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100字日记 > 正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100字 [我国公共财政的演变趋势浅析]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窦义海(1985-),男,汉族,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研究方向:公共财政理论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公共财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文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及财政预算过程等三个方面,从多种角度对我国公共财政的演变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公共财政;演变;趋势;前景
   一、中国财政制度演变的逻辑
   (一)财政制度的含义
   “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制度是规范约束社会人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财政制度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正式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支出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其中,财政收入制度有包括规范财政收入制度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具体的税收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国债制度、国有经济收益制度等。财政支出制度包括财政支出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购买性支出中的消费性支出与生产性支出的具体内容、比例,转移性支出的目标、内容以及具体规定。预算管理制度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制度通过哪些具体规则反映社会公众的意愿。
   (二) 财政制度演变的内在推理
   不同的学者对财政制度的演变趋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广为接受的一个观点是,财政制度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现出愈加明显的公共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王国清等人认为,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如果某类收支活动是私人的(或市场的),就断然不会是财政。也有人认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所体现出的公共性程度会有所差别。财政制度的公共性从总体上来说,可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其一是财政目的的公共性;其二是财政活动范围的公共性;其三,财政活动机制的公共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财政的公共性会越来越强。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共同利益越来越多,从而会越来越要求政府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政府活动目的的公共性。其次,社会越向前发展,人们相互交往的范围会越来越宽,需要共同消费的物品和服务越来越多,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就越来越多。最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共同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参与能力越来越强,从而更加能够通过社会活动政治活动追求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
   二、我国财政公共化的衡量指标
   依据前文分析,反映财政公共性程度的指标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规模、结构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社会成员需以多大的代价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其向社会成员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这些指标集中体现在财政收入指标、财政支出指标和预算过程的管理与监督等具体指标上。
   (一)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财政收入包括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规模是指一国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所拥有的财政收入总水平。通常可用两个指标来描述:一是年度财政收入的总量,这是一个绝对指标;二是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这是一个相对指标。前者反映了政府筹集的可以用于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力有多大,后者主要反映一国政府参与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程度。
   财政收入结构是指不同形式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构成,它们各自占有的比例有多大。影响财政收入机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社会制度的约束,基于公共部门供应的特殊性,基于社会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以及出于短期内大量融资的需要。
   (二)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一般意义上讲,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政治经济目标而安排的各种支出的总称,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部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公共产品生产效率既定的情况下,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就意味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财政支出规模越大,意味着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越多,质量越好。
   财政支出结构一般是指财政支出是由哪些具体的支出项目所构成。通过一定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以考察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析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重点与政策变化,同时通过对财政结构的分析,也能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依据。在财政支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结构同样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征税前的社会收入分配可能会因为不同人的资源禀赋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人们税前收入差距悬殊。
   (三) 预算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预算制度是政府预算资金及其收支活动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机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题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财政监督是指负有监督职责或监督作用的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对财政经济及其相关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预算制度和预算管理机制是财政收入和支出体现社会成员意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居民收入公平分配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财政监督则是实现预算过程公共化的重要保障。有效的预算制度和预算管理机制以及财政预算监督能够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充分体现全体居民的意愿,有效地体现财政的公共性。
   三、公共财政演变的趋势和前景
   (一)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会越来越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会逐步提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其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对公共需要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公共需要在个人继而社会总需要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二,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从而财政收入增加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从财政收入的结构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绝大的比重。这是由于在人们消费的公共产品的融资方式中,税收融资比收费融资在筹资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够以更加有效率的方式获得等量的财政收入,还可以达到重新配置资源,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
   (二)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财政的公共性会越来越强,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消费越来越多,这要求为公共消费提供资金支持的财政收入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需求使其对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需求有较大增长,其在公共消费中的比重也呈提高的趋势,从而要求满足高层次公共需要的财政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相应提高。
   (三)预算过程演变趋势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公共性的增强,必然要求预算过程和机制的公共性也相应增强。预算过程和机制公共性增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人们的公共意识和能力在社会发展中会不断积累,并不可逆地向前累加。其二,人民的公共诉求也会通过舆论等各种途径影响政府行为方式,促使政府活动更加公开化。(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国清,马晓,程谦.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邓子基.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曾康华.财政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哈维.S.罗森(美).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标签:浅析 演变 公共财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