看见远处有数千名匈奴的骑兵,看见李广,是诱骗的骑兵,都很吃惊,急忙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非常害怕。想驰马逃跑。李广说:离开大部队好几十里,现在就凭一百名骑兵往回逃,匈奴射击立刻就全完了,假如现在停留不动,匈奴是大部队派来引诱的,不敢射袭击。于是李广命令众骑兵说:前进!众兵前进在离匈奴阵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留下来,李广下令说:下马,解下马鞍!他的骑兵说:匈奴人多,而且很近,一旦有紧急情况,那怎么办呢?李广说:那些匈奴人会逃跑,现在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以此来坚定是诱骑的看法。种情况下,匈奴的骑兵就没敢出击。有骑白马的匈奴将领,监护他的士兵,李广跨上马跟十几个骑兵奔上前去,射杀了匈奴的白马将,而后又回到的骑兵中,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放下战马,卧地休息。这时正赶上黄昏,胡兵赶到奇怪不解,不敢出击。半夜时,胡兵也以为汉朝有伏兵在旁边,打算夜里攻击,胡人带兵离去。天刚亮,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之中,大军因不知李广的去向,跟从。

  下面译书上的段。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中,李广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国安的,当时单于发觉了汉朝的谋略,率军离去。汉朝军队立功。从那以后四年李广从尉位调为将军,由雁门攻打匈奴,匈奴的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命说:抓到李广活捉送来。胡人的骑兵抓住了李广,李广当时受伤,胡人把李广两马中间,接个大网兜让李广躺卧在里面,走了几十里,李广装死,斜眼看见旁边有胡人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窜上那少年的马,乘势推落了少年,取过他的弓,鞭马向南飞奔。跑了几十里重新遇到他散余的军队,于是带领关内。匈奴又派数百骑兵追捕李广,李广边逃边取出胡人少年的弓,射杀追兵,才得以脱逃。于是逃到汉朝,汉朝廷把李广下交给法官,法官判处李广的军队损失众多,又被敌人活捉,论罪为斩头。李广出钱赎罪才免于死刑,降为平民。

  下面译书上的六七段。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搭弓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陷没到石头里,上前一看原来是块石头,于是就再射它,最后也没能再射进石头。李广在所居住过的郡里,听说有虎,常常去射它,到了居住右北平时,也去射虎,老虎跳扑伤了李广,李广也终于射死了它。李广为人正直廉洁,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饭、喝水跟给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中,做过奉禄二千担的官,有40多年。但他家里从来多余的财产,一直到死也不谈治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有象猿一样灵活而长的臂膀,他的善射天赋啊。既使是他的子孙或者是别的人向他学习射箭,都赶上李广。李广口拙话少,跟人在一起闲呆着的时候,就在地上画出布阵的行列,从高处向宽窄的行列放箭,用射箭来赌酒,把射箭当做游戏。一直到死。李广率领的军队到了缺粮断水的地方,了水,士兵不全都喝过,李广不接近水;士兵不全都吃过,李广一口不尝。他对士卒宽大、不严酷。士兵乐意被李广所用。李广射箭见到敌情紧急,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放箭就让敌人弦声而倒下,,李广率兵多次受到敌人的围困和逼迫。他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下面翻译书上的第九、十段。此后两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攻打匈奴,博望候张骞率领一万骑兵跟他一同,分道进军。前进了大约有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军中的士兵都很恐慌,李广于是就派他儿子李敢前往冲击敌人,李敢只带了几十个骑兵一直穿过匈奴的包围,又从围敌中穿过,从左右两面冲了回来,告诉李广,胡人容易对!军士们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的阵势,所人都面朝外。胡人急剧的攻击,箭就象下雨般射来。汉军的战士死亡大半,汉军的箭也要射完了,李广于是命令士兵拉满弓,但不要射。而李广用大黄。强弩射匈奴的副将。一连射死好几人,胡兵才渐渐的退散。这时正赶上日落,汉军的官吏、士卒都面色,李广却神色不变,跟平常一样,更用心的整顿军队。李广军中的人打这以后便佩服他的英勇。又奋力作战,而博望候的军队也到了,匈奴的军队这才解围离去。汉军太疲乏没能追击,这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罢兵返回,按汉朝的法律,博望候行军迟缓,在约定会合的日期之后才到达,应判死刑,他出钱赎罪,被降为平民。李广军队所立的军功与应得的罚相抵受赏。

  翻译书上的十二,十三,十四段。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屡次请求随行参战,汉武帝以李广年老为理由,答应。过了好久才答应了这事,任命他为前将军。年正是元狩四年,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了关塞后,卫青捕到了俘虏,得知了匈奴首领单于的居处,就率领精兵去追单于。却命令李广的军队合并到右将军的部队中去,从东路出击。东路稍微绕远,而卫青大部队的行军道路上水草很少,士兵屯扎宿营。李广请求说:我的职务本来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下令调我从东道出兵。况且我从年轻束发时真心不一直与匈奴作战,一次与单于对战的机会,我愿意担当先锋,先与单于拼一死战。大将军卫青也暗中受到皇帝的告诫,李广年纪已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对战,恐怕达所期的目的,而这时公孙敖刚刚失掉封候,担任中将军跟从大将军(出击匈奴),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一起与单于对战,调开了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坚决地向大将军辞命不受。大将军不听,命令长史写了一道命令,直接送到李广的军部,并说,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去,照文书上所说的办。李广没向大将军卫青辞行就起程了,心里生气地来到军部,率领军队与石将军赵食其会师从东道。军队里向导,有时迷失道路,在与大将军约会的日期之后到达。大将军与匈奴交战,单于逃跑了,未能捉获他,只得回军。回师向南,横穿沙漠,遇到了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

