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秦王小说_三代秦王的宏图大略(上)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山东六国斗得你死我活,河山以西的秦国在干些什么?    秦国原先只是一个西陲小国,它要完成统一中国这样的空前伟业,只靠秦始皇一代人的努力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及至秦王(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在秦始皇之前,已经有六代秦王为秦国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基础,接力棒传到秦始皇手里,由他最后冲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空前伟业。
   秦始皇之前的六代秦王依次为:1、秦孝公(在位24年);2、秦惠文王(在位27年);3、秦武王(在位4年);4、秦昭襄王(在位56年);5、秦孝文王(在位1年);6、秦庄襄王(秦始皇父亲,在位3年)。
   其中真正有过大作为的是三位: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
  
  秦孝公的变法图强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是从秦孝公算起的。秦孝公最大的历史功绩是重用商殃实行变法,为秦国开辟了富强之路,这是秦国为统一中国积蓄力量的起点。
   春秋以降,遍地诸侯你争我夺,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没有消停过一天。偏于西部关山之外的秦孝公把中原乱局看了个透,悟出一个道理:要想真正成就霸业,归根结底要靠实力。实力来自活力,活力来自变法。战国初期,变法图强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秦国变法虽然不是最早,却最为彻底,成效最大。
   秦国统一中国的远大战略目标,最早是由秦孝公确立的。司马迁在《秦本纪》中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不是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秦孝公继位之初,秦国面临的战略形势十分严峻。“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他面对的是“六对一”的战略格局,压力可想而知。再往前说,春秋时,秦、楚两国是长期被中原诸侯集团边缘化的国家,认为楚国是“荆蛮”,秦国是“戎狄”,中原诸侯集团会盟一般不邀请这两个国家参加。秦孝公认准一条:咱发愤图强地干!
   商殃原来的名字叫卫殃,是卫国庶出公子,姓公孙,名殃。他在秦国变法获得了巨大成功后被封于商邑,从此叫商殃。他最早从卫国到魏国,在魏相公叔痤门下做家臣,公叔痤对他的才干十分赏识。公叔痤病重时,魏惠侯前去探望他,见他病情难有转机,就询问他关于继承人的意见。公叔痤向魏惠侯推荐了自己的一名家臣卫殃,大出魏惠侯意料。公叔痤很认真地对魏惠侯说,“殃虽年少,有奇才,愿举国而听之”。魏惠侯没有表态,转身要走。公叔痤马上又说:“王既不用殃,必杀之,毋令出境。”魏惠侯走后,公叔痤立即把卫殃叫来,告诉他说,我向魏惠侯推荐了你,从他的神情看,他不想用你。我又对魏惠侯说,不想用你就把你杀掉,不能放你出境。我把这些话如实告诉你,并不是耍两面派,而是按照“先君后臣”的原则办事。你快快走吧,越快越好。卫殃听罢却说,魏惠侯既然不肯采纳你的建议起用我,说明他根本不把我当回事,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来杀我呢?他很泰然,偏不走,倒要看看魏惠侯如何动作。魏惠侯竟把公叔痤举荐卫殃的话当成是病中昏话,回到宫里对大臣们说,相国病得真是不轻,他一会儿建议我重用卫殃,一会儿又让我把卫殃杀掉,看他病得这样神魂颠倒,我心里非常难过。
   适逢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卫殃西行入秦,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大悦。开始,秦国内部对卫殃提出的变法主张争论很大,秦孝公让他先留下,慢慢统一思想。第三年,秦孝公正式推行卫殃的变法主张,“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
