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100字作文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之矛盾分析_2018最新思想政治表现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地存在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矛盾,这个矛盾制约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矛盾加以辩证认识和具体分析,任何片面强调矛盾的某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明确教师的地位与责任,不能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整个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要从教学制度、措施、方法与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矛盾 主体性 主导性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与主要阵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地存在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矛盾,这个矛盾制约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矛盾加以辩证认识和具体分析,任何片面强调矛盾的某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
  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矛盾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要求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们要看到,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满,出现了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相对淡化或忽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尽管是一种进步,但离开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规律性便不复存在了。
  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明确教师的地位与责任,不能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整个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要从教学制度、措施、方法与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为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政课精品课程,奠定人才与师资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力图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课、提问、测验与考试的情况,要求教师不断适应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确保学生作为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名副其实的主体。许多学校还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措施予以切实保障,如:每学期召开数次学生座谈会,征求大家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学生的意见经过反馈与处理,将直接决定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高度重视学生的来信与投诉,严肃查处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情况,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征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认可;有的学校还由学生在每学期的期末,直接给任课教师打分,作为学校对教师学期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此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客观上对任课教师明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教学地位的下降与指导作用的削弱,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矛盾解决的辩证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像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保证其正常进行。我们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否则便使大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徒有虚名。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坚持“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以学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是社会主义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和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一,强化育智与育德、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包括对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认识、对教学性质和任务的领会、对学生认识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思想,关系到能否自觉地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用鲜活生动的事实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去教育学生;能否在教学中主动寻求教学的科学性、理论性与生动性的统一;能否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和规律,努力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其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求“稳”,使得课堂内容缺乏新意;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上课打瞌睡或者看课外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懂得换位思考,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研究学生形成认识与行为偏差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启发式、辩论式、模拟式、答疑式、启发式等双向交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坚持四个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导向性,三是客观性,四是实效性。通过教学评价,一方面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考试无疑是最主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与指标。实际上,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以往的标准化考试内容过细,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造成学生平时不爱听讲,遇到考试便死记硬背、应付了事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改革考试模式,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的程度,更要兼顾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表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采取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第二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它需要教师凭借一定教育理念,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运用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技法,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表现为见解独到、知识广博、观念新颖、心态宽容、想象丰富、激情高涨等现代化教师的特征,进而实现引领学生完成创造性教学、造就个性鲜明、自主性强、创新能力高的现代化人才。值得强调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始终以学生为本,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保障学生早日成才;反过来,学生的早日成才,客观上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
  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尽管从表面上看是对立的,实质上却是对立面的统一,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两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三、矛盾解决的具体途径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矛盾解决的具体途径,即进一步实现“三个转变”,就能更好地坚持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两个原则,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提供现实的保障。
  第一个转变:从“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转变。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只教书、不教人,我们要积极做到:
  其一,重视理论,更重视实践。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的,而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的,要让大学生的学习丰富起来,有趣味一些,就必须从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中去加以引导和体会。实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他们参观、考察、调查,收集典型事例,参与讨论、演讲、辩论等。
  其二,重视理性,不忽视感性。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的过程。只有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想象生动,形成理性认识及理解书本知识才相对容易;反之,就较为困难。由于理性和感性的特性和功能不同,决定了两者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对人的生长而言,这两种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人性的丰富及完满性的必然要求。传统教学中重理性、轻感性,重逻辑论证、轻直觉灵感,只能造成学生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片面理解,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体验和重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关注理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感性、感情因素。
  其三,重视结论,也强调过程。结论与过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系,两者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可只重视结论、忽略应有的论证或思维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思想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的,是对智慧的忽视和个性的否定。
  第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参与为主”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及时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动员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产生问题意识,自觉而主动地进入学习情景。具体要做到:其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二,教师要善于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其三,教师要大胆地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从“以教材、教案为主”向“以开放性、实践性教学为主”转化。以教材、教案为主,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都是统一编写的,体现了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教师的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 ,两者都不能及时反映大学生学习、思索的现实过程,因此,严格地说,教师“以教材、教案为主”,其实仍然是一种以自我为本、自我封闭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趣味。要实现从“以教材、教案为主”向“以开放性、实践性教学为主”转化,具体要求教师做好两个“转换”:其一,教材语言向课堂语言转换;其二,理论材料向生活材料转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教师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增强社会活动能力,在课堂上努力实现理论材料向生活材料转换,真正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教师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夯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科[2008]5号.
  [3]殷一璀, 开拓创新,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讨――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5]余双好,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导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5(4).
  [6]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7]黄文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制的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
  [8]陈海燕、李寒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上海)

标签:政治理论 课教学 矛盾 过程