  李广谒见过大将军,就回到的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着酒饭馈赠李广,借机询问李广、赵食其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上书报告天子军事的详情。李广不予回答。大将军又派长史马上督责李广军部的僚属前去对质听审。李广说:众校尉都过错,是我迷失了道路,我现在就到大将军的军部上报军情。李广对他的部下们说:我从年轻束发的时候开始,跟匈奴打了大大小小的七十多次仗,而今很幸运地跟从大将军出征,跟单交战的机会,然而大将军又调开了我的军队,(从东路出击)行军绕远,而且又迷失了道路,这难道天意吗?况且我李广六十多岁了。李广军中的军士、大夫全军上下都痛哭失声。当百姓听说了这件事,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也是年老的所幼的,都为他流了泪,而右将军赵食其被单独交给了执法官吏,罪当处死,他出钱赎罪,降为平民。

  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命令,人们也会跟你去做;为官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会遵从。这话正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到的李将军,老实憨厚得像个乡下人,嘴不善于说话。等到他死的那天,天下人认识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的死感到极度悲哀。他那忠诚的心,真是被士大夫所信任啊!谚语说:桃树李树虽不会说话,但树下自然被踏一条小路。这话说的是小事,但时邓可以比喻李广的人格啊。

  篇 《张中丞传后叙》

  一、作家作品。本文是一篇后叙,是韩愈在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于是写了这篇后叙,用来补充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时英勇事迹和其它轶事的。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议论性较强的记叙文,全文议论和叙事并重,是韩愈对叙文体的,后叙是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叙通序。叙和跋是叙文和跋文的合称,序写在著作的前面,跋写在著作的后面,对正文介绍、评价、补充和说明的。题目中提到的《张中丞传》即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张巡,邓州南阳人,安禄山反时,任真源县令,起兵抗敌。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诏拜御史中丞。后叙:是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对张巡等人的事迹作了补充。韩愈觉得李翰写的《张巡传》还又对《张巡传》做后叙。

  三、中心思想。本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补充记叙南霁云的事迹,张巡、许远的其它轶事,赞美在安史之乱中抗击叛军的英雄事迹,斥责安史叛军那些贪生怕死的将领和诬蔑英雄的小人。

  四、层次段落。全文从总体看,除开头自然段交待写这篇后叙的原因外,全体分两大,前半以议论文为主,驳斥小人对英雄的诬蔑,后半侧重叙事,两赞美英雄斥责小人主题。开端说明写这篇本文章的原因。原来的《张巡传》多有欠缺,写后叙作补充,余下为正文。分为五段。自然段到自然段共三段。诬蔑许远的论调驳斥。又分三个层次。层次自然段,驳斥说许远畏死辞服于贼的诬蔑。个层次是个自然段。驳斥说城之陷,自远所分始,抨击小人好诽谤他人的劣性。个层次为个自然段。以周围的将领弃城而逆遁和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作对比。驳斥了责二公以死守的谬论。从而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第五自然段,共两段。这为记叙为主。自然段写南霁云乞师贺兰,贺兰坐视不救,南霁云和张巡殉难,壮烈牺牲的事迹。第五自然段补叙张巡,许远轶事。分三个小层次。小层次张籍回忆于嵩讲述过的事情来补叙,详细的叙述了张巡博学强记的特点和英勇就义的事迹。小层次简述许远是宽厚长者,而且心胸开阔。小层次交待讲述者于嵩之死。作者夹叙夹议,清晰的出崇敬英雄,憎恨小人的思想感情。

  五、写作

  1. 议论与叙事并重的的写作

  全文的最大是议论与叙事并重。前半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后半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去乞师于贺兰进明的英勇事迹,然后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前后两虽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的联,前者议论是后者补叙的“纲”,后者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相辅相成,紧紧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2. 驳斥谬论时,所用的论据与论证方法。

  本文前半污蔑许远的两种错误论调批驳,都用事实作论据。如:驳斥传言许远畏死降贼的错误论调时,用了许远让位受权,并在外援不至、人相食且尽的情况下,仍死守的事实。驳斥责备张巡、许远死守的错误议论时,当时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外援不至”,张巡、许远死守睢阳以捍卫天下的功绩,论证守城是的。都用事实论证,对谬论的批判显得义正辞严,不容辩驳的力量。

  “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谬论,运用了类比法。作者用了两个比喻:“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以此论证睢阳城的陷落是在。将许远所守的城池先被攻陷,说成是许远叛变投降,这不过是儿童之见,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3. 三个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主要人物张巡、许远和和南霁云,各具性格特征: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南霁云深明大义,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4.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本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的个个生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等细节,极其生动的刻画了张巡地博闻强记与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