   历史上凡是搞得很成功的变法,其实都并不复杂,也不繁琐。商殃变法的第一项内容就是鼓励垦荒,垦荒多的可以免除徭役。结果,秦国很快“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可耕地扩大到洛水以东,农业生产大发展。商殃推行变法的措施比较强硬,刚实行时“百姓苦之”,三年后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百姓便之”。
   秦孝公是一位注重实绩用人的君主,他随着商殃的变法措施逐步见效,不断提拔他。第三年,商殃当上了左庶长。第七、八两年,他让商殃带兵去打了几次仗,都打胜了。第十年,商殃被提拔为大良造。秦国的官爵分二十级,大良造排在第十六级,是高级贵族爵位。大良造的主要职责有两项,一为国君出谋划策,二要统兵作战。秦孝公让商殃带兵去攻打魏国的安邑,安邑降秦。第十二年,秦孝公又命令商殃监造咸阳城。咸阳城建好,秦孝公正式迁都咸阳。迁都后,又命令商殃二度变法。这一次,商殃出台了第二项变法内容:搞行政编制。把秦国划分为三十一县,每县设一位县令,全国号令得以统一。接着出台第三项变法内容:颁布商殃量,统一度量衡。第十四年,出台了第四项变法内容:“初为赋”,按丁征税。这样,国库就开始充实起来。
   商殃前后两次变法,秦国呈现“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夜不闭户,民能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国以富强”的大治景象。第十九年,东周天子周显王封秦孝公为“伯”,这说明国家有了实力,地位自然上去了,不用急。第二十年,“诸侯毕贺”。
   商殃变法前,中原诸侯连会盟都不让秦国参加,谁都看不起。秦国变法富强后,秦孝公被东周天子封为“伯”,各国诸侯都来祝贺。他们与秦孝公互相弯腰作揖的一瞬间,双方内心肯定会掠过一丝不同的感受。中原诸侯再也不敢排挤秦国了,纷纷要求秦国当盟主。秦孝公摆架子,他自己不去,派小儿子少官去,带领中原诸侯“朝天子”。
   总之,秦孝公经过二十年变法图强,秦国的腰杆子硬起来了。第二十二年,秦孝公封商殃为列侯,号商君,得商州十五邑,从此卫殃叫商殃。
   我们再用军事眼光来看一下商殃变法。我以前曾在一篇文章中将商殃变法的特点概括为“四重”:重农、重战、重法、重刑。经过商殃变法,秦国将散漫的农民组织起来,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推行连坐法。这种连坐法带点残酷性,它对社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动员能力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制作用。商殃建立的一套兵役制度也很周密,男丁从20岁算起,先服三年徭役(每年一月),积下一年余粮,从23岁开始服兵役,两年后复员,再轮流征调训练,至56岁方可免除兵役。通过这种办法,秦国培训出了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随时可供征调作战的庞大后备军。商殃奖励公战,严禁私斗,有军功者封爵,私斗者判刑。明确规定“得五甲首,而隶五家”,在作战中斩得敌人五枚首级,可得役使五户之利。并制定军功爵二十级,凡立有军功,“以律受上爵”,爵越高,禄越厚,而且得“复”(可以世袭)。这样,“使民欲求荣贵官爵者,必出于战功”。秦国军民英勇善战的风气,就是通过商殃变法培养起来的。同时,商殃废除了秦国贵族的世袭特权制,实行论功致仕。从秦王宗室做起,“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秦国的这项制度一直坚持了下来。总之,通过商殃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秦惠文王的战略取势
  
   秦惠文王继位时也称“公”,在位十三年后改称“王”。秦惠文王的最大贡献,是适时转移战略重点,由对内变法图强转变为东向战略取势。在战略上,“势”的概念很重要,劣势与优势,逆所谓与顺势,守势与攻势,一字之差,情况大不一样。
   可是,秦惠文王继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却是车裂商殃。为什么?因为商殃变法之初遇到极大阻力,阻力主要来自秦王宗亲。秦惠文王当太子时带头犯禁,商殃毫不客气,先惩罚太子。当时的惩罚办法是在违法者脸上刺字,商殃说,太子将来要当秦王,脸上刺字不好,那就“黥其傅师”。商殃果然厉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么一整,谁都不敢胡作非为了,“于是法大用”,秦国大治。但这件事对太子的刺激太大了,他咬紧牙关,记在心里,总有一天要报复商殃。商殃心里也清楚,他在秦国变法,对秦国贵族的利益伤害太大,恨他的人太多。秦孝公去世后,太子惠文王即位,“宗室多怨殃”,商殃准备离开秦国。可是晚了,公子虔等人诬告商殃准备谋反,秦惠文王将商殃“车裂以徇秦国”,灭其家。不过,秦惠文王有一点还算好,他报私仇不废公法,商殃的一套新法继续推行不废。凭这一点,秦惠文王仍可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假如他因私废法,把商殃几十年变法成果统统推倒,那中国历史不知要被改写成什么样子了。
