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100字日记 > 正文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 工程训练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论述了工程训练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系,指出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科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程训练 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反映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也标志着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当前,高等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科院校大部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为数不多的自己动手制作产品的机会,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好课堂,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原材料选用、工艺分析、成本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等诸多环节。充分利用工程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习主体――学生本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无疑可以把工程训练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工程训练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教育主体――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教育,把科学、文化、法治等优秀成果以及教育主体本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内化”成为学生本身具备的素质,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工程训练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作为学生走上社会前的一次预先实践,是增强学生社会性的课堂。因此,工程训练课是高等工科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课程。
  1.良好的工程训练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题性人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自信性和独立性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性人格教育的具体体现。目前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比较高,依赖性人格在他们身上表现较重,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目标格格不入。针对教育主题的这种特征,在工程训练中,强调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并把这种严格的要求,在教育主体中进行又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化。但是,如果在工程训练中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处于次要位置,例如: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加工指定产品,那么,这种训练方式显然忽视和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培养学生主体性人格的观点考虑,工程训练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在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发展。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受教育阶段,他们通常会以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当改变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只有遵循主体教育的原则,在工程训练中,在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的主动思维和行为,他们的潜能才能被发掘,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得以实现。
  2.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性的课堂。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他们必须适应社会坏境、满足社会需要,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合群性、协作性、友爱性和责任感。目前有一定比例的在校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社会性表现欠缺,工程训练中的诸多环节,正是培养他们社会性很好的课堂。例如:逐渐浇筑时,需两人协作抬浇包,浇注动作要协调;锻造过程中,司锤者和夹持工件者之间需紧密配合,还要注意周围同学的安全等等。因此,借助工程训练,不失时机地进行社会性教育,无疑会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3.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有利于推进工程训练的教学改革。据了解,目前国内仍有为数不少的大中专工科院校的工程训练沿用传统方式,存在教材老化、技术老化、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几十年来变化甚微的问题;加之基础设施差、设备陈旧、投入不足,使得工程训练在内容上落后于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在形式上也存在有碍拓展学生主体人格及创造性的现实。
  4.在素质教育主旋律的影响下,工程训练如果能瞄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个目标进行大胆改革,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设计一套适应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教学方案,建立一种学生自主设计、制图、制定加工工艺并操作制造的训练方式,给学生更多一些独立的、主动的行为机会,无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把工程训练课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工程训练的目标,有利于推动工程训练的教学改革。
  二、工程训练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特征
  工程训练中的素质教育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一样,其教育主体――学生,也具有实践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在训练过程中应该让以上特征予以充分体现。
  1.工程训练中教育主体的实践性
  工程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时间和空间,但这仅仅是客观条件,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即教学指导人员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这种重要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____学生的实践才能把操作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能力。实践课教学过程并不是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完成。工程训练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制造工艺和操作技能,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使受教育者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至将来能更顺利地参加到对社会更有益的实践活动中去。正是工程训练的这种实践性,使得工程训练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受教育者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工程训练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工程训练中,教学指导人员起主导作用,而训练的主体是学生。作为训练主体的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也必然应该给他们以一定的自主性。诚然,训练是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学生应该遵守纪律、严格操作规程、坚持安全训练原则。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在训练中是能动的人,而不是“绵羊”。我们目前工程训练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指导教师把现成的加工方法、工艺、机器设备等基本知识如数家珍地一样一样地摆在学生面前,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照猫画虎地去模仿。学生在训练中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灌输,机械地仿照执行。他们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去分析、去判断、区有选择地接受。久而久之,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难于形成个体的人格和个性特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会导致他们在做人做事方面也容易失去自主性。目前,我们在铸工训练中实行让学生自己选择铸件,设计铸造工艺并进行造型、浇注等操作;在车工、钳工训练中给出手锤雏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制造新颖实用的多功能手锤;在锻造训练中开发使用胎膜锻;在数控雕铣机、数控线切割训练中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加工产品等做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格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如果能给学生以更多的构思、设计和制造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及综合能力应该得到更有益的培养,并得以更充分地展示。
  3.工程训练应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在高等工科院校中,工程训练的主体一般是大二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知识、一定的思考能力。工程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应该针对训练主体的这些特点,将侧重点放在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上,不仅要指导他们掌握基本操作,而且应该使他们对所学具有“反刍”能力,使他们的训练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前瞻性和抽象性,也就是启发他么意识的能动性,改变他们机械式的、被动的训练状况。也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他们随着训练的进展和深入,不断地调整自己,在实际操作及各项活动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程训练也就会更加生动、活泼,取得更好的效果。
  4.工程训练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工程训练方式应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训练过程应该给训练主体――学生以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只是单纯采用机械的、刻板的、填鸭式教学指导方式,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发挥,同时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这也是传统金工实习的最大不足之处。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掌握基本操作上,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再创造。当代的大学生求知欲望、猎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特别是他们渴望走向社会、展现自我,以实现他们人生价值。以上特点表现在在校学习期间,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他们总在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和条件,他们的创造性定会像火山般地爆发。而工程训练比课堂教学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方便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保萱,论金工实践课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3):30-32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李双寿,严绍华,工程素质训练的几点探索【J】,金工研究,1999(3)::39
  [4]傅水根,张学政,工程实践教学中分层次开展创新教育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太原)

标签:综合能力 培养 训练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