  5.人物之间的映衬和衬托。

  文中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正面人物,映衬各显各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受权于巡,自处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这里即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

  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即写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了南霁云想保存力量,伺机复仇的心理,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人映衬,更现出英雄气概。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出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

  六、疑难词句。

  (1)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

  恨:遗憾。

  (2)两家子弟才智下,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通知:通晓。 就虏:被俘。  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3)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数日:计算日期。

  (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责备。

  (5)虽欲去,必不达

  去:离开。

  (6)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就尽:渐趋覆没。  就:接近,趋向。  日滋:天天

  (7)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相环:四周

  (8)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从事:唐时通称幕僚为从事,这里作动词用,犹言任职。  道:是,来往。

  (9)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具:是备、办。  延:邀请。

  (10)此矢志也

  志:标记。

  (11)又降霁云,云未应

  降:劝降。

  (12)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应口:应着发问者的声口。

  (13)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仅:将近。  且:将近。

  (14)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因:凭着。

  (15)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颜色:脸色。  阳阳:安详的样子。

  (16)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可以译为不以成全别人的好事为乐,啊!

  (17)二公之贤

  之:那么,代词。译,张巡两公那么贤明。

  (18)而责二公以死守

  倒叙句,即为:以死守责二公的倒装。译,反而指责张、许二公不该死守睢阳。

  七、古文今译。

  只截选文中的几段译出。

  书中的段译为:

  发议论的人又说许远与张巡分守睢阳城的西南和东北。城池的陷落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以此责骂许远。这又跟儿童的见识两样,人将死的时候,它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病的;拉绳子而把它拉断,断必定有地方。看问题的人,见到人死了,绳断了,就归罪于先患病的脏腑和绳断之处,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发表议论,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就像是的啊!像张巡、许

  远,所成就的事业,是如此卓绝不凡,还免以遭到非议,人又有可说的呢?

  译书上段:

  当张、许二位开始守位睢阳城的时候,哪能知道人家不来援救,而丢弃城池预先逃跑呢?假如地方守不住,即使躲避到地方去又有好处呢?等到救兵而陷入窘境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剩下来的受伤致残和饿得瘦弱的士兵,既使想离开围城,也到达不了目的地。张、许二位那样贤明,很周到、精密了。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千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增多的百万大军,掩护着江河大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在那个时候,弃城逃跑、贪图活命的人,两个;拥有强大的军队,做事不就的人,周围。不追究究、惩处人的责任,反而责备张、许二位不该死守睢阳。也可见那些发议论的人,自列于判逆者之中,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而帮助判逆作乱的人,攻击张、许等英雄。

  书上的第五段译为:

  我曾经在汴、徐二洲的节度幕府任职,经常来往于两州之间,到人们所说的双庙去祭奠两位英雄,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的事情,说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讨救兵的时候,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声望、功绩超过,不肯出兵援救。他喜欢南霁云的勇敢、豪壮,不听他的话,硬要留他,了酒食与音乐,请南霁云入座。霁云慷慨、激昂的说:“我来的时候睢阳的人多月没吃了!我即使想人吃,但从道义上说不忍心;纵然勉强吃了也还咽不下去”,于是拔出配刀斩断手指,鲜血淋漓的拿给贺兰看,在坐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的为南霁人流下了眼泪。霁去知道贺兰终究为他出兵的意思,就骑马离开了。将要出城的时候,霁云抽出箭来,射佛寺之塔,箭身一半射进佛塔上边的砖头里。他说:“我回去打败了敌人之后,要消灭贺兰,这支箭是用来作标记的”。我贞元年间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佛塔告诉我这件事:睢阳城陷落的时候,敌人用刀威胁张巡,让他投降,张巡不肯屈服,就把他拉走将要杀害他;敌人又劝南霁云投降,霁云回答。张巡就对着霁云喊到:“南八,男子汉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之人所屈服!”南霁云笑着说:“我本想,您既然有话,我怎敢不去死呢!”也就宁死而不屈。

--下载<<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八>>Word文档 ,本文由东星资源网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语文复习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名师指点:历年考研数学重点…
    迈入六月天 2010考研大纲出来…
    我的暑期我做主:2010考研数…
    2010年考研数学线性代数解题…
    专家指导:2010年考研数学命…
    2010年考研数学指导:掌握学…
    名师指点:搜索2010考研数学…
    六月备考:为你量身定制2010…
    2010年考研数学复习名师忠言…
    我的暑期我做主:成就2010年…
      各类考试导航:
    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   英语作文   技巧心得   复习指南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申论试题   行政职业能力   公务员面试试题   专业科目试题   公共科目试题   考试攻略   时事政治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   英语复习   史地复习   理化复习   数学(文)   数学(理)   政治复习
    计算机等级考试最新动态   历年试题   政策说明   经验交流
    职称英语理工类   卫生类   综合类   经验交流
    商务英语
    护士执业考试临床护理   基础护理学   心理护理    中医护理
    考研资料工程硕士   MBA   法律硕士    在职研究生   同等学历   心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