   秦惠文王的战略取势,包括“文攻”与“武略”两个方面。
   “文攻”方面,他先后起用了公孙衍和张仪两位著名纵横家担任大良造和相国,以“连横”之计破山东六国的“合纵抗秦”。战国时期,有一批纵横家活跃在诸侯各国的外交舞台上,如公孙衍、张仪、苏秦、李兑、信陵君魏无忌等,“合纵”与“连横”是当时外交斗争的主要内容。《韩非子?五蠹》中对“合纵”与“连横”有专门解释,“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在秦惠文王后期,通过张仪的“连横”游说活动,挑动山东六国无休无止地生死相斗,最终得益的都是秦国。
   公孙衍(号犀首),魏国华阴人,初入秦,任大良造,为秦国出谋划策、带兵打仗好多年,立过不小的战功。在同魏国争夺山河之险的战争中,秦国取得了很大进展。
   公元前329年,魏国另一位纵横家张仪入秦,张仪与公孙衍是死对头,两人势不两立,你来我就走。秦惠文王用张仪取代公孙衍任大良造,公孙衍回到魏国当将军。从此,公孙衍的立场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成为“合纵抗秦”的急先锋。第二年,张仪就当上了秦相,与秦国公子华率领秦军攻下了魏国的蒲阳(今山西蒲县)。张仪对秦惠文王说,这次要用蒲阳与魏国做一笔买卖。秦惠文王问他这笔买卖怎么做,张仪说,秦国不仅要主动把蒲阳退还魏国,还要派秦公子繇到魏国去当人质,同魏国和好。至于让魏国拿什么来回报秦国,这些话由我去说。秦惠文王说,那就试试吧。张仪回到魏国,把秦国主动归还蒲阳、派秦公子繇前来当人质的话一讲,然后对魏惠王说,你看看,秦国对魏国真是不错啊,魏国应该知恩图报,再不要同秦国作对了。魏惠王当场表态,这次秦国很大方,魏国也不能小气,把上郡十五县(陕北米脂、肤施一带)献给秦国!这样一来,使秦国把北段国界也推到了黄河一线。消息传回秦宫,秦惠文王高兴得敲着酒杯连声说,好!好!好啊!公元前323年,张仪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主张与齐、楚结好,以孤立魏、韩。为此,他约齐、楚两位相国会于?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会见时,张仪用重金贿赂齐、楚两位相国,使齐、楚、秦三国交好。
   这时,魏国的惠施察觉魏国已陷入被动,向魏惠王建议,魏国应当联合齐、楚抗击秦国。魏惠王心想,去年刚刚通过张仪同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你惠施不是存心捣乱吗?一气之下,逐走惠施,邀请张仪回魏国来做相国。张仪一来,建议魏国带头屈从秦国,以便让别国仿效。魏惠王这才如梦初醒,发觉张仪原来是魏奸,一直在为秦国的利益出谋划策,去年把上郡十五县献给秦国是上了一个大当,后悔莫及。一怒之下,把张仪赶回秦国。山东各国觉得公孙衍的抗秦立场很坚定,都替公孙衍说话,于是魏惠王提拔公孙衍为相国。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举楚怀王为纵长。但五国都打自己的小算盘,互相观望,谁都不想带头去同秦国硬拼。真正出兵的是魏、赵、韩三国,燕、楚两国虚以应付。五国联军进攻秦国的函谷关,秦军反击,联军大败,函谷关仍然牢牢控制在秦国手中。第二年,秦军乘五国联军“合纵抗秦”大败后军心涣散,乘机伐韩,大败韩军于修鱼(今河南原武县东),斩首八万,震惊了诸侯各国。这时魏惠王已亡,刚继位的魏襄王年纪太轻,没有主见。张仪又从秦国来到魏国,他用这次韩军大败的事例威胁年轻的魏襄王退出了“合纵抗秦”的盟约,单独向秦国请和。就这样,五国联军第一次“合纵抗秦”以失败收场。公孙衍没有斗过张仪,失去了魏相职位,又跑到韩国去担任相国。
   当时齐、楚结好,对秦国东向扩张极为不利。张仪乘胜行动,主动要求出使楚国,去拆散齐、楚联盟。张仪见了楚怀王,开门见山对他说,楚国如果能同齐国毁约闭关,断绝往来,秦国将向楚国献地六百里,并送秦国美女给大王做小妾。张仪是个伶牙俐齿的政治骗子,楚怀王却是个十足的政治呆子。骗子骗呆子,一骗一个准,“楚怀王悦而许之”。张仪这一次真把楚怀王骗惨了。楚国满朝文武,听说秦国愿意割六百里地给楚国,都忙不迭地向楚怀王敬酒祝贺。唯独有一位清醒者陈轸,到大殿上来“吊丧”。他用十分悲伤的语气对楚怀王说:“楚国遭受这么大的不幸,我深感悲痛啊!”楚怀王极其扫兴,责问陈轸:“我不动一兵一卒,白白得到秦国六百里土地,你来吊哪门子丧啊?”陈轸回答说:“这六百里地是肯定得不到的,张仪的要害是要拆散齐、楚联盟。现在齐、楚、秦三国,哪两国联合起来,对另一国都不利。楚国如果与齐国毁约闭关、断绝关系,齐、秦两国马上就会结盟攻楚,楚国就要大难临头了!”但这时的楚怀王只信张仪,不信陈轸。他把楚国相印授给张仪,以示重奖,并派了一位将军跟随张仪一同到秦国去签约划地。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摔断了腿,躲了起来,三个月不上朝,跟他来的楚国将军根本见不到张仪的影子。楚怀王一分析,可能是与齐国断交断得不够坚决彻底,致使秦国拖延割地。于是派了一名勇士,借了宋国的关防,到齐国边境去“北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刻与楚国断交,与秦国结盟。张仪得到这一消息,出来了,接见那位楚国将军。楚国将军催促他赶快签约割地六百里,以便早日回国复命。张仪却改口道:“哎呀,你们当时都听错了,我说的是献地六里啊!”这就是张仪搞政治诈骗的一个著名例子。战国时期的那些游说之士,他们有机智,有计谋,善诡辩,尤其擅长搞政治诈骗,他们是那个特定时代孕育出来的一批政治怪胎。
   楚国将军回去把张仪的原话向楚怀王一报告,楚怀王气得眼睛鼻子都挪了地方,他决心用武力去夺取那六百里地。这时陈轸又站出来劝阻说:“不可,现在楚国把齐、秦两边都得罪了,这时向秦国轻率出兵,将会遭来更大灾祸。”这时的楚怀王哪里还劝得住,立即下令楚国将领屈?领兵伐秦。次年春,楚军与秦军战于丹阳(武关外丹水之阳,今陕西商南县西南),楚军惨败。秦军歼灭楚军八万,俘获楚将屈?以下官员七十余人,占领了楚国汉中郡。楚怀王于心不甘,调动楚国全部兵力,向秦国境内进军,以图报复。两军战于蓝田,楚军再次大败。韩、魏两国闻楚军大败,趁火打劫,攻取了楚国边境的几座城邑。楚怀王再也无力反击了,万般无奈,只得割汉中郡向秦国求和。
   在“武略”方面,秦惠文王有两大功劳:北灭义渠,南并巴蜀。
   北灭义渠虽然没有打多少仗,但对扩大和巩固秦国北部疆域的军事意义很大。打下巴、蜀两国,是秦国名将司马错立下的战功。秦国在西南方向高山深谷地区作战,主要靠司马错指挥。秦国南并巴蜀后,既得粮丰物富之利,又在长江上游对楚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战略态势。秦惠文王在位的最后一年(前311),他想使巴蜀与楚国的黔中郡连成一片,派使者去向楚怀王传话说,秦国愿以武关外的土地与楚国交换黔中郡。黔中郡是楚国腹地的一片广阔地域,辖境包括今湖南沅水流域、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部地区。楚怀王恨透了张仪,对秦国使者回了一句气话:“本王不要秦国一寸土地,愿得张仪之头而献黔中郡。”张仪一听,对秦惠文王说,行,我去。秦惠文王为他的安全担心,张仪说,不用怕。第一,秦国强大,楚国已衰弱,楚怀王不敢胡来。第二,我认识楚国一位嬖臣靳尚,靳尚深得楚怀王爱姬郑袖的信任,楚怀王对郑袖的话没有一句敢不听,大王您就放心吧。张仪一到楚国,楚怀王立即将他关了起来,要杀他。靳尚马上进宫去见郑袖,说张仪是秦王的宠臣,秦国要用六个县的土地和秦国的美女来赎他回去。秦国的美女一来,一定得宠,那么夫人您的地位就要一落千丈了!靳尚一通挑拨,郑袖对楚怀王哭哭啼啼说:“天下为臣的都是各为其主,张仪只是奉秦王之命办事而已。你今天杀了他,秦国怎肯罢休。你赶快把我们母子都迁到江南去算了,免得秦兵来了我们都成刀下鬼!”郑姬一哭,楚怀王的心就软了。第二天,楚怀王接见张仪,袖子一拂说,嗨,过去的事都算了,请坐,喝酒。张仪挺直了腰杆,侃侃而谈,又向楚怀王展开了新一轮外交攻势。他说,那些热衷于“合纵抗秦”的人,无异于驱赶一群肥羊去攻击一只猛虎,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秦兵一旦攻楚,不出三个月就能拿下楚国。楚国想等待诸侯各国来相救,他们即使肯来,至少也得半年才能到达,救得了楚国吗?张仪连唬带懵,把楚怀王吓住了。楚怀王连忙表态:“那好吧,楚国愿与秦国换地。”楚国遂“允割黔中郡,与秦和”。
   恰在这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从齐国出使回来,他听说楚怀王放走了张仪,大声呵斥楚怀王:“你为何不杀了他!”楚怀王后悔不及,派人去追,哪里还能追得上?楚怀王身为大国之君,他的政治判断力还不如屈原这位大诗人。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战略取势获得了巨大成功,占据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上游地区,虎视眈眈地俯瞰着河山以东的万里河山。

标签:秦王 宏图 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