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听课心得评课稿

时间:2017-04-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观后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观后感

认真学习了五位老师的课例,老师们的课精彩纷呈,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宿老师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精神,为生活在今日中国的儿童所深深感动和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宿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宿老师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比较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非常不错的。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度非常高,教学目标能够很好的完成,并且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宿老师的普通话非常适合学生特点,语言准确,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启发性,宿老师的教态和蔼可亲。在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亮点,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 下面结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节课例,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两个观察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课前学生积极自学了生字词,阅读了课文,并提出了自己对课题的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上,张老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对词语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点也非常好,这样让学生读起来非常有目的性。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性作用,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如果没有目的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将老师的主导作用隐匿了,那么,课堂将无法呈现精彩。

我的一点想法: 个人觉得在教学设计这个环节中,宿老师的设计中太注重让学生去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过程,有点上物理课的感觉,太侧重于让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品质,整堂课如果抓住一个训练点,比如只侧重于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在学生了解了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后,让学生学以致用,试着用这种手法来做练习为重点,而不要把这个只是作为作业,也就是做到让学生以课本为例子,拓展出去,让学生通过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掌握一些技巧、方法,这样是不是会更好呢?

萨特曾经说过“阅读是一种初引导的创造”。让课本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整合学生的生活、社会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时,学生就不难理解文本蕴含的教育因素了。如果老师漠视学生因回顾生活的经验而在课程生成的灵性,漠视学生的思考的结果;或者,如果不能灵活地拓展学生的回答,不加以生活中的事例而展开教学,纵然可能会完整地完成教学程序,但对学生的思与行的影响是狭隘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篇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说课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我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听课心得评课稿)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篇文章讲述了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点燃的火把。”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采用了“学——议——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读、说、议、写,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通过对课文重点段落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

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难点:1.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课文文本的特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预设了以下版块的教学: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读单元导读,交流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学习重点: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二)、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个伟人,一个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另一个是十六世纪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这两个人都非常博学多才,也给人类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却是这样认为的:“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同时出示这两句话)他们谁说的对呢?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

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2、学生反馈。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

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

时着地。是按产生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试验成功的顺序叙述的。)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辩论 信奉 违背 拖住

解释 宣布 固执 十磅

比萨城 胆大妄为

4、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四)、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1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2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3 集体探讨,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伽利略是一个(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

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执着追求真理。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在比萨斜塔上作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

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许多老

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话在人们眼里是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能否用简单的方法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如:画图或者实物演示)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

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

个著名的试验。(出示幻灯,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小节: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4、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5、学生交流。

(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6、拓展训练。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作业

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六、说板书设计

我在力争简洁、重点突出的原则下,设计了以下板书。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大哲学家 都信奉) (25岁 提出问题很不寻常)

10磅——1磅 疑问—试验 10磅——1磅

(反复)

(先着地---后着地) (总是同时着地)

{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篇三:《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海 口 市 二 十 五 小

王 妹

一、说教材

1、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十四课。课文讲的是三百多年前,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下做的两个铁球落地的实验,而其起因是敢于提问的伽利略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产生了疑问,并推想出了两个结论,他不但反复认真做实验,还在比萨斜塔下做了一次公开实验,结果证明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地,总是同时着地,速度与重量无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介绍的正是一个简单不过的物理现象,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程度有限,要掌握其原理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就要重点分解这个原理,突破这个难点,更要让学生体会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学的科学态度。

2、教学目标

1)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学的科学态度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 学习本课生字,体会并能分析伽利略推想的两个结论,及含

义深刻的句子。

4)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

2) 弄清伽利略提出疑问的根据,一个事实推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3) 体会伽利略以严肃认真态度通过反复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

的说法是错误的。

4、课时安排 :两课时

5、教具准备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幻灯片、小黑板

二、说教法及学法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叙述的顺序”,则宜采用一边读一边思考,以多读其意自见的方式启发学生多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全面发展,更好地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可兼用以下教学方式:

1) 创设情境,深入发展学生学知识的积极性,鼓励学生

自主动脑思考,动口发表见解。

2) 以探索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发挥学生合作

精神。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动手做实验,身临其境,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开阔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2

3

4

5

标签:铁球 着地 听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