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通知书 > 正文

创业教育:意义、现状与展望_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展望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延伸,也不是创建创业型大学时代被人们喧嚣喊出的命题;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应有之意,是现代大学精神的体现,是实现大学教育的理想、实现人的价值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创建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体系,国际化、本土化与地方化相融合的创业课程设置模式,创建体验式教学实践基地等。
  【关键词】创业教育;意义; 现状;展望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延伸,也不是创建创业型大学时代被人们喧嚣喊出的命题;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应有之意,是现代大学精神的体现,是实现大学教育的理想、实现人的价值的必然选择。广义的创业指创立基业,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之意,其内涵体现了开办和首创的困难与艰辛,体现了过程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在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的基础上有新的成果和贡献。
  一、意义的追寻:创业教精神与大学精神的耦合
  创业精神与始于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携带着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基因。现代大学精神的形成脱胎于资本主义的理想和追求:独立、自由、开创、开拓。因此,创业精神从逻辑上来讲就是现代大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创业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本质诉求。
  众多发达国家都是从战略高度定位创业教育的。美国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的百森商学院强调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美国的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英国高校把创业教育定位为一项长远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是急功近利地要开展创办企业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它更是一种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日本以大阪商业大学为例,其创业教育的理念非常明确:即“ 培养富有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加坡高校将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和国际接轨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德国人将高校作为“创业者的熔炉”,重点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独立精神。韩国的大学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大学是预备企业,“大学生是预备企业家。”
  二、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实践上来讲,国外的高校在创业教育上已经走了相当长一段路:形成了系统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建了稳定的、强调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探索出了注重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
  表1 英国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师资与评价表
  项目 关于创业的课程 为创业的课程
  师资配备 全职教师占93%,61%的教师有过商业管理经验,36%的教师有过创业经历 21%的兼职教师,98%的教师有过实业管理验,70%的教师曾经创立过自己的企业
  教学方法 讲授教材、设置情境、个人论文 小组教学、案例研究、客座演讲、小组项目、小组商业计划
  评价方式 一般是书面考试 重视学生演讲和沟通技能的考核、班级参与评价
  
  另外,从世界大学发展轨迹来看,在世界知名大学创建创业型大学的大背景下,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在不断地积累和丰富。“强调学术资本主义固然是创业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但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更是创业型大学面对社会需求而做出的的创业型回应之一”。在“知识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的世界大学变革发展道路上,世界知名大学正在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在MIT、斯坦福等成功案例的影响下,也作为回应,我国有实力的高校也在创办高校工业园区和各种孵化基地。这种回应显然是“精英大学”的事情,是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研究型大学的事情。这种回应也不能完全表达“创业教育”的含义,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提。
  虽然,在国家发展战略层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指出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创业教育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绝大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研究规律等方面研究不足,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摸索阶段;缺乏专门的创业研究学术期刊,而美国至少有44 种与创业相关的学术期刊。
  创业教育实践上,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历程还很短暂,如果以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萌芽,那么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仅开展了十几年。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开设了“创业管理”、“创业投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等8门课程;同时,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创业教育,此时,创业教育在中国才开始正式起步。2002年初,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全国100多所高校的2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后来,一些国内著名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中心等机构,建立了相关网站。2005年,上海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面向大学生创业的基金,每年投入资金总量约为1亿元,并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九所大学设立了分基金会。两年多来,该基金已支持23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
  总的来讲,创业教育的研究、学科建设、专业发展需要多层面的支持和协调。从顶层设计来看,创业教育需要国家的规划、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援助;从中观的层次来看,需要学校层面的努力和协调:包括开拓创业基地,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师资(杰出企业家校友等),从大的框架上对创业教育学科建设进行设计等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则要搞好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教学,力求教学的实践体验性、吸引力。
  三、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展望
  1、目标厘定:创建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体系
  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必须符合全面性、整体性原则,才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为适应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要能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处理,形成因地制宜、因需而变、因材施教的快速调整机制。另外,对于受教育者的学习掌握来说,目标设计越明确具体,也就越容易把握。只有切实可行的目标,才是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才能贯彻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去。
  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特征”。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分解为认识领域和情感领域两类具体目标。认知领域的具体目标是:领会、理解和把握有关创业知识,综合运用所学创业知识处理创业实际问题,通过求异思维、多向思维提出独到见解,力争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情感领域的具体目标是:认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的学习活动,认识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价值意义,完善创业素质以实现自我价值,在创业实践中对独立开展工作充满信心,不怕困难和挫折,善于与他交往和合作,以坚定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2、课程设置:国际化、本土化与地方化相融合
  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关于创业能力培养课程的设置;(2)缺乏中国创业环境背景下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教材;(3)一些高校虽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而已,创业教育课程同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性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理清和完善;(4)当前创业教育尚无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大赛混同起来,导致了创业教育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它只关注到了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而大多数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事实上,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覆盖面太窄,在相当程度上还只是存在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还没有融入到学校正式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去,与学科和专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和结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广度和深度。
  另外,从课程设置模块来看,整个课程知识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创业精神、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实践三个模块。大板块的逻辑关系为创业精神催生出不懈的和良性的创业动力,创业知识是创业顺利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创业实践是在创业精神与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创业过程的设计与模拟。创业精神是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灵魂和支柱。通过创业哲学、创业伦理学与创业心理学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与良好的道德情操。创业知识使学生通过创业管理学、创业法学、创业财务、市场营销等的学习,掌握创立企业、合法经营、培育企业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如何应对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基本知识为目的。“创业实践”是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创业设计、案例教学与企业运营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基地建设:开拓体验式教学实践基地,探索创业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现在我国部分创业教育开展的比较早的高校已经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有的高校依托当地的科技园区,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也有的在尝试把部分高校后勤服务承包给大学生经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今后的的改革方向为:(1)注重进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案例分析;(2)举行以获取创业实用知识、经验为中心的专题讲座;(3)进行以获取创业经验为目的参观创业企业和业企业家面对面的交流;(4)开拓创业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刘馨,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4).
  [4]苏明.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研究,2011,1.

标签:展望 现状 